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從1942年下半年起,戰爭形勢發生重大逆轉,盟軍自蘇德戰場斯大林格勒戰役、北非戰場阿拉曼戰役、太平洋戰場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後,已經開始進入戰略反攻階段。
01
隨著軸心國在戰場的節節敗退,盟軍逐漸取得戰爭的主動權,為了配合蘇聯作戰,對德軍實施戰略夾擊,盟軍決定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
1944年6月6日,盟軍橫渡英吉利海峽,搶灘登陸法國諾曼底港口,開始了著名的諾曼底登陸作戰。
這場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兩棲登陸戰役,歷時兩個多月,以盟軍的勝利告終。
諾曼底登陸成功,美英軍隊重返歐洲大陸,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態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對加速法西斯德國的崩潰以及戰後歐洲局勢,都起了重要作用。
早在諾曼底登陸的前1年,盟軍決定先進攻軸心國實力最弱的義大利,於是在1943年7月9日實施了針對義大利的西西里島登陸作戰。
這場登陸戰役歷時一個多月,以義大利軍隊倉皇撤退告終。
西西里島戰役是盟軍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來在敵領土上實施的一次重要戰役,盟軍在軍事上獲取了直接進攻義大利的跳板,在政治上撼動了義大利政府,為盟軍開啟從南部登陸歐洲的大門。
西西里島登陸後,義大利局勢動盪,法西斯勢力逐漸失去威信,在人民的反對下,法西斯政府被推翻,頭目墨索里尼被逮捕。
02
墨索里尼這個最早建立法西斯專政的狂熱戰爭分子,在經歷21年的獨裁統治後,終於被人民拉下了神壇,結束了他的政治生涯。
義大利新興政府考慮到國際形勢,摒棄了和德日等軸心國的合作,轉而加入了同盟國的陣營。
義大利投降後,盟軍就把進攻德國作為第一軍事目標,根據美國總統羅斯福“先歐後亞”的策略方針,美軍除了在太平洋戰場囤兵外,便把主要兵力用在遠征歐洲上。
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後,就對德軍形成了合圍之勢,時間到了1945年,此時盟軍瓦解了大部分軸心國的勢力,正從四面八方向德國進軍。
1945年4月16日,蘇軍發起了對德國首都-柏林的進攻,柏林會戰正式打響,這場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最重要的戰役,就此拉開了序幕。
柏林攻克戰最終以德國元首希特勒自殺,德國投降告終,這次戰役的勝利,標誌著德國法西斯的滅亡和歐洲戰事的結束。
德國投降後,日本就成了盟軍的主要目標,在太平洋戰場,日軍經過萊特灣海戰、沖繩島戰役後,已無力在維持戰事,紛紛退守本土。
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無果後,盟軍對日本展開了最後的攻擊,美國率先用剛研發好的原子彈轟炸日本,在強大的威力下,兩座城市就此夷為平地。
03
美國投下原子彈後,蘇聯也出兵中國東北,對駐紮在此的日本關東軍展開猛烈進攻,在蘇聯如摧枯拉朽般的攻勢下,日軍兵敗如山倒。
此時日本軍國主義已經走到了窮途末路,軍事上的慘敗和政治上的失勢已無可挽回,在國內人民的強烈抗議下,日本天皇於1945年8月14日宣佈無條件投降。
至此這場歷時6年,將數十個國家、數億人民捲進來的世界級戰爭,終於宣告結束。
而以美國、蘇聯、英國、中國為主的同盟國陣營,在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後,終於贏得了戰爭的勝利。
這場戰爭對世界局勢最大的影響,莫過於日後的歐洲衰落、美國和蘇聯爭霸世界,冷戰格局正式形成。
美國是二戰中唯一一個本土沒有受損的國家,也是二戰中最大的受益者,他在戰爭初期倒賣軍火,賺得盆滿缽溢,又在戰爭中期及時參戰,保證了最大的利益。
在英法等資本主義老牌帝國飽受戰火的痛苦,為了戰事而耗盡最後一點儲備時,美國還在悠然地享受遠離戰爭的和平。
如果不是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也不會這麼快參戰,如果美國沒有參戰,二戰的結局恐怕難料。
與其說二戰是希特勒等法西斯頭目挑起來的,不如說是一戰後帝國主義遺留問題的禍因,再加上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爆發,二者糅合發酵的產物。
04
二戰對歐洲英法等國而言,無疑是贏得了軍事上的勝利,卻輸掉了政治上的優勢,戰後的英國經濟衰落、國力漸微,再也沒有了昔日霸主的傲氣。
英國之所以在歐洲各國陷落還能硬抗德國,就是憑著多年積攢的實力,為了維持戰爭的開支,英國不得以舉債購買軍火,一下子由債權國變成了債務國。
正是因為英國付出的這些犧牲,阻止了納粹德國的進一步入侵,才讓同盟國戰勝法西斯成為可能,從這一點上說,大英帝國無疑是居功至偉的。
這位威震世界兩百多年的帝國,曾經榨取了殖民地人民無數的血汗,到了末路,耗盡了最後一點餘暉,卻是用來維護世界的和平,這不得不說是另外的一種回饋。
二戰對亞洲中國等國而言,卻開啟了一個新的歷程。
雖然中國進行了長達14年的抗戰,犧牲了無數的軍民,但二戰後中國國際地位空前提高,國家贏得了獨立和解放,徹底告別了過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飽受欺凌的現狀,不得不說是一個歷史的進步。
二戰距今已有七十多年,但人們對它的反思仍未停止,就戰爭的主要發起國-德國和日本而言,在這一歷史問題面前,有截然不同的態度。
德國自二戰後建立了反省戰爭的系統機制,對戰爭進行了徹底的反省,而日本卻百般抵賴,自戰爭結束以來竭力否認其對外戰爭的侵略性質。
德日兩國對待自己犯錯的態度高下立判,這也是如今中國國民對德國政府抱有好感,對日本政府排斥的原因。
後記:如今的世界維持在一個微妙的平衡中,雖然區域性衝突不斷,但還是能保持大體的和平,這或許是局勢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幾代人付出的努力。
我想世界人民唯一的心願,無外乎安享太平,只有自身安全有保證,人類才會有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