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源自漢代《史記。淮陰侯列傳》。漢高祖劉邦的妻子呂后懷疑韓信謀反,就把他抓起來。韓信說: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現在天下已定,我是應該死了。後人用”鳥盡弓藏“比喻事後拋棄有功之人。
歷史上,特別是開國皇帝,對開國勳貴採取的辦法就是”鳥盡弓藏“,比如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這是比較溫和的。明太祖朱元璋”火燒慶功樓“,清朝智擒鰲拜等等。
不管歷史怎麼講,我們今天看到的歷史無非是兩種,一種是正史,是歷朝歷代皇帝休的,真實性自己琢磨;還有一張是野史,是民間文人或者老百姓杜撰的,真實性可以說亦真亦假。因此,歷史最重要的不是熟悉過程,而是透過現象看本質。
比如為甚了皇帝這麼狠,原因很簡單,功高蓋主。他的皇位咋來的?推翻別人。因此,他最擔心的就是自己被推翻。所以,一切對皇權有威脅的,不管是功臣還是親人,一律消除。而且,卸磨殺驢這種勾當,不分國內外。說明,能當皇帝,心智差不多。
比如在東羅馬帝國的歷史中有一任皇帝——查士丁尼上位之後國家早已分割幾片,支離破碎的國家就差一場大災難去點燃這顆炸彈了,在這種時候查士丁尼帶著高漲的信心和政治報復走上了歷史舞臺。可是他剛坐上皇位沒幾天,國內就爆發了著名的賽車場起義,還好最後是貝利撒留站了出來鎮壓了這場起義,這樣才得以讓查士丁尼坐穩了皇位。而沒過多久查士丁尼又派貝利撒留去邊境與波斯對陣,當時兩國已經針鋒相對有30多年了,誰知道這位能戰的勇士上任沒多久就取得了勝利,並且強迫波斯與國家簽署了條約,可謂是光榮回朝。可是皇帝又看上了一個小國想要吞併怎麼辦?貝利撒留只能是又被派去征討,不料算上來回路程短短几個月就辦妥了這件事,之後皇帝又指揮他發動了一系列的侵略戰爭,也都是大獲全勝。回羅馬城的時候他受到了老百姓的夾道歡迎。在打東哥特的時候,東哥特在投降時候說要認貝利撒留為新皇帝,貝利撒留就暫時假裝答應,在受降以後也不肯自己當皇帝,可是人心隔肚皮,他的皇帝查士丁尼卻慌了,急忙的召回了貝利撒留,並且直接卸了他的職務。據說過了不久貝利撒留就在家中被人暗殺了.......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皇帝都這樣,這取決於兩個方面:一個是皇帝認為後代有足夠的控制權,比如唐代這種情況就發生的比較少;一個是臣子有足夠的智慧,要麼徹底裝慫,要麼提早隱退。這都是明哲保身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