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兵家,兵家講的是謀略思想,西方人翻譯成“戰爭藝術”。《漢書•藝文志》:“兵家者,蓋出古司馬之職,王官之武備也。”。兵家要麼是師傳,要麼是苦讀兵書戰策,學以致用,在實戰中磨礪。兵家謀略思想多用謀、略、計、策、術等術語描述。
董仲舒將先秦儒家“大一統”論點,提出國家集權制高度統一理論,被漢武帝採納。自漢武帝始,國家思想體系施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策,兵家學說沒有消失,也不會消失,孔子六藝有兵家的術。自秦始皇統一中原起,長城邊患,一直沒有消停。
南北朝後期,北方遊牧民族匈奴故地,突然崛起“人性兇忍,善騎射,貪婪尤甚,以寇抄為生。”的突厥,他們畏威而不懷德,經常侵擾北方邊境。北周以和親與納貢的方式,緩解突厥的強大壓力,當時貴族出身的長孫晟18歲,在御林軍任小頭目。
書載:“初未知名,人弗之識也,唯高祖一見,深嗟異焉,乃攜其手而謂人曰:“長孫郎武藝逸群,適與其言,又多奇略。後之名將,非此子邪?”。580年,突厥首領攝圖,請求與北周通婚和親,娉娶時,北周宣帝派出長孫晟為副使,護送千金公主到攝圖營盤狼頭纛旗下。突厥人驕橫,輕視慢待漢家使者,“見晟而獨愛焉,每共遊獵,留之競歲”。這天,有兩隻雕在空中爭肉,攝圖說:"請射取它們。",長孫晟搭箭彎弓,一箭雙鵰。攝圖大喜,讓突厥貴人子弟與長孫晟親近。“晟與之遊獵,因察山川形勢,部眾強弱,皆盡知之。”。
長孫晟是兵家弟子,兵家將山川地勢視為戰爭要素,“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他在突厥呆了一年,觀察山形地勢,部族之間的人脈關係,部落的強弱等國情諜報資料。為將來統兵作戰,打下堅實的軍事素養。
581年,楊堅篡周自立,建立隋朝。嫁到突厥的千金公主,聽說宗祀覆沒,鼓動攝圖可汗發兵攻隋。攝圖早就圖謀中原國土野心,宣稱:“我是周室親戚,今隋公無故篡周,若非代為報仇,尚何面目見可賀敦呢?”,可賀敦是北方草原語,即妻子。
攝圖可汗的弟弟潛入長孫晟住處,攝圖知道後,“乃遣晟南歸”。長孫晟回國後,把自己在突厥的所見所聞和所經歷的事情,都詳細告訴了楊堅,楊堅時任北周丞相,“時高祖作相,晟以狀白高祖。高祖大喜,遷奉車都尉。”。機遇青睞有準備的人,奉車都尉是掌御乘輿車的武官,可見楊堅對長孫晟的重視。
隋朝剛剛立國,百廢待舉,楊堅首先將自己的胡姓,改回漢姓“楊”。 大力推行漢文化,以增強民族凝聚力。他結束了長達270多年“五胡亂華”局面,促進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推動了南方經濟大發展。有人評價他:“刑法與禮儀同運,文德共武功俱遠。”。
582年,長孫晟以兵家學識,將自己在突厥地所思考的戰略戰策彙編成《上書進離間突厥計》奏疏,“伏維皇帝陛下,當百王之末,膺千載之期,諸夏雖安,戎虜猶梗,興師致討,尚非其時,棄諸度外,又來侵擾。故宜密運籌策,漸以攘之。玷厥之於攝圖,兵強而位下,外名相屬,內隙已彰,鼓動其情,必將自戰。”。
突厥人崛起於西域阿爾泰山,546年,突厥傑出領袖土門,趁柔然與高車相互征戰兩敗俱傷時,襲擊高車部落,將五萬多高車部眾,納入狼頭纛旗下,迅速稱雄朔漠。他們有自己的文字和信仰,是不容易對付的草原遊牧部族。多虧隋朝有個兵家長孫晟,還有萬里長城。
楊堅看了長孫晟的奏疏,大為欣賞,召長孫晟面談。長孫晟用手在長案上描繪突厥的戰略要衝地勢圖,一邊講解突厥汗國軍事體制。強大的突厥汗國有五個可汗,大大小小有十多個部族,部族之間親疏關係很複雜,部落間有的是世仇,有的是緣親,圖騰不盡相同。
長孫晟提出“今宜遠交而近攻,離強而合弱,通使玷厥……首尾猜嫌,腹心離沮,十數年後,乘釁討之,必可一舉而空其國矣。”,也就是著名的離間計,長孫晟為離散做空突厥,費盡心機。
楊堅採納了長孫晟的全部建議,首先,楊堅派出使者,授予達頭可汗繡有狼頭纛的大旗,達頭可汗當仁不讓地接收下來。狼頭纛只有宗主可汗擁有,突厥聯盟無形中形成兩派對立局面,當達頭可汗派往長安的使者出現宮廷時,楊堅特意讓他坐在攝圖的使者面前。
第二步,長孫晟攜帶財寶綢緞,出使奚、鋮、契丹等部落,向他們傳達中原隋朝的誠意。“契丹願為嚮導,密引晟至處羅侯所,重申前約,誘令內附。處羅侯恰也依從,晟即歸報。”,這樣,引起突厥聯盟各部族的相互猜疑,心生疑竇危害性很大,難免會離心離德。
攝圖大汗率五部可汗,40萬鐵騎,突入長城,在金城遇到隋朝守軍總管長儒的頑強抵抗,金城即現在的蘭州。金城失陷後,攝圖企圖繼續深入中原內地,偏頭可汗不從,擅自離去。長孫晟的離間計,發揮的效應。
601年,長孫晟上奏:"臣夜登城樓,望見磧北有赤氣,長百餘里,皆如雨足,下垂被地。謹驗兵書,此名灑血,其下之國必且破亡。欲滅匈奴,宜在今日"。古代兵書戰策博大精深,即能治世亦能治軍,還有左道旁門奇門遁甲等神秘文化要素,透過觀天望氣,遙兆戰事。
隋文帝詔令楊素為行軍元帥,長孫晟為受降使者,援助啟民可汗北擊步迦可汗,使啟民可汗歸降隋朝。602年,突厥將領俟近率部渡過黃河,襲擊歸降的啟民可汗,掠走男女6000人,長孫晟與上大將軍梁默奉楊素之命率輕騎追擊,轉戰60餘里,大敗突厥。
長孫晟派人佈散謠言,說:“鐵勒已與隋聯絡,將襲沙缽略牙帳。”攝圖聽聞謠言,疑慮加重,收兵退出長城回到草原。長孫晟的離間計初見成效,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後來,突厥攝圖大汗與楊堅、長孫晟等隋朝將領,發生了幾次大規模衝突,長孫晟的軍事智慧和離間計,為隋朝軍隊取得最後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達頭可汗等小部落先後乞降昭隋朝,攝圖見大勢已去,只好與千金公主協商,向楊堅乞求和親以示和解。
楊堅派使臣出使突厥,冊封千金公主為大義公主,許與隋朝與突厥通好。攝圖寫給楊堅的覆信中,”尚自稱天生大突厥天下賢聖天子沙缽略可汗”,隋主不計較,但在回覆的答書:“朕為沙缽略婦翁,應視沙缽略如兒子,此後當時遣大臣,出塞省女,亦省沙缽略”等外交隱語,意即我是老丈人,你是我兒子,羞辱突厥大汗。
楊堅封長孫晟為車騎將軍,與使臣同赴突厥,向攝圖大汗授敕書,攝圖擺下刀陣槍林,自己高坐大賬,稱病不能起身。隋朝使臣“正言詰責”,攝圖仍不肯起身跪接敕書。長孫晟說:“突厥與隋俱大國天子,可汗不起,也不便違意,但可賀敦為隋帝女,可汗就是大隋女婿,怎得不敬禮婦翁?”,攝圖笑著對手下眾說:“須拜婦翁,乃起拜頓顙,跪受璽書,戴諸首上,方才起身”,得隋朝使臣走後,攝圖可汗悲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