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宋朝終結五代十國的原因竟然是...

說到宋朝終結五代十國的理由,恕小編才疏學淺,現在用白話簡約的方式淺淺道來。我覺得制衡即是政治的精髓,包含現如今的制度約定都圍繞在這兩個字之上。而制衡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監督和分權,而缺點就是實政效率下降。這個不難理解,如果真的要做件事,相關的人玩起了民主投票,沒人拍板,還有不相干的人瞎扯,到最後很多事估計就吹了。

所以說良好的政治需要做到穩定+效率。明確上面的道理,從唐至宋的變革就不難理解了。唐代亂糟糟的源頭在於節度使制度和當時唐王朝在邊疆問題上的形式密不可分。戰爭的頻繁需要靈活處理的地方軍事中心,和本朝的軍區制度好像也比較類似的節度使應運而生。初期讓大唐在對外戰爭中捷報連連。

不過大唐對節度使明顯信任過頭,節度使大權在握。經常還加碼,時不時有人擔任三鎮節度使,四鎮節度使。並缺乏必要的監督與控制平衡被打破,外部威脅遠遠大於內部力量,隱患產生。自安祿山同志辜負組織上信任大唐盛世就徹底終結了。期間大唐發生了許許多多的事,軍閥混戰,龐勳叛亂,黃巢叛亂,太監侮辱皇帝。最後剩一口氣,朱溫臨門一腳讓唐氏歇業。

五代十國既是唐朝混戰的延續,缺乏禮教,砍人殺殺殺,在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一直沒有形成新的平衡,武人篡權基本上稱為標配。缺乏新的制衡,從制度設計出發。宋太祖即位便對新制度的設計,確保皇權的絕對主導地位。

我個人認為歸根結底,大致有如下4點。

“皇權/相權”一直是封建王朝的主要矛盾之一。

例如現在的CEO和總經理的關係,皇帝原本想事無鉅細來打理國家大事,但無奈精力有限,另外還要抽時間和美人過夜,屬實忙不過來。只好高薪聘請別人來幫忙統治國家,可請這主也不是吃素的,個人對於權力的慾望時常會與皇帝大人發生衝突。所以宋代的宰相制度誕生了,為了防止專權設定了參知政事(副宰相)來分權。另外 ,樞密使和三司使也被稱為宰相,分管軍事和財政。如果宰相想再和皇帝陛下抬槓就沒那麼容易了。

受到安史之亂的啟示進而軍制改革。

中央的軍事力量不可低於地方上的軍事力量,否則政權的安全性就很低,包括後唐,後漢的覆滅都印證了這一點。五代的國家大部分帶有軍政府的痕跡,如果你不明白軍政府的危害,請看看緬甸。

改變地方上軍人主政的狀況削弱地方行政權力

將地方上的行政領導改為文官削弱節度使得權力,改為變成榮譽頭銜,因為文官對於皇帝的危害小,文人也就是貪,武人可能奪權。當然這一切變革的基礎在於掃蕩割據勢力的強大軍事力量。

社會階層的流通科舉制讓公務員編制還把持在士族階層。

選拔人才非常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科舉制,宋朝刻意重用透過科舉考試計程車子。把吸收人才的觸角伸向了下層階級,大大拓展了社會階層的流動。

宋朝的這些措施讓命運起著根本性的變化,皇權得到了加強,迫使五代十國的武力與混亂得到壓制,新的政權由此誕生。然而,一個王朝的基因就此種下,重文抑武地讓宋朝沒有內患,而亡於外禍。

9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波爾塔瓦之戰:開啟沙俄強盛之路,並營造瑞典衰落困局的關鍵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