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之前堯舜統治的那段時間,中原地區水患嚴重,洪水滔天,百姓不堪其擾。
當時堯讓大禹的父親鯀治水,據說鯀用修築堤壩的堵塞之法治水,雖然在短時間內阻擋住了洪水,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河道里的洪水越長越高,最後爆發的更加洶湧。
因此鯀治水9年不成,而被舜殺死在羽山這個地方。
鯀被殺後,他的兒子大禹不但沒有怨恨舜,反而更加謹慎的侍奉舜,最終取得了舜的信任,得以繼承父志,治理洪水。
據說大禹治水改變了鯀治水的思路,採用疏導為主,堵塞為輔的辦法,組織大量人力疏通河流,使洪水透過河流注入海里,或將洪水引入長江,隨江水入海。
最終大禹治水成功,樹立了自己崇高的威信,成為各部落眼中人神合體的人物,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救世主。
所以在大禹即位後,他的威望非常高,他手中擁有的權力很大,超越了以往所有帝王,人們都非常擁護他。
他曾在塗山這個地方召集諸侯會盟,會盟者不計其數。後來,他曾在會稽召集諸侯,防風氏的首領有事遲到了,就被其處死。可見在大禹的時候華夏族的首領非常有號召力,這為後來夏朝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大禹也被視為夏朝的奠基者。
大禹治水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因為大禹的影響力,原本相對分散的部落聯盟開始展現出向心力,這對華夏族不斷髮展壯大起到了重要作用。
關於大禹治水,有兩個點知識點,大家注意一下,拿筆,記好了啊:
1、大禹治水之所以能夠成功,不但是因為治水的策略是對的,更主要是因為大禹的政治智商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治水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僅僅調動人力這一項,很多人就做不到,當時部落聯盟只是一個鬆散的聯盟,號召所有人步調一致,共同治水,幾乎不可能。
但大禹做到了,大禹這個人善於團結各部落的力量,能夠讓所有人都投入到治水當中去,這不得不說是大禹自身魅力和政治智商完美結合的結果。
治水是艱苦卓絕的工作,大禹在外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腿上的汗毛到被磨掉了,手腳都起了一層厚厚的繭,可見大禹為治水所付出的艱辛。
所以說大禹治水不是說策略對就能成功,這與大禹的人格魅力、政治智商以及堅韌不拔的毅力有著重要的關係。
2、大禹的父親鯀因為治水失敗,被舜所殺,大禹不但不痛恨舜,反而更加謹慎的侍奉他,以取得他的信任,並最終成為舜的繼承人。
與這個故事相似,後來還發生了一個故事,東漢光武帝劉秀當初和哥哥劉演參加了西漢末年的起義軍,但劉演無故被起義軍的領袖更始帝處死,當時劉秀忍辱負重,不但表現出不痛恨更始帝,反而哥哥的葬禮也不參加,最終取得更始帝的信任,後來尋得機會逃往河北,自立為王,一統天下。
這兩個故事何其的相似。殺父之仇,不共戴天,舜殺了大禹的父親,大禹不可能不恨舜,所以從這一點看來,舜將王位和平禪讓給禹似乎情理上說不通,所以這禪讓制還是有疑點的。
關於大禹治水,你瞭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