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北宋的徽宗、欽宗父子兩個皇帝,是被金兵擄到北方,後來死在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的。封建統治階級把這件事叫做“北狩”,“狩”是打獵的意思。這兩個皇帝連行動的自由也被剝奪了,哪裡還打得成獵。封建統治階級用這個說法,無非是聊以遮羞而已。

徽欽“北狩”(上)

這件醜事的來歷,還得從聯金滅遼說起。

徽宗政和元年(11年),童貫出使遼國,到了燕京(今北京)。燕人馬植偷偷地來見童貫,告訴他遼國將亡,勸宋朝不要失掉收復燕雲(今河北、山西北部和京、津兩市)的機會。後來馬植逃到宋朝,又向徽宗提出這建議。徽宗賜他姓趙,改名良嗣,派他到金國談判,約定聯合滅遼。

趙良嗣獻的計並不錯,問題在於宋朝的實力太差,統治集團太腐敗。徽宗宣和四年(112年),宋軍進攻燕京,這時已在遼國滅亡的前夕,宋軍還是吃了敗仗,結果不得不要求金兵代為攻下燕京,用一百萬緡“代稅錢”換得燕京空城和附近六個州地方。女真貴族見宋朝兵力薄弱而財物富裕,便決定發動對宋的掠奪戰爭。 金太宗天會三年(宋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下詔攻宋。金兵分做兩路,完顏宗翰(粘罕)從西京(今山西大同)攻太原,完顏宗望(斡離不)從平州(今河北盧龍)攻燕山(宋改燕京叫燕山府)。宗翰是阿骨打的侄兒,宗望和後來做金軍統帥的宗弼(術)都是阿骨打的兒子。宗翰軍包圍太原府,暫時出現膠著的狀態。宗望軍卻勢如破竹,不戰而下燕山府,隨即大踏步南下,把宋朝的中山府(今河北定縣)丟在後面,兵鋒直指黃河。

圖|宋徽宗

宣和七年十二月(126年1月),徽宗得到金兵已經越過中山府的訊息後,嚇得昏厥過去。他醒來後,傳位給兒子趙桓(欽宗),自己帶了蔡京、童貫等人,逃到南京(今河南商丘南)去了。

欽宗即了位,派兵把守黃河。那些兵缺乏訓練,騎上了馬怕跌下來,兩隻手抓住鞍子不放,東京的居民見了都笑,這種兵怎麼會打仗。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兵到了黃河北岸,守兵把浮橋燒掉後便潰散了。金兵找到幾條小船,花了好幾天工夫,零零碎碎地渡過河來,竟沒有受到半點抵抗。這時候,宋朝的政府在幹什麼?欽宗和宰相白時中等正在商量逃走的事情,兵部侍郎李綱正在和他們辯論,要求堅守京城。這就叫“宋人議論未定,兵已渡河”。李綱原來是留不住欽宗的。正月初五早晨,李綱上朝,看見禁兵已經列隊披甲,宮人已在準備上車,欽宗出發在即。他極力進諫,全靠“敵人知道皇帝走得不久,用快馬來追,如何抵敵”這幾句話,讓欽宗知道逃走已經來不及了,才同意守城,任命李綱以尚書右丞擔任親征行營使,指揮守城軍事。

圖|宋欽宗

這時金兵渡河已將完畢。正月初七,李綱佈置城防剛有頭緒,敵人已經到達東京城下。城外牟駝岡有養馬的天駟監,糧食飼料,堆積如山,正好供金軍人馬吃用。金軍看到這種情形,一個個都笑南朝無人。但是真的攻起城來,金軍的弱點便暴露出來了。東京城周圍四十多里,城牆高數十丈,易守難攻。金軍騎兵長於野戰,攻城缺少辦法。這是弱點之一。金軍原定計劃,西路軍攻下太原後,從晉南進兵,渡黃河取洛陽,隔斷宋西北邊防軍向東京增援的路線,並與東路軍會師攻東京。如今西路軍行動遲緩,還在太原城下,東路軍孤軍深入,後方的河北各城,又都在宋軍手中,日子一長,處境很危險。這是弱點之二。金軍戰鬥力遠在宋軍之上。然而宋的西北邊防軍也有相當戰鬥力,老將种師道和姚平仲等兼程前進,沿途散發榜文,聲稱種少保領西兵百萬前來,聲勢不小。連同各地援軍,宋軍兵力逐漸增加到二十多萬人,比金軍六萬人多了幾倍。金軍兵力的優勢日益喪失,這是弱點之三。

根據上面所說的形勢,東京是攻不破的,深入重地的金軍休說難以取勝,想要全軍撤走也很不容易。他們初到時,小部隊在京城附近各縣任意擄掠,後見勤王兵陸續到達,便不敢出營獨立行動。种師道派二十名精壯騎兵,當著金軍面前,直奔城下,進京送信,金軍也沒有出營阻擋。隨後种師道進城見駕,說明防守京師有絕對把握。照道理說,欽宗應該有信心了。可是他還是要屈辱求和。

圖|囚禁徽欽二帝

宗和大臣畏敵如虎,一面叫李綱守城,一面派人到金營求和。金人的條件是:納黃金五百萬兩、銀五千萬兩、緞子一百萬匹,割太原、中山、河間(今河北河間)三鎮,即今山西、河北兩省的中部。這第一條在當時是駭人聽聞的數字,根本沒有辦法湊集的。欽宗居然會得答應,並且在京城裡搜刮民間金銀,弄到了黃金二十萬兩、白銀四百萬兩,立即送往金營。

种師道對欽宗說京師可守,欽宗卻對他說已經講和了。打仗最需要統一事權,宋朝的傳統卻最不願意讓將帥掌權。李綱要求使种師道、姚平仲等受他節制,欽宗卻在行營司以外,另外設立一個宣撫司,任种師道做宣撫使,姚平仲做都統制。這種辦法,用意在讓他們互相牽制,不僅有兩個機構(用現代話講,就是有兩個司令部),而且在宣撫司裡,也有兩個頭,宣撫使當然是主管的長官,但是都統制者,就是總司令、總指揮的意思,他自然也可以自行其是。這樣的安排當然不會有好結果。种師道年老,比較穩重,主張等金兵糧盡撤退時,乘勢追擊。姚平仲性急,主張速戰。二月初一夜,姚平仲襲擊金營,沒有得手。种師道本來不贊成夜襲,但是他認為既然做了,就應該索性出其不意,第二夜再來一次,再不得手的話,以後每夜派幾千人輪番進攻,鬧得敵人疲勞不堪,自會撤走。

圖|金滅北宋之戰

欽宗和一些膽小如鼠的大官僚卻被夜襲失利嚇壞了。他們革李綱的職,解除种師道兵權。新任行營使蔡懋甚至禁止城上守兵放箭發石,以表示求和的誠意。

東京的軍民被朝廷的醜態激怒了。二月初五,東京城裡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反投降運動。

太學生陳東等幾百個人首先來到宣德門外,伏闕上書,要求恢復李綱、种師道官職,堅決抵抗金軍,罷免誤國的宰相李邦彥等。東京的軍民在李綱等罷官以後,都流涕相吊,說將要為敵人所擄了。他們聽到了太學生上書的資訊,互相轉告,不約而同地彙集起來。不多時候,宣德門外就集合了好幾萬人。李邦彥退朝出來,剛好被群眾看見。這個宰相人品浮薄,一向被人叫做“浪子”。這時,眾人無所畏忌,便高聲罵道:“李邦彥,你這浪子,豈能做得宰相!”眾人一面罵,一面撿起石子投過去。李邦彥嚇得轉身逃進了朝堂。

欽宗沒法,派個宦官出去宣佈接受群眾要求,想哄群眾散了再說。誰知群眾不肯散去,都喊“必須見了李右丞、種宣撫才肯罷休!”幾萬人的喊聲震天動地,許多人把宮門外的登聞鼓打個不停,把鼓面也打穿了。開封府王時雍帶了幾十個人,說太學生“脅迫天子”,想要彈壓。太學生不服,駁道:“我們以忠義脅天子,難道不比以奸佞脅天子好得多嗎?”群眾更不跟他們鬥口,一窩蜂地擁上去。王時雍見勢頭不妙,也只得轉身逃走。指揮禁衛兵的將領王宗不敢動武,勸欽宗接受。欽宗只得正式宣佈恢復李綱、种師道的職務。群眾一定要同李、種兩人見面。一名內侍奉命宣召李綱,行動太慢,引起群眾誤會,馬上被打死,同時還有幾十個內侍也被打 死。欽宗愈加焦急,召見李綱後,就命他出宮宣諭,氣氛 才緩和下去。群眾還要見种師道。欽宗下詔催种師道進城。他乘車前來,群眾揭開簾子觀看,高興地道:“真是我們的種公!”大家才歡呼解散。

這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空前的群眾自發的反投降鬥爭,值得大書特書。

圖|北宋東京

東京的防禦戰繼續進行。宗望不敢逗留下去,不等金銀數足,只拿了割讓三鎮的詔書,便在二月初八撤走了。欽宗喘了一口氣,便著手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他做了下列幾件事。一是清除父親徽宗的人,把蔡京、童貫、王黼等貶逐殺死,這是防父親復辟。二是以年老為藉口,解除种師道的兵權。三是下令“士庶有以伏闕上書為名,意在作亂”的,照軍法處斬。四是以救河北、河東為名,派李綱去救,其實不給兵,不給錢,讓他一事無成,然後把他放逐出去。這些作為實質上都是幫了金國的忙。

當年九月,宗翰軍打破太原;十月,宗望軍打破拒絕投降的河北重鎮真定(今正定)。此後,兩路金軍長驅南下,東京第二次被圍,徽欽二帝終於逃不脫“北狩”的命運。

圖|徽欽二帝北狩路線

徽欽“北狩”(下)

靖康元年(1126年)十一月,金西路軍宗翰下太行山到達河陽(今河南孟縣),與宋軍隔黃河對峙。金軍大將婁室料定可以靠虛聲恫嚇取勝,命令集中全軍戰鼓,通宵擊打。一夜鼓聲果然把宋軍嚇得自行潰散。金軍兵不血刃,渡過黃河,攻陷洛陽。他們按照原定計劃,分兵扼住潼關,主力東進汴梁。這時東路軍宗望也在大名府(今河北大名東北)附近渡過黃河,向汴梁進軍。十一月二十四日,東路軍到達東京城下。閏十一月初二,西路軍也到了。

這一次,東京的形勢比上次圍城壞得多。种師道在不久前患病去世,李綱被貶逐到南方去了,執政的唐恪、耿南仲都主張求和。在金軍大踏步南下的時候,朝廷派出了一批批的求和使者,欽宗甚至把自己的哥哥康王趙構也派出去了。完顏宗望一面提高議和的條件,如把割三鎮改為以黃河為界等,一面卻絕不放慢進軍的步伐。反之,宋朝為了表示誠意求和,卻命令各地軍隊不得“妄動”,斷絕了勤王兵的來源。昏君庸臣的荒謬舉動,叫人看了,又是好笑,又是可恨。

圖|金軍南下簡圖

兵臨城下了,城裡雖有幾萬軍隊,卻毫無戰守準備。統治者病急亂投醫,竟相信無賴郭京的謊言,說會使“甲法”,能用神兵退敵,可以生擒金軍兩個元帥。朝廷供給大量錢財,讓他招募兵士。他不問有沒有武藝,只問生辰八字,十來天工夫,便招足了預定的七千七百七十九人的數目。另外幾個無賴見郭京生財有道,也學他的樣子,招募遊手好閒的人,有的叫“力士”,有的叫“北斗神兵”,有的叫“天闕上將”。郭京當然不敢真的出兵,他談笑自若,只說要揀好日子,才能出兵,保證一戰把金兵趕到陰山。當時許多有識之士都不相信這一套,宰相何桌(“慄”的古體)、兵部尚書孫傅卻深信不疑。

東京的處境是險惡的,但是如能上下一心,認真防守,一時也不見得便會失守。大將劉延慶原來是西北邊防軍將領,很有軍事經驗,佈置守城工作,很有條理。欽宗見事勢危急,也親自到城上慰勞士卒。士卒感動,都願意出力打仗。南道都總管張叔夜不管禁令,領兵勤王,也到達了京師。金軍幾次攻城,都被打退。宋軍小部隊幾次縋城出戰,得手之後,再緣繩上城。金軍制造比城牆高的“望樓”、裝了巨大的輪子的雲梯等大量攻城器具。宋軍用火燒;用鉤竿抵住,不讓梯子逼近;用一箭可以洞貫幾個人的“九牛弩”射;用炮(發石機)打。以前徽宗使朱從東南運來石頭,造假山,現在用這些假山石做炮石,倒起了些作用。當然,出城反擊的宋軍,有幾次是失敗了,傷亡很重。但是,總的看來,至少還可以堅守待。

圖|宋徽宗趙佶《聽琴圖》

神兵在這節骨眼上出場了,郭京出來斷送了東京城。何卓一直在催郭京出兵,郭京都藉故推託。閏十一月二十五日(1127年1月9日),在風雪紛飛的時候,郭京宣佈:神兵要出動了。他命令守城兵士下城,不準偷看,然後大開宣化門,令神兵出戰,自己和張叔夜坐在城樓上看。金兵見宋兵進攻,立即展開隊伍,高聲喊殺,像一陣暴風般向宋兵席捲過去。那些烏合之眾的神兵哪裡見過這般陣勢,吃金兵一逼,便掉轉身軀逃命,混亂之中,互相擠軋,紛紛滾跌到城濠護龍河裡,大半死亡。城裡怕金軍乘勢衝進城來,連忙把城門關上。郭京在城樓上看見這種情形,對張叔夜說要下城作法,領著一些黨羽,就此溜走。金兵乘此機會,架起雲梯,登上城頭。劉延慶奪門而出,被追兵所殺。少數將官領兵苦戰,都死在亂軍之中。

東京失守了!但是城裡軍民的情緒仍很激昂。衛士們衝進館驛,殺死金朝的使臣劉晏。幾萬軍民用大斧劈開皇宮的邊門,求見欽宗,要求繼續抵抗。衛士長蔣宣帶了幾百名衛士,表示願意保護皇帝突圍。但是皇帝和大臣既沒有勇氣,又懷疑蔣宣這些人“別有用心”,不肯接受。

圖|岳飛《滿江紅》

金兵倒沒有乘勢佔領全城,宣稱講了和就退兵。宗翰、宗望要求太上皇(宗)親自到營裡講和。欽宗沒有辦法,只好親自前往。當時金軍元帥駐在南燕門(東京城正南的城門)外宋朝皇帝祭天的地方一青城。閏十一月三十日欽宗出城,到齋宮門外下馬,步行進青城。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事啊!從皇宮正門的宣德樓,直到南薰門,泥濘的雪地裡,站滿了人。東京的居民焦急地盼望皇帝平安回來。這並不是說宗深得人心,實質是:在這樣的危急存亡之際,人民群眾和皇帝的命運暫時統一起來了。

欽宗在金營住了兩夜,十二月初二,出青城回城。他對著迎接的官吏、庶民、太學生,悲從中來,掩面痛哭道:“宰相誤了朕父子二人!”看來這時候的欽宗又分得出是非忠奸了,可惜已經太遲了。

圖|抵禦金國的李綱

金軍通知宋朝政府,索取黃金一千萬錠、白銀二千萬錠、帛一千萬匹。政府便在城裡蒐括金銀。金軍要騾馬,政府在城裡蒐括到七千多匹,完全交了出去。政府還派了二十多名使者到河北、河東各地,向地方官下達投降的詔書。皇帝和大臣還希望金軍的要求得到滿足後會得允許他們苟安下去。

金朝政府已經決定廢掉趙家的帝位了。靖康二年(1127年)正月初十,欽宗第二次到青城,請求寬限繳納金銀,他從此永遠離別了官闕。二月初六,金軍宣佈金太宗的詔書,把靖康皇帝和太上皇廢為庶人。宋朝的一部分文武官員從此認賊作父,認真地執行新主子的命令了。大將範瓊太上皇和太后到金營,坐牛車出南薰門。這位“道君皇帝”想要自盡,佩刀已被搜去。宗望派人在半路接收,當場換掉皇帝的服色,用鐵騎押走。東京居民見了都哭,範瓊立即殺死數人示眾。金軍根據宋朝內侍鄧述開的名單,把親王、妃嬪等人,全部要去。金人要皇后和太子,範瓊立即把他們押送出去。

圖|金上京會寧府遺址碑刻

金人決定建立一個偽組織,選定張邦昌做“大楚皇帝”。這個人在東京第一次被圍時,曾奉命到金營求和,後來又做過割地使,金朝大帥賞識他的奴才相,便選中了他。三月初七,東京城裡演出一場醜劇,金朝使者冊立張邦昌。張邦昌在皇宮外朝金國下跪,接受金使冊命,然後進宮上殿,在宋朝皇帝御床旁邊,放了一張椅子,坐受朝賀,接著便立起來,傳令百官不必跪拜。原任留守的王時雍卻惟恐做不成佐命元勳,帶頭領眾官拜了。

在這些黯淡的日子裡,東京人民並沒有停止鬥爭。金兵買酒,人民給他們的是尿。軍民向留守司要武器,準備反擊。留守司不給,人民就自己打造。為頭的李寶等幹七個人都被留守司逮捕殺害。有一位在陝西做過統制官的吳革,是個文武全才的有志之士。他在城破之後,與太學生吳銖、徐偉以設立賑濟所為名,組織群眾,隱藏武器,準備發動起義,殺進金營,奪還二帝。張邦昌即位那天,天還沒亮,幾百名衛士趕到吳革家,說時機緊迫,非馬上動手不可。他不得已,帶了這幾百人,上馬就走。不料事機不密,早被範瓊探知訊息,在他必經之途上設下埋伏,派人以合作為名,騙他下馬議事,把他拿住。當場犧牲的衛士有一百多人。吳革被捕後罵不絕口,壯烈犧牲。滿城大聽說了,都痛哭流淚。

圖|金長城遺址

金軍此時並不想久留黃河以南。金朝的勃興太快了,一下點領多的地方,來不及固。宋朝河北、河東許多城池不肯投降,更是金軍不能不退的主要原因。三月二十七日,宗望帶了道君皇帝先走。四月初一,宗輸帶著康皇帝退兵。這一天,東京居民聽說金兵退完了,悲喜交集,登城觀看,從圍城以來,這是第一百五十六天了。圍城的生活終於結束了,然而又是這樣的結局,人人自然都有無窮的感慨!

金兵帶走的有:徽、欽二帝、宗室妃嬪數千人、若點到名字的官員和太學生及其家屬、宮女、內侍、各色有技藝的工匠、以及倡優等等。這些是人。其餘還有:法駕儀仗、禮器、樂器、銅人、刻漏(古代計時器)、珍寶玩物、皇家藏書、天下州府地圖。破城前後蒐括的金銀綢緞還不在內。汴梁城中的公私蓄積,一掃而空。徽欽誤國,後人不必去憐惜他們。但是汴梁的蓄積,是北宋一個半世紀多累積起來的,金兵掠奪的不僅是趙姓皇朝的財富,實在是中原人民的血汗。而且,金兵在大河南北屠殺掠奪,既已造成巨大的災難;他們勝得容易,掠奪得容易,於是還要把掠奪戰爭繼續下去,把戰火擴大到河南、陝西,擴大到江淮,甚至擴大到江南。這種非正義戰爭不能不引起南北人民的激烈反抗,這是必然的事情。

圖|靖康之恥

結語

宋朝的親王只剩下康王趙構,因奉命到河北向宗望求和,中途被磁州守臣宗澤挽留,在河北當了大元帥。金兵退後,他到南京(今河南商丘南)即位,把靖康二年改為建炎元年。以後他步步向南退卻,終於建都臨安(今浙江杭州)。這是南宋的開始。

20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雜談:為何諸葛亮未選實力強盛的曹操、孫權,而選當時落魄的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