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英國萊斯特大學的一個考古研究小組有了一項驚人的發現。
他們在英國列斯特郡的一個停車場地下,發現了約克家族最後一任國王理查三世的遺骸。
這個地下停車場,就是英國古代最為重要的一場戰役的發生地。
這場戰役就是博斯沃思戰役。對戰的雙方是玫瑰戰爭中的兩大力量,代表約克家族的理查三世,對決代表蘭開斯特家族的亨利·都鐸。
這場戰役是英國曆史上重定乾坤的戰役。這不僅意味著玫瑰戰爭這場英國內戰進入尾聲,而且勝利的一方,從此將穩坐英國王位。
最後理查三世戰敗被殺。據傳臨死前他不停地說著:“叛國!叛國!叛國!”
理查三世在戰場上的表現非常驍勇。他的遺骸證明了這一點。
他的遺骸上有十來處傷口,其中頭骨被削去一部分,脊椎骨中有箭頭穿刺,可謂傷痕累累。
理查三世死後,有人立即把他掉落在地上的王冠撿起來,戴到亨利·都鐸的頭上,是為亨利七世,從此開啟了都鐸王朝的傳奇風雲。
此時,距離理查三世耗費心力謀劃上位,僅僅千日時光,三年而已。
理查三世是愛德華四世的弟弟。在愛德華四世時期,他是英國最有權勢的貴族,深得哥哥信任,也深得民眾愛戴。
愛德華四世去世時,長子愛德華五世才13歲。即使當時的王后伊麗莎白·伍德維爾的家外戚勢力非常龐大,理查三世也輕鬆力壓伍德維爾家族,成為愛德華五世的攝政,接管全部權力。
主少國疑,對任何一個封建王朝都是考驗。
對約克王朝尤其如此。
理查三世和嫂嫂、愛德華四世的王后伊麗莎白·伍德維爾關係非常僵硬。
伊麗莎白·伍德維爾出生平民,寡婦再嫁成為王后,早已觸怒不少英國上層貴族。愛德華四世愛屋及烏,在位期間大封老婆娘家人。高品級的爵位本來就有限,但當時國王新冊封的爵位中,大半是來自伍德維爾家族。這些人無德無功,只是靠著王后的關係,就輕易佔據了別人奮鬥幾輩子都得不到的高位,能不惹人恨?
愛德華五世登基後,擺在理查三世面前有兩條路:一條路是自己取而代之;一條路是輔佐侄子直至成年。
顯然,理查三世選擇了前者。
理查三世宣佈哥哥愛德華四世在迎娶伊麗莎白·伍德維爾之前已經秘密結婚。按照基督教的教義規定,伊麗莎白·伍德維爾就不是愛德華四世的合法妻子,她的兩個兒子也沒有繼承權。
理查三世同時迅速殺死愛德華五世的舅舅,將愛德華五世和弟弟送入倫敦塔,兩位王子就此下落不明。
因此,愛德華四世去世僅三個月的時間,他的遺孀和兒子就失去了所有。
伍德維爾家族仿如空中樓閣一樣的權勢和富貴,在關鍵時期如沙塔一樣,迅速流失。
理查三世取得了王位,但已經埋下了失敗的伏筆。
為什麼這麼說呢?
理查三世殺死了愛德華五世及其他的弟弟,將前王后伊麗莎白·伍德維爾逼出約克家族,讓約克家族的力量陷入內耗之中。
此時約克家族的王位並非穩如磐石,蘭開斯特家族的人依舊虎視眈眈。
當理查三世爭奪王位時,蘭開斯特家族的人看到了契機。其中都鐸王朝之母瑪格麗特·博福特立即決定和伊麗莎白·伍德維爾聯手。
聯手方式則是瑪格麗特·博福特的兒子亨利·都鐸和伊麗莎白·伍德維爾的長女聯姻,共同將理查三世扳倒。
伊麗莎白·伍德維爾保不住兒子的王后,則決定把長女、約克家族的女繼承人送上王后的寶座。透過這樣的方式,英國王座上的人永遠都是她的血脈。
一方面敵人聯手,謀求利益最大化。一方面理查三世“殺侄”的名聲傳出,理查三世名望驟然下跌。
理查三世的王位,太不穩定了。微風吹過,都要晃三下。
搖搖晃晃的王位夠讓理查三世頭疼了。而在王位上做了三年,理查三世的家庭生活也陷入不幸之中。他的獨子和妻子都先後去世,同情伊麗莎白·伍德維爾喪失兩子的人,一度認為是上天對他殺侄的懲罰。
亨利·都鐸為了王位,三年內發起兩次針對理查三世的叛亂。第一次失敗,第二次亨利·都鐸終於成功。
死於沙場的理查三世,並沒有得到與國王身份匹配的葬禮。亨利七世只承認老婆的弟弟愛德華五世是自己的前任國王。
理查三世的遺體被遊街示眾,以示羞辱後,才草草下葬。具體下葬之地很快便不為世人所知。
直到527年,人們才在停車場發現理查三世的遺骸。
研究者找到理查三世的姐姐的後代,進行了DNA比對,證明這就是理查三世的遺憾。
滄海鉅變,人們對這位君主的評價也發生了改變。
從臭名昭著的篡位者、殺侄兇手轉變為悲情國王。
英國人為他補上了一場遲到五百年的葬禮。2015年,理查三世的遺骸重新葬入萊斯特大教堂,大量民眾前來送行,不少人為了表示尊重,還穿上了古代士兵的服裝,帶上象徵約克家族的白玫瑰,其棺木上覆刻他當年的王冠。
理查三世在位僅三年,是名副其實的千日國王。他在王座上的大部分時間,只能心力交瘁地忙著穩定勢力,鎮壓敵手。這國王當得,歡娛太少,而恐懼太多,太不划算了。
千日國王,長埋底下500年後才迎來一場體面的葬禮;聲名狼藉,揹負“殺侄”之名,受到歷史殘酷對待。如果能夠預見登上王座後的結局,理查三世還會選擇接過權杖嗎?
這一場王位體驗,是值得還是瞎折騰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