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前言:一切為了穩定。

中國歷史上有一個很奇特的景象,作為開創基業的太祖,本應是死後立即冠以廟號,但有些太祖卻是追封的,因為他們生前並沒有稱帝,比如曹操、高歡、宇文泰。這是為什麼呢?

01.

曹操生前為什麼不稱帝

難道至高無上的寶座,對他們沒有吸引力嗎?不管有沒有吸引力,都走到這一步了,還能退回去嗎?既然來都來了,幹嘛不稱帝呢?如果只是個別人的選擇,那或許和他本人的性格經歷有關。但如果很多雄才大略的英主都這麼幹,背後一定有其原因。

原因一:一旦稱帝,就要大封功臣。這是為了穩定,也是君臣之間的默契。你不照辦,容易君臣離心。可有些人憑著多年戎馬,一封就到頂了。而且都熬成開國元勳了,年齡也小不了,沒有多少衝勁了。這時,他們想得最多的就是守業。

但這天下尚未一統,遠不到“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時候。可這些老戰友偏於保守,又佔據高位,多年積威與手中權力結合在一起,不僅能左右朝中政策,還能打壓朝氣蓬勃的年輕人。畢竟,這天下是老兄弟們打下來的,可不能容這些小年輕禍禍了。

如此心態,實在不利於開拓進取,早日統一全國。

原因二:想要稱帝,便需要得到大部分派系的支援。有些是自己的嫡系,讓渡些利益沒什麼;有些是自己的外圍勢力,給喝口湯也能安撫。還有些是不怎麼堅決的反對派,給對方利益,會給以後整合各方勢力埋下隱患;不給吧,又怕對方轉而支援敵人。

索性繼續拖著,等到天下一統,他們的重要性也會大大下降,那個時候解決問題會事半功倍。畢竟作為開國之君,不能光想著當皇帝,甚至也不能只想著統一天下,還要為後世掃除隱患,讓王朝長治久安。

原因三:當了皇帝,就得立皇后,立太子。此時,受到外界的影響太大了。如果選擇妥協,日後想要廢皇后,廢太子,造成的動亂就太大了。

比如英明神武的漢光武帝劉秀,因為在河北勢力的支援下登基稱帝,便不得不立河北派系的代表郭聖通為皇后,立她的兒子為太子。日後改立陰麗華為皇后,劉莊為太子,也費了一番周折。

甚至自己手下的得力干將,還會因為與太子一系過從甚密,而在廢立風波中,不得不忍痛消滅。可對方明明沒有反意,效忠廢太子,只是因為對方是儲君。但為了掃除隱患,也不得不如此。傷筋動骨呀。

原因四:或許想讓自己有始有終吧。

02.

曹丕為什麼著急稱帝

儘管曹操、高歡、宇文泰生前沒有稱帝,但他們的繼承人,都在父親去世三年內稱帝了,有些甚至在同年便稱帝了。他們為什麼這麼著急呢?只是因為對皇位的渴望嗎?未必。

原因一:兒子能順利繼承父親的遺產,因為有法律保護。但當保護法律的人,存在遺產繼承問題時,就只能靠暴力了。即便繼承了父親的官職、爵位,但如果不能服眾,權勢來得容易,去得也容易。

稱帝的籌劃過程,其實就是與各方妥協,滿足各方利益訴求的過程。當能力、威望不足時,便只能用利益換取支援了。畢竟,一旦亂起來,誰也不知道自己會是最後的贏家,還是別人的踏腳石。有好處就收著吧。

原因二:稱帝開國之後,原先的上下級關係變成了君臣關係,有了這層名分,造反的成本急劇升高。同時,也是圍繞新一代領導核心,重新塑造權力體系的過程。如此一來,政權便能實現平穩過渡。

03.

反例

如果無法及時確定名分,不只會招來外敵,也會引起內訌。即便曹操在官渡之戰中擊敗了袁紹,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坐擁冀並幽青四州的袁氏,還是舉足輕重的大勢力。但因為袁譚、袁尚兄弟內訌,被強敵曹操各個擊破,無奈退出歷史舞臺。

無獨有偶,掌控荊州的劉表一死,臣下立刻挾持繼承人劉琮投降曹操。因為大家只是上下級關係,同屬漢臣,歸附中央天經地義。其次,以劉琮的威望與能力,不僅無法開疆拓土,為大家爭取更多的利益,連大家的既得利益都保不住。

與其為之陪葬,不如早早投降。說白了,風險和利益,你得讓人占上一項。要麼利益大,要麼風險低。

11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歷史智慧《左傳》:繼承哥哥的家產,死後家產兒子繼承還是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