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三國的歷史之中有一件事我一直是心生疑惑,那就是關於赤壁大戰的開始和結束,總認為其中摻雜了太多的不合理,尤其是在瞭解了背後的背景之後,對這一懷疑也越發明顯。我懷疑的是什麼呢?那就是不論是諸葛亮還是周瑜,都很明確地指出了曹操南下的痛點所在,而且還是列舉了好幾點,如諸葛亮就曾誇張的比喻說曹軍在追擊劉備的時候已經是力竭,甚至是連生產的薄綢都無法射穿;周瑜則更是從天時地利上說了一堆曹操的不足之處,西北馬騰的威脅,水土不服的地理環境,舟車勞頓的身體因素等等。
周瑜和劉備
這麼一來曹操的頹敗劣勢非常明顯,那麼問題也就來了,這麼明顯的危機為什麼周瑜和諸葛亮都看到了,但是曹操自己卻沒辦法感覺到呢?所以在合理的歷史事件發生之時,存在的不合理一定是有原因的。
曹操是否知道準備不足?其實這種用兵上的初級知識,曹操怎麼會不明白。而且在南下之前曹操沒有太多的時間準備,我們來看看曹操的進軍時間線,建安十三年也就是208年的正月,曹操剛從北方平定烏桓回到了鄴城,這時期則是立馬開始了南下的準備。建安十三年的前兩年,曹操為了能徹底的消滅袁紹殘餘勢力,一路追擊至烏桓。
曹操徵烏桓
而這一場戰爭持續了近兩年的時間,整個過程也是非常的艱辛,建安十二年的八月時期曹操才正式與烏桓的主力軍項羽,而且當時曹操的處境特別危險,烏桓在兵力上是曹操的幾倍。這時候若不是張遼等人的極力作戰,曹操能否活著回來還是個未知數。所以從建安十二年的八月到第二年的正月,前後不到半年的時間曹操就要開始做南下準備,時間不但是緊湊,士卒也得不到很好的休息。
曹操徵烏桓路線圖
那為什麼曹操要一直追趕時間呢?原因是要趕在劉表去世前穩定局勢,實施情況是曹操南下在當年七月,僅僅一個月之後劉表就去世了。劉表在官渡之戰時的態度決定了劉表的軍事風格,搖擺不定而且充滿狐疑,若是劉表沒有健康問題反而曹操會選擇準備充分之後再大舉進攻。所以從始至終曹操都是明白自己準備不夠的,因此曹操發動赤壁之戰的理由並不合理。
赤壁誤解事實上赤壁存在了很多的誤區,加上演義小說的詮釋之後,想當然的會產生曹操南下征討孫劉的錯覺。但事實上劉備是主角,孫權只是配角。之所以這麼說是有理由的,首先曹操打劉備是確實存在的事實,當陽一戰曹操不顧舟車勞頓,親自帶隊五千騎兵追擊劉備,意圖就是要將劉備逼進死衚衕。而此時劉備的情況也是岌岌可危,先是南郡的失守,之後要不是關羽的接應和張飛、趙雲的激戰,劉備可能都沒有機會前往江夏。
曹操
另外這也反應出了曹操準備不足的事實,《三國志》記載了劉備的狼狽狀況:“備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走,操大獲其人眾輜重。”也就是說劉備此時此刻只剩下了幾十人逃走,家人都來不及救援,但就是面對這種巨大的優勢曹操還是放棄了追擊給了劉備一條活路,這也就說明了曹操的主要動向還是拿下荊州。所以放棄了追擊劉備之後,曹操立馬返回南郡穩定局面。
孫權和魯肅
所以從既定的事實上也能看到曹操南下的主要動向是拿下荊州,其次則是剿滅劉備勢力。這裡面並沒有孫權的參與,甚至是沒有提到孫權。而後世人之所以會誤解,還是來自於一封曹操的威脅信,其中曹操提到了要和孫權會獵於吳。但寫信一事未見正史記載,所以時真實性要打上一個折扣。但就算是有這麼一出,也不能說明曹操有意鯨吞東吳,按當時曹操的現實狀況,曹操不會進行不明智的選擇,很可能曹操只是想和收復荊州一樣,威脅逼降孫權,事實是孫權不是劉琮,這也就是為什麼曹操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劉表的兒子如豬狗的原因所在了。(因為孫權不會輕易被逼降,反而給曹操上了生動一課。)
魯肅
也就是說曹操和赤壁之戰的關係很可能是被迫應戰,從一開始曹操就沒有想要南下江東的準備,更沒有想法。但孫權和劉備卻在積極謀劃,事實上在劉備當陽敗逃之後孫權就派遣了魯肅前往夏口一探究竟,所以這裡也看出了孫權的主動積極,恰好劉備也有意增加助力,在這種情況下兩人也就成功匯合,拉開了赤壁之戰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