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鎌倉時代,元弘3年/正慶2年(1333年),是日本史上幕府設在鎌倉(現神奈川縣鎌倉市)的時代,是日本歷史的時代區分之一。與朝廷並列成為全國統治中心的鎌倉幕府位於相模國鎌倉,這是武家政權正式開始統治的時代。這個時代經歷了約150年。

鎌倉鶴岡八幡宮,守護鎌倉武士。

這是由後來成為徵夷大將軍的源賴朝開創,以北條時政、北條義時為中心的坂東武士在鎌倉設立的幕府。賴朝死後,由於家臣之間的權力鬥爭,賴朝的嫡系斷絕,此後義時的嫡系得宗成為幕府的統治者。武家政權被室町幕府、江戶幕府繼承。

一、概要

源賴朝,久安3年4月8日(1147年5月16日)-建久10年1月13日(1199年2月16日),享年53(滿51歲)。平安時代末期至鎌倉時代初期的日本武將、政治家。鎌倉幕府的第一代徵夷大將軍。

12世紀末期,源賴朝作為鎌倉殿站在武士之巔,守護全國,建立了鎌倉幕府。京都的朝廷和地方的莊園、公領保持不變,地方支配以地頭等形式形成統治結構。

幕府是作為“鎌倉大人”賴朝的私人家政機構而設立的,並不是官方機構。因此,鎌倉幕府基本上控制的是鎌倉大人的知行國以及結成主從關係的武士(御家人),雖然透過守護的設定來負責維持諸國的治安,但並沒有完全控制全國的武士。這與平氏政權進入朝廷,試圖透過朝廷進行統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元寇以後,獲得了對全國武士進行軍事動員的許可權,加強了對全國的支配。

鎌倉幕府與之前的武家政權平氏政權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設立了被稱為“問注所”的訴訟受理機構。至此,圍繞土地支配權的紛爭很容易發展成當事人之間的武力鬥爭,實際上被禁止。武士,也就是全國各地騷亂的幾乎全部原因都與土地統治有關,賴朝的新統治理論成為此後長期幕藩體制的根基。

源賴朝死後,外戚北條家崛起,掌握了幕府的實權。北條氏創立了執政制度。為了即使賴朝的血統斷絕,鎌倉幕府體制也能永續下去,在此基礎上制定了御成敗式目這一最初的武家法,成為之後中世紀社會的基本法典。另外,在將軍權力逐漸形式化的同時,權力集中在北條氏惣領的得宗身上,形成了得宗專制的體制,侍奉他的御內人也開始抬頭。

後鳥羽上皇等人為了奪回政治實權而發動的承久之亂,最終幕府戰勝了朝廷。成為確立幕府對朝廷的政治優勢的劃時代事件。由此,許多御家臣得到了西國的恩賞,偏重東國而弱於西國的幕府的統治,也強勢地波及到了西國。

承久之亂後,幕府擁立守貞親王(後高倉院)為治天之君,其系統斷絕後,後嵯峨天皇即位,試圖穩定朝幕關係。朝廷和幕府為了謀求社會和自身政治基礎的穩定,推進德政的興盛,構建了由治天之君(上皇)和執權主導評定來解決訴訟的態勢。

因為天皇和將軍直接參與審判,所以遭到敗訴一方的怨恨,特別是在領地問題的情況下(因為違背了主君保護隨從的責任),為了避免敗訴一方的主從關係的解除,這被認為是在謀求訴訟解決的同時,為了將天皇和將軍從領地問題中分離出來的結構。

在經濟上,作為地方的在地領主的武士的土地所有在法律上得到了穩定,全國範圍內的開墾得到了發展,樸實剛健的鎌倉文化繁榮起來。文化藝術上也以這樣的社會形勢為背景興起了新風,與之前的公家社會文化不同,佛教和美術也成了武士和庶民容易理解和喜歡的新事物。政局的穩定帶來了以西日本為中心的商品經濟的擴張,各地都建立了定期的集市。

關於土地的繼承,雖然採用了分割繼承,但是由於這個原因,隨著時代的發展,御家人的領地變得零散,壓迫著御家人的生活。

另外,從鎌倉時代中期開始,貨幣經濟正式開始滲透,但很多御家臣無法適應這一趨勢,生活拮据的結果,也有出售土地的御家臣。作為救濟措施,幕府頒佈了永仁的德政令等,但沒有取得成果。

在13世紀,1274年的文永之役和1281年的弘安之役兩次擊退了元朝的進攻。由此成為“日本是神國”這一神國思想的發端,對後世產生了影響。

另外,雖然阻止了元朝的進攻,但與迄今為止幕府的戰爭不同,這是一場以外國為對手的防衛戰。在這場戰役中,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收穫,因此出征的武士(御家臣)得到的恩賞也很少。結果破壞了“鎌倉”這種幕府與御家臣之間的恩與奉公的信賴關係。

以元寇為契機,幕府獲得了對包括非御家臣在內的日本全國武士進行軍事動員的許可權,此外還設立了鎮西探題和長門探題等派出機關,加強了對西國的支配。

以西國為首,北條氏嫡系家得宗家試圖以中央集權的方式統治日本國內,因此,北條氏排除御家臣,重用被官御內人。

由於幕府用武力鎮壓了生活貧困的御家人的不滿,表面上幕政穩定了,霜月騷動、平禪門之亂等加強專制的得宗家與御家臣之間的矛盾加深。也有人認為安藤氏之亂中御內人向當事人雙方索取賄賂等現象是幕政的腐敗。漸漸地,人心開始遠離幕府。這也可以說是後來鎌倉幕府崩潰的一個重要原因。

另外,承久之亂以後朝廷的衰退也使圍繞皇位繼承的自我解決能力喪失,結果導致幕府不可否認地捲入其中。

幕府根據兩統迭立原則,透過大覺寺統、持明院統兩皇統之間的協商來勸說皇位繼承,採取了避免深入的方針,結果,由於糾紛的長期化,朝廷對幕府提出了新的介入請求。反對派對幕府的介入結果不滿,提出了進一步的介入要求,結果陷入了與幕府方針相反的惡性迴圈。

結果,當得出不承認大覺寺統傍流出身的後醍醐天皇直系繼承皇位的結論時,對此表示反對的後醍醐天皇,看到了支援幕府的公家和對幕府抱有不滿的武士們聯合起來的動向,引發了暴亂討幕運動的發展(正中的奇怪,隨後的亂)。

二、年表

1183年(壽永2年),壽永2年10月,宣旨。

1185年(文治元年)11月,根據文治的敕許設定守護·地頭。

1189年(文治五年),奧州合戰。

1192年(建久3年),源賴朝任命徵夷大將軍。

1199年(建久10年)1月,賴朝死,源賴家繼任家督。

1200年(正治2年),十三人的合議制開始。梶原景時之變。

1201年(建仁元年),建仁之亂。

1203年(建仁3年),比企能員之變,賴家被幽禁,源實朝就任將軍。

1204年(元久元年),賴家被暗殺。

1205年(元久2年),畠山重忠之亂、牧氏事件。

1213年(建歷3年),泉親衡之亂、和田合戰。

1219年(建保7年),實朝被公曉暗殺。

1221年(承久3年),承久之亂,設定六波羅探題。

1224年(元仁元年),連署的設定。

1225年(嘉祿元年),評定眾的設定。

1226年(嘉祿2年),九條賴經就任將軍(攝家將軍的開始)。

1232年(貞永元年),制定御成敗式目。

1246年(寬元4年),宮騷動。

1247年(寶治元年),寶治合戰。

1249年(建長元年),接收眾的設定。

1252年(建長4年),將將軍賴嗣送回京都,宗尊親王就任將軍(宮將軍的開始)。

1272年,二月騷動。

1274年(文永11年),文永之役。

1281年(弘安4年),弘安之役。

1285年(弘安8年),霜月騷動。

1293年(正應6年),鎌倉大地震及借地震之亂的平禪門之亂。

1297年(永仁5年),永仁德政令。

1305年(嘉元3年),嘉元之亂。

1317年(文保元年),文保和談。

1324年(正中元年),正中之變。

1326年(正中3年→嘉曆元年),嘉歷騷亂。

1331年(元弘元年、元德3年),元弘之亂。

1333年(元弘3年、正慶2年),鎌倉幕府滅亡。

三、鎌倉時代政治

一般認為鎌倉時代是武士掌權的時代,但京都依然是凌駕鎌倉之上的經濟中心,朝廷、公家、寺院和神社的勢力也非常強大。

武家和公家、寺家作為統治者有共同的一面,也有相互補充的一面,也有對立的一面。因此,透過承久之亂,從朝廷和武家的二元支配,逐漸將實權轉移到以幕府為中心的武士身上。

鎌倉幕府當初是將軍(實際上是“鎌倉殿”。徵夷大將軍一職不是必須的)為中心。源氏(河內源氏的源賴朝系)直系的將軍在第3代就斷絕了,將軍是公家(攝家將軍),後來是皇族(皇族將軍)的傀儡,實權從將軍轉移到十三人的合議制。

此外,和田合戰、寶治合戰、平禪門之亂等將北條氏以外的其他氏族排除在幕府之外,將權力集中在北條氏身上的動向也越來越強烈。於是,實權經由賴朝的妻子北條政子轉移到執權的北條氏手中。

源氏系圖

北條氏16代執權系圖

而且執權北條時賴在執權引退後也繼續執政,因此幕府權力比起執權地位,更集中在以北條泰時為祖的北條氏本家(得宗家)。執政在職者也並非幕府最高權力者,因宮騷動、二月騷動等反抗得宗家的名越北條家等傍流和御家臣被排除(得宗專制)。

北條氏的功績是制定御成敗式目。這是武家社會至此從公家法中脫離出來,在法制上也表示公武分離了。隨著前北條氏對其他氏的排斥,各國的守護職等一大半被北條氏佔據,並且作為北條氏家臣的御內人受到優待,招致御家人和地方武士的不滿。

執權北條時宗時期曾有過兩次元寇,鎌倉幕府雖然擊退了元寇,但因為是與其他國家的戰爭,並沒有獲得新的領土,所以沒有給予足夠的恩賞,這也引起了武士們的強烈不滿。到了北條貞時時代,御內人的權力逐漸增加,甚至凌駕於得宗的權威之上。貞時在平禪門之亂中討伐平賴綱,試圖將權力收回到得宗手中,但到了末期,由於對政治漠不關心,御內人再次掌握了實權。

另外,隨著貨幣經濟的滲透,出現了有市場的市場町。許多御家臣在經濟上沒落,向凡下(平民階級、非御家臣層)的商人借款。

1284年實施弘安德政,1297年實施永仁的德政令,試圖救濟沒落的御家臣,但由於恩賞不足和商人不願意向御家臣貸款等,反而招致御家臣的不滿和混亂,最終以失敗告終。後醍醐天皇打倒鎌倉幕府,就是利用了這些武士的不滿。

四、經濟與社會

守護和地頭

1185年,源賴朝接受大江廣元的獻策,以追討弟弟源義經為目的,在全國設定守護、地頭。

守護一職每個國都有一名,其職責是殺害謀反人等大犯三條和國內御家臣的統帥。

地頭是根據公領和莊園設定的,其作用是徵收年貢和管理土地。

以鎌倉幕府的權威為背景侵略莊園。不管收成好壞,以一定金額的年貢將莊園管理全部承包給地頭承包,或者強行將莊園分為地頭分和領家分的底中分等,在一些地方橫行霸道。

工商業

貨幣經濟(宋錢、元錢的進口)

外匯兌換

租上/土倉(金融)

賴母子(無盡:一種金融組織)

三齋市

振買賣(挑扁擔賣貨)

見世棚(棚店)

座:工商業者和演藝者組合。向風俗、貴族、寺院、神社等以支付金獲得營業和銷售的壟斷特權。

工匠(鐵匠、鑄造師、藏青色匠、番匠)

農業

與室町時代的區別並不明顯。

名田

二茬:水稻後茬栽培大麥。

早稻、中稻、晚稻:品種改良。

刈敷、草木灰、下肥:肥料的使用。

牛馬耕:讓牛馬開犁。

水車:向田裡抽水。

商品作物:楮/荏芝麻/藍/桑/茶等。

五、鎌倉時代的文化

鎌倉文化的特徵是,文化的中心地和平安時代一樣是京都和奈良,但是武士和庶民的新文化和以前的貴族文化相抗衡,文化的二元性顯現出來。

他的風格一般被稱為樸素、樸實、寫實。受到來自中國(宋、元)的禪文化的影響也很濃厚。

1、文學

歌集

敕撰集

新古今和歌集

個人專輯

金槐和歌集

山家集

隨筆

徒然草

方丈記

日記·遊記文學

玉葉

海道記、東關紀行

十六夜日記

同理心

軍記物語

平家物語

保元物語

平治物語

源平盛衰記

傳說集

宇治拾遺物語

十訓抄

古今著聞集

古事談

續古事談

佛教傳說集

沙石集

寶物集

發心集

歷史書

現在鏡子

水鏡

愚管抄

吾妻鏡

元亨釋書

百練抄

2、宗教

佛教革新運動

鎌倉高德院大佛

從12世紀中期到13世紀,鎌倉新佛教宗派作為順應新興武士和農民的要求,變革日本佛教的運動興起,南都佛教(舊佛教)的革新運動也隨之興起。其最大的特徵是脫離平安時代為止的鎮護國家的救濟大眾的志向,展開了獨立於國家的活動。

這是因為在從保元之亂、平治之亂到治承、壽永之亂的戰亂時代,厭世觀(末法思想)變得強烈,人們開始尋求靈魂的救贖。另外,佛教的大眾化也得到了推進。

整個平安時代,負責鎮護國家的山門(比叡山延歷寺)勢力一方面致力於教義的教導和系統的學問,另一方面透過加持祈禱和僧兵的武力,擁有了政治權力。

比叡山延歷寺

另一方面,從圓仁向比叡山傳達的唸佛三昧法到源信的天台淨土教、良忍的通融唸佛宗等淨土教的興起。另外,天台宗採取一切眾生皆可成佛的法華一乘的立場。

鎌倉新佛教的開山鼻祖們都學習於比叡山,比叡山是宣揚拯救眾生的鎌倉新佛教的母體。

淨土信仰

淨土宗

淨土真宗(又名一向宗)(親鸞)

時宗(一次)

禪宗

臨濟宗(榮西)

曹洞宗(道元)

法華宗

日蓮宗

南都佛教復興運動

法相宗(貞慶)

華嚴宗(明惠)

律宗(俊芿、叡尊、忍性)

面對新佛教的崛起,舊佛教方面批判唸佛後,重視戒律,推進了腐朽的舊佛教內部的革新。此外,他強烈嚮往救濟眾生,熱心推進麻風病救濟事業、非人救濟、架橋等社會事業。

渡日禪僧

蘭溪道隆

無學祖元

一山一寧

由於元朝的侵略導致南宋的壓迫和滅亡,禪宗知識分子曾東渡日本。這些都對幕府的領導人產生了影響。

反本地垂跡論

由於對元寇的勝利,民族自覺增強,產生了日本是神國的“神國思想”。形成了神本佛從的融合思想。

伊勢神道

度會家行

3、雕刻

運慶

快慶

康律師

4、建築

大佛-東大寺南大門

禪宗大師-圓覺寺舍利殿

和尚-蓮花王院本堂(三十三間堂)

折衷樣-觀心寺金堂

5、繪畫

吉利畫

通融唸佛緣起畫卷

春日權現驗記

北野天神緣起畫卷

石山寺緣起畫卷

傳記畫

法然上人繪傳

一遍上人繪傳

合戰繪/物語繪

平治物語畫卷

蒙古入侵繪詞

男寢三郎畫卷

類似畫

神護寺三像(傳源賴朝像等)

後鳥羽上皇像

公家列影圖

頂相

聖一國師像

6、書法

青蓮院流

7、工藝

刀劍

粟田口吉光

正宗

長船長光

武具

明珍派

8、陶器

六古窯

瀨戶窯(古瀨戶樣式)

常平窯

信樂窯

越前窯

丹波窯

備前窯

渥美湖西窯

茶碗

14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大禹治水不容易,不僅僅是疏通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