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在清朝歷史上,甚至在整個中國歷史上,

享受榮華富貴到了極致的女人出現了。

她就是乾隆皇帝的母親——死後被追封為孝聖憲皇后的鈕鈷祿氏。

她萬人之上、母儀天下、身體健康、盡享榮華富貴四十年。

1.

提起承德,人們都會說說避暑山莊和外八廟,而在現在的導遊線路里,外八廟多數都成了兩個廟,普寧寺和普陀宗乘之廟。

普陀宗乘之廟,也就是人們俗說的大紅臺、小布達拉宮。

現在人們在說普陀宗乘之廟時,多把土爾扈特迴歸作為重點,以突出其政治意義。

其實,乾隆皇帝修建普陀宗乘之廟時的初衷,就是為慶祝自己的六十大壽和母后的八十大壽。

紀曉嵐的學生趙慎畛寫《榆巢雜識》時,直接說普陀宗乘之廟,建於熱河獅子園東。

乾隆皇帝把普陀宗乘之廟選址在了自己家的附近,也有這個意思。

獅子園,是胤禛的王府,乾隆做了皇帝后,把這個府邸給了他弟弟弘瞻,但每年乾隆生日的前幾天,都要陪母親過來住幾天。

瑞典人斯文赫定在他的遊記《熱河》裡寫到,乾隆為普陀宗乘之廟親自撰寫碑文:

“布達拉位於避暑山莊之北,它並非仿南海,而是另外仿西藏的布達拉修建的。西藏的布達拉,即‘道觀’(寺廟),在所有方面都可以說是完美無缺的,是我塞外各民族崇拜的中心。

時值庚寅年(1770年),我60歲生日,而辛卯年(1771年)又是我母親皇太后80歲生日。蒙古、新疆的忠誠的王公,另外還有最近才開始對我表示恭順的準噶爾各部族,都來此朝賀。為了激勵他們,並且作為友愛的象徵,事前就已著手修建這座廟宇了。

外國人的翻譯,總是抓不住漢語的精髓,乾隆的原文是:

歲庚寅,為朕六秩慶辰。辛卯,恭遇聖母皇太后八旬萬壽。

在中國古典文化裡,“聖母”與西方宗教裡的聖母還不是一回事,但級別也差不多,都是女神裡面頂尖級人物,與觀音菩薩平級。

普通人家管自己的母親叫媽、叫娘、叫老太太,都顯得親暱,正式一些叫母親。但沒有一個人家管自己娘叫聖母的。

但乾隆皇帝在如此氣勢恢巨集的建築前,把自己的母親說是“聖母皇太后”,並刻在碑上,人物、稱呼、建築的氣勢都很相符。

斯文赫定接著翻譯:

居於俄國多年的土爾扈特部族,也因宗教理由而歸來。人口數萬的整個部族長途跋涉半年多,恰好在寺廟完成時回來了。不能不令人感覺到這裡有著不可思議的因緣。……”

所以說,土爾扈特部族歸來,是恰好趕上了。

但普陀宗乘之廟對於民族團結的政治意義,在不斷的發揚光大著,直到今天。

幾百年過去了,人們在讚歎這座建築的巨集大,其歷史意義偉大的同時,也會默默的想,這個老太太的福氣真大。

2.

關於乾隆皇帝的身世,有過很多的傳說,

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金庸先生的《書劍恩仇錄》,說乾隆皇帝是漢人,是浙江海寧陳家人。

書寫的很精彩,可惜不是真的。

這件事情,清史專家早就論證過多次,無論是從史料上看還是從情理上推論,

乾隆確確實實的是雍正的親生兒子,

他的生母是死後被追封為孝聖憲皇后的鈕鈷祿氏。

這是一個歷史上被稱為最幸福的女人。

她十三歲入皇四子胤禛府,成了貝勒府裡的一位普通的格格。

二十歲的時候,生下了弘曆。

接下來,婦以夫貴,母以子貴,地位逐級上升。

雍正繼位,被封為熹妃和熹貴妃,

乾隆繼位,被稱為皇后和皇太后,萬人之上,母儀天下。

人這命呀,就是不一樣,好事全被她趕上了。

現在的人說一個女人的幸福,首先是嫁對人,然後是生對人。

她都做到了。

從此,四十年的極度的榮華富貴,待遇之高、時間之長,超過了歷史上所有的女人。

3.

《清史稿》記載:

高宗事太后孝,以天下養。

兒子孝順,把天下所有都拿來奉養她。

乾隆對母親的感情真摯,發自天性,禮敬有加而且始終不渝。

皇太后在遺誥中表揚兒子說:

木蘭秋獮前期,必奉予幸避暑山莊,以協夏清之禮;新正御園慶節,必奉予駐長春仙館,以愜宴賞之情。凡遇萬壽大典,必躬自起舞,以申敬愛,每當宮廷侍宴,必親制詩畫,以博欣愉。

《清史稿》裡這樣記載:

乾隆十六年,六十壽;二十六年,七十壽;三十六年,八十壽:慶典以次加隆。先期,日進壽禮九九。先以上親制詩文、書畫,次則如意、佛像、冠服、簪飾、金玉、犀象、瑪瑙、水晶、玻璃、琺琅、彝鼎、赩器、書畫、綺繡、幣帛、花果,諸外國珍品,靡不具備。

太后為天下母四十餘年,國家全盛,親見曾玄。

作為一大國之君,政務軍務最為繁忙之人,平時,乾隆住在圓明園,皇太后住在暢春園,相距不遠,乾隆經常去母親那裡,三日問安,五日侍膳,關心備至。

即便是現在,普通人都很少有人做到了。

所以現在國家領導人都提倡回家吃飯。

在避暑山莊,乾隆專門為皇太后修建了被稱為乾隆三十六景第三景的松鶴齋,取松鶴延年、長生不老之意。

乾隆寫詩表達對母親的祝福:

常見青松蟠戶外,更欣白鶴舞庭前。

西池自在山莊內,慈豫長承億萬年。

松鶴齋裡專門建有給皇太后拜壽的樂壽堂,乾隆皇帝題寫書聯:

鶴羽千年白 鬆姿不老青,

為慈真上諦 堪以祝慈寧。

看孝看心不看行,乾隆對母親的孝是真心。

在研究避暑山莊的文化時,孝的內容也應該稱為弘揚的重點。

4.

中國歷史上的朝代更迭,都有來自內部和外部的各種因素。

後宮參政、外戚篡權、宦官亂國等等,都是一個朝代走向滅亡的原因。

清朝皇帝從一開始就吸取前朝教訓,嚴格禁止後宮和宦官干政。

皇太后自己也恪守祖宗法制,不干預兒子的政務。

這對於一個年僅四十五歲的女人來說,其實也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現在很多婆媳關係不好,很多都是婆婆操心太多。

乾隆皇帝也創造條件,不讓母親捲入政務糾紛。

乾隆繼位第三天,就發出一道御旨,專門就後勤部門工作提出要求:

“凡國家政事,關係重大,不許聞風妄行傳說,恐皇太后聞之心煩,皇太后仁慈,撫愛朕躬,聖心切至,凡有所知,母子之間,豈有不告之理?但朕與清王大臣所辦政務,外人何由而知?其應奏聞母后者,早已奏聞矣。宮禁之中,凡有外言,不過太監等得之市井傳聞,多有舛誤。設或妄傳至皇太后前,......重勞皇太后聖心,於事無益,爾等嚴行傳諭,嗣後凡外間話,無故向內廷傳說者,即為背法之人,終難逃朕之覺察,或查出或犯出,定行正法,陳福、張寶系派出侍奉皇太后之人,乃專其責,並令知之”。

這道命令被嚴格執行,讓太后與外邊的政務隔絕,使二十五歲的年輕皇帝皇權獨尊,也保證了母子之間的和睦關係持久。

現在所說的母親與兒子兒媳保持一碗湯的距離,也是有道理的。

距離產生美。

5.

一個年僅四十五歲的女人,沒有了丈夫,也不用去工作,還不缺錢。

這樣的日子怎麼過?

對,去玩兒,去旅遊。

現在發展休閒產業,真應該把皇太后搬出來。

會玩兒的女人都有福。

皇太后身體好,性格活潑愛動,喜歡遊玩,乾隆巡遊各地,都要帶上母親,而且都是以“奉皇太后安輿出巡的名義”出去玩兒。

《清史稿》裡說:

“南巡者三、東巡者三、幸五臺山者三、幸中州者一,謁孝陵、獮木蘭,歲必至焉”。

也就是說,來承德避暑,去圍場打獵,每年都來,樂此不疲。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皇太后已經八十四歲了。

這一年春天,她跟著乾隆巡幸山東,登泰山步履甚健。

這一次出去瘋玩兒,歷時六十天。

乾隆寫詩說:

八旬五母仍康步,六十六兒微白頭。

上瑞古今真此罕,後言是否聽其浮。

詩中說的歲數,是我們平時說的虛歲。

母親八十五,兒子六十六,天倫之樂。

所以說,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結婚一定要早,生子一定要早。

晚婚晚育有點兒耽誤事。

回北京休息半個月,乾隆皇帝有帶著太后來到了避暑山莊。

老太太興奮的登上了舍利塔頂,放眼四望,美麗風光,估計眼睛也不花。

看著老人身體好、興致高,乾隆皇帝心生感慨:

曼壽已登八十五,睹波猶陟九層尖。

如此健步佛仙佑,益切衷心愛慶兼。

6.

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初九,

乾隆皇帝奉母命在圓明園九洲清晏觀燈,

此時,聖母皇太后尚無病症。

正月十四,皇太后開始發病,開始疑似感冒,幾經調理,好轉又反覆,

二十三日病逝於長春仙館,享年八十五歲。

多福、多祿、多壽、不操心,

在歷代皇后、皇太后中,她數第一。

母親去世,六十六歲的乾隆皇帝悲慟萬分,

一年多的時間裡他興趣索然,

原來經常寫詩的皇帝詩性大減,作品寥寥無幾。

他寫過一首懷念母親的詩:

山陵無奈日已遠,色笑如常萌乃虛。

只有階前一泓水,流音無咽答長歔。

高山低頭,河水無咽。

從是叱吒風雲、縱橫捭闔的十全皇帝,也無法讓母親和自己的生命向天再借五百年。

如同那些衰敗的建築,所有的輝煌都會隨著日月的更迭而流逝。

活好現在,善待自己,善待家人,不留遺憾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遷都洛陽——孝文帝青史留名之作,也是北魏“喪鐘”的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