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期,美國人可以說是左右逢源,給交戰雙方都提供了大量的資源,賺得盆滿缽滿。
直到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襲珍珠港,幾乎全殲了美國的太平洋艦隊,這才讓美國人下定決心加入到世界反法西斯聯盟中。珍珠港事件也成為了二戰歷史上重要的轉折點之一。
圖注:日本偷襲珍珠港
但是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日本發動珍珠港事件之前,整個美國提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反戰”,甚至日本發動珍珠港事件的當天,美國本土還在舉行聲勢浩大的反戰集會。
美國人當時的思路很簡單,就是四個字——孤立主義!
因為美洲大陸孤懸海外,和歐洲、亞洲都隔著浩瀚的大西洋和太平洋,地理大環境就決定了美國人自從獨立之後就認為自己生活在一個全新的,和其他任何國家都不同的世界中。
而美國人的這種孤立主義的心理,在隨後歐洲爆發的拿破崙戰爭、1812年第二次獨立戰爭,再次被歐洲人教訓,於是遠離歐洲戰爭也成為了美國執政黨的共識。
圖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漫畫
所以我們看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就打著“中立”的旗號,和交戰雙方大作生意,而等到交戰雙方打得精疲力竭之時,美國人才挑選了對自己最有利的一方加入戰團。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1914年7月爆發,而美國正式加入協約國對同盟國宣戰是在1917年4月6日,到了第二年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就以同盟國的戰敗而結束了,美國在一戰中可以說用最小的代價攫取到了最大的利益。
在二戰爆發前,德國民粹主義興起,阿道夫掌權後迅速重整軍備。美國作為旁觀者,很清晰地看出歐洲遲早還會爆發一次大戰,而一些關於美國軍火商要從戰爭中大發戰爭財的言論在民眾間流傳,越來越多的美國人認為自己的國家應當堅決避免再次捲入歐洲的戰爭。
圖注:“美國第一委員會”組織的盛大的反戰集會
受到這種孤立主義和反戰主義的影響,美國通過了禁止美國企業和戰爭國雙方進行貿易的法律。這也導致西班牙內戰中,佛朗哥可以無限從德國獲取援助,而西班牙政府軍則無法獲得有力的補給。
甚至是到了1940年,德國人已經佔領了挪威、丹麥、荷蘭和比利時、法國等國,美國人依然在反戰。
1940年9月4日,耶魯大學法學院的學生道格拉斯-斯圖爾特成立了一個反對戰爭的“美國第一委員會”(America First Committee),很快,這個組織就得到了大量的資金和人脈支援。
圖注:迪斯尼創始人也是反戰組織成員
威斯康星州前州長菲利普拉佛萊特,電影界巨頭沃爾特迪斯尼,銀幕女王莉蓮吉什,單人飛躍大西洋的國家英雄查爾斯林德伯格,羅斯福總統的堂姐……都是這個組織的成員。
美國第一委員會很快就擴充到全美國,1940年底的時候,該組織擁有750家分支機構,擁有超過80萬名的龐大會員組織。
甚至德國潛艇多次擊沉美軍戰艦的情況下,反戰組織依然認為這是無關緊要的事件。
圖注: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
而此時羅斯福總統推出的幫助盟軍的《租借法案》、為做戰爭準備的《徵兵法案》、為援助蘇聯的《援蘇條令》等都被反戰機構所指責以及干涉,這些政策羅斯福都無法順利推行下去。
1941年12月7日,這個在後世成為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重要轉折點的日子裡,當時的美國人卻在匹茲堡地進行著一次盛大的反戰集會。
7日下午,反戰組織“美國第一”委員會在匹茲堡計程車兵海員紀念堂內舉行主題為“基督教與干預事務”的反戰集會。
圖注:“美國第一委員會”組織的反戰集會
這個能容納2500人的演講大廳座無虛席,會場四周的牆上掛滿了類似“反對戰爭,保衛家園”的橫幅。聽眾們個個情緒激動,很多人還帶來了美國國旗以表達自己的愛國之情。人群中不時有人帶頭喊話:“這是誰的戰爭?”
圖注:日本偷襲珍珠港
但是國會議員只是嘀咕了一句“這太難以置信了”,就按照原計劃抨擊羅斯福正在把美國拖入不必要的戰爭……
但是當這次反戰活動結束後,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已經飛一般傳遍美國,剛剛還在反戰的美國民眾此時都已經群情激憤。
很快,民眾迅速轉變反戰觀念,參加戰爭,報復日本已經成為了社會的共識。
第二天,美國總統羅斯福就發表了著名的“國恥”演講,並和日本宣戰。
“昨天,1941年12月7日,將成為我國的國恥日。美利堅合眾國遭到了日本帝國海、空軍有預謀的突然襲擊。……我要求國會宣佈:由於日本在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對我國無故進行卑鄙的襲擊,美國同日本已經處於戰爭狀態。”
圖注:羅斯福和東條英機
珍珠港事件四天之後,美國境內最大的反戰勢力“美國第一委員會”也被大家投票解散……
可以說珍珠港事件是羅斯福夢寐以求的絕佳事件,透過珍珠港事件,羅斯福推行政策再也沒有了阻礙,整個美國的戰爭機器全馬力的開動起來了。
當然,珍珠港事件中還有許多的謎團,但是無論是戰爭發起方的日本人還是被偷襲的美國人,都有一種觀點:珍珠港是美國的苦肉計,羅斯福早早就知道日本進攻的情報,卻故意忽略,用整個太平洋艦隊換取美國上下一心參加戰爭!
這一結論的一個原因就在於美國之前全社會的反戰氛圍太過濃厚,羅斯福的各項政策推進非常難,但是珍珠港只不過損失了一千多人,被擊沉的戰列艦也以不可思議的效率重新修復,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戰略目標基本沒有達成,反倒是給了羅斯福統一社會思想,讓美國參戰的絕佳藉口。
甚至在現代美國著名地緣政治學家威廉-恩道爾在他的著作《霸權背後,美國全方位主導戰略》中,也對珍珠港事件的發展表達了質疑。
但是不管如何,珍珠港事件的確深刻地改變了整個人類的歷史程序。
圖/網路
參考資料/
《戰中總動員——美國二戰國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