首頁>歷史>

管叔姬鮮在武王克商之初,便被委以監殷重任,絕非庸祿之輩。管叔貴為周公之兄,武王崩逝,按三代古制,繼承君位的應當是其兄而不是其弟;退一步說成王繼位,攝政的也應當是管叔而不是周公。現在,因為遠離宗周被排擠於政治核心之外,怎不令其憤慨。紂王之子祿父,身負殺父之仇、滅國之恨自不會善罷甘休。他挑撥利用管叔、周公的矛盾,唆使其起兵叛周,從而奢求達到復國的目的。兩方各有所需,一拍即合,發動了周初最大規模的叛亂。兄弟鬩於牆內,殷人漁利於外,本文帶您重溫這段歷史。

1武王的佈局,周初三監

周武王以小邦周克大邦商,迫於殷商遺民的強大、自身實力的不足以及政治輿論的需要,將紂王的兒子祿父分封於商國之都朝歌,治理商國遺民。武王此舉雖屬無奈,但卻具有相當大的積極作用。牧野之戰並不是勢均力敵的拉鋸戰,而是因為商紂王大失民心,士兵們倒戈相向。迫於輿論壓力,對於這些商國士兵,武王沒有屠戮殆盡,這就造成了商國有生力量並未被消滅的事實。另外,商國還倖存相當大的政治力量,包括箕子、微子、祿父等素有威望和賢名的商王室成員。面對如此巨大的隱患,武王選擇了用分封這種懷柔的手段來解決。這樣一來,就有效地分化了商國內部的派系,爭取到部分愛好和平人士的支援。這對於剛剛立國,主要力量集中在豐都的周朝來說是最好的局面。

當然,一代英主周武王絕不會將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商國,原原本本地交還給祿父。他將商國京畿之地一分為四,祿父領商民居商舊都朝歌;朝歌以東為衛,由三弟管叔姬鮮治理;以南為鄘,由五弟蔡叔姬度治理;以北為邶beì,由八弟霍叔姬處治理。武王派三位胞弟與祿父共治商國,名為相祿父以治殷民,實則是監視祿父的一舉一動,史稱三監。這看似精妙的設計,卻在武王死後土崩瓦解。

武王對殷商故地的分化

2武王的疏忽

據史記載,武王比文王只小十四歲。文王受命稱王后九年而崩,武王繼位時,已經八十三歲高齡了。武王二年,觀兵孟津,四年克紂,六年有疾,十年而崩。武王克商後,短短六年就去世了,其子成王尚少,這對於剛建立的周朝來說是致命的。這麼短的時間,並不足以讓他將所有的敵人都收服,特別是那些以懷柔手段分封的殷商遺民。武王在世時,那些反對周朝的勢力還能暫時臣服,但是懸在他們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一旦消失,必將會發生一場風暴。這場風暴很快就來了,而且比想象中的更加猛烈。

天下未定,而武王早逝,成王年少,武王四弟周公姬旦乃踐阼代成王攝行政當國。然而,武王生前並未給予周公攝政之權。周公雖有封國,但留居王都,以地利之便取得攝政資格,且攝政之初周王室一切決議皆出其命。此舉自然招來了很多猜忌。

從周公的角度來看,武王早崩,天下未寧,成王年少,身為武王的親兄弟,跟隨父兄歷經千險才滅掉了商朝,自然有責任守護這一切。他也知道,自己擅自攝政,定會引來猜忌,但是他不在乎。武王的用意,他也心知肚明,既想讓他盡心輔佐成王,又不想授他攝政之權,以防尾大不掉。面對兄弟的不信任,周公雖感酸楚,但也理解兄長的憂慮。在周公心中,安保周朝天下,雖萬阻,亦往矣,總有一天,人們會知道他的忠貞之志。

但是,周公攝政,在其他人眼中卻不是這樣。首先懷疑周公攝政動機的是與他共侍武王的召公。此時的召公與周公同為王室肱骨,自陝地以西,由召公主管;自陝地以東,由周公主管。對於周公的攝政專政,召公很是不滿。別人的非議周公可以不在乎,但是對於召公,他還是很忌憚的,畢竟他說周國的大本營都在他的掌管之下。於是周公便寫了一封信,來解釋自己的行為。然而,召公卻不接受。隨後周公獨身一人上門拜訪,向召公解釋:"商湯死後,伊尹攝政匡扶太甲,功德感動了上天;太戊時,有伊陟、臣扈、巫咸等賢臣,攝政治理朝政;祖乙時,有巫賢,武丁時,有甘般。這些大臣都盡己所能,輔佐君王施政,君臣和睦,商朝得到了治理和安定。現在王上年少,天下未定,希望召公能夠明白旦的一番苦心。"召公聽後,選擇了相信周公。 其次,被武王派往監視祿父的管叔姬鮮、蔡叔姬度也懷疑周公,並且還四處宣揚"周公之為不利於成王"。雖然周公多次解釋,但對方只作未聞。流言越傳越盛,最後成王都對周公略有懷疑,"王亦未敢誚公",這也為成王掌權後放逐周公埋下了種子。

3三監叛亂

祿父身為紂王的兒子,本可以繼承天下,然而這一切都被姬發給毀滅了。殺父之仇,亡國之恨,他一刻也沒有忘記,豈有父為人所殺,而其子安然視之不報仇者。他明白,商國現在民心已失,氣數已盡,儘管還有大量的商國遺民,但是也難以翻起風浪,況且在自己周圍還有武王的三個胞弟監視。所以他一直在等,終於在武王死後,機會出現了。

周公擅自攝政後,祿父敏銳地抓住了周王室之間的矛盾。他常常約管叔姬鮮飲酒作樂,有意無意地說起武王唯有遺命,周公擅自攝政的事情。初時,管叔義正言辭地呵斥祿父,說他妄議國事,利劍宗親,但也沒有上報豐都。其實私底下自己早就對四弟專政的事情不滿了,之所以答應祿父的宴請,也是想探探他的底。以此喝醉之後,祿父又提起此事,"你是兄,卻出來在此;周公是弟,反執大權以臨天下!要說攝政之權,按照長幼之序也該是你,不該是那周公,想當年,伯邑考先文王而去,也是立的你二哥武王。武王並無授周公攝政之權,要說今王上年幼,不宜處理政務,那隻需輔政即可,何必要攝政專權呢?不知是攝政還是攝權呢?"這番誅心之論,本很容易戳穿,奈何一個有求,另一個有需,一來二去之下竟成了兩方的共識。沒多久,管叔將蔡叔、霍叔也籠絡到了反對周公的陣營來。就此,由三監與祿父組成的反周公聯盟正式成立。

他們先是釋放流言,說周公攝政將不利於成王。這句誅心之語確實威力巨大,成功地使很多宗親都懷疑起周公來。然後管叔打起保成王,反周公的旗號,起兵反叛。不知道這是不是漢景帝七國之亂時,"誅晁錯清君側"口號的靈感來源呢?

4周公內弭宗室,外撫諸侯

當初武王就是擔憂殷商遺民與東夷諸國聯合叛周,所以才派三個胞弟去監視祿父,現在兩方竟結盟叛亂,自是非同小可。如果不能迅速消滅管叔一黨,他們背靠與殷商親密的東夷,勢力自會越來越大。不出所料,不久後,淮夷、奄及薄姑等東夷諸侯也加入了反周聯盟。

三監之亂時反叛的諸侯國

周公在取得了召公的支援後,請得幼年成王的昭明,開始了平叛之旅。在出發之前周公向姜太公呂尚連寫數封書信,以表己志。太公是何等人物,扶文王、武王兩代君王,以西垂小邦伐滅殷商,管叔、祿父的勾結自是一眼看破。在取得了東方齊國的支援後,在周公、齊國、魯國東西夾擊之下,只用兩年便平息了叛亂。首惡管叔、武庚被誅殺,蔡叔、霍叔被流放。至此,周朝初立便發生的大規模叛亂終於平息。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日本人到底是不是徐福帶去的三千童男童女的後代,他到過日本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