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四公子分別是楚國春申君,趙國平原君,齊國孟嘗君,魏國信陵君,可以說,這四公子在戰國時期的知名度遠遠超過了自己的國家的國君,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好像另外一箇中原強國,最終統一中國的秦國沒有出現這麼一個貴公子,這是為什麼呢?我們來看一看這四大公子,他們最大的特點是手下有門客數千!很多成語都是形容這些人手下的門客的,比如,雞鳴犬盜又比如毛遂自薦。然而,我們忽略一點的就是養門客是需要錢的,尤其是那麼多門客需要的錢是海量的。這四大公子,他們有自己的封地,他們在這些封地裡就是諸侯王,他們有徵稅的權利,正是依靠這些錢財支撐他們擁有養上千門課的財力。而秦國的公子就要悲催很多了,自從商鞅變法以後,他們就失去了自己的封地,要想封侯,您就得去打仗。秦武王贏蕩,作為秦惠文王的長子,竟然也曾經在司馬錯的隊伍中,參與戰鬥。而且人家還不是坐在後方當參謀,而是在一線充當一個十夫長的小角色。這就是秦國制度和東方六國最大的區別,同樣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王子,一個大富大貴,而秦國則需要在前線拼殺!
沒有封地的秦國王子,就沒有大筆的稅收,財務無法實現自由,那就沒有辦法圈養門客,沒有大量的門客,就沒有人替他吹噓,在當時,這個社會沒有人吹噓,他就沒有知名度,沒有知名度,他就無法擔任執政。當然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商鞅變法以後,秦國普遍開始實行郡縣制,已經逐步形成了中央集權的政府雛形,各國人才進入秦國以後,形成了封建官僚體系,這些人才憑藉自己的能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也反過來推動更多的人才從全國各地蜂擁來到秦國。正所謂一個蘿蔔一個坑,秦國官場的職務只有這些,外來戶佔據了多數,那麼勢必就將打壓封建貴族勢力所佔據的席位,久而久之,以外國進口人才為核心的封建官僚制度,逐漸取代了封建貴族世襲制度,成為了朝堂上的主力。
這樣一來,這些公子王孫們除了少數幾個特別有能力的,比如贏疾成為了秦國朝堂的支柱,其他的只能成為富貴閒人。當然,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彈?全國的這些公子王孫們也曾經發起過反彈,他們對於自己在朝堂上徹底被邊緣化,極為不滿,於是就有了逐客令,眼見的這些公子王孫們就要成功,秦國的政治又要到回到世襲貴族政治的時代,驚才絕豔的李斯一封諫逐客書,終於把秦國的政治又拖回到了正確的發展軌道上來,終於在這些客卿這些外來人才的齊心努力下,大秦王國終於奮六世之餘烈將王國變成了帝國!所以終戰國之世,秦國沒有一個貴公子,這也是正常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