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本書封面

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意思是說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都不一樣,面對同樣的作品,最後的解讀都是不盡相同的。面對歷史問題也是如此,無論是親歷者,還是旁觀者,都會從自己的立場出發去解讀任何的歷史事件或者歷史人物,所留下的結論和思考,也是全然不同的。

二戰德軍佔領巴黎

和中國人民飽受戰爭之苦完全相反,美國人得到了上天的眷顧,自從南北戰爭以後,美國的土地上再也沒有發生過戰爭。兩次世界大戰他都是參與者,而且兩次他都是以勝利者的姿態出現在世界舞臺上。對於其他國家來說,二戰絕對是個不願意去想象的痛苦回憶:奧斯維辛的恐怖、斯大林格勒的悲壯、南京大屠殺的憤怒……即便是身為侵略者的日本和德國,也經歷了廣島和長崎的毀滅、柏林牆的嘆息。除了珍珠港的爆炸,美國人其實並沒有歐亞人民對戰爭帶來的創傷有那麼深刻的理解。

日軍偷襲珍珠港

每一次戰爭,對於美國來說都是一次新的發展階段:獨立戰爭誕生了美國;南北戰爭廢除了奴隸制,也幫助美國開啟了工業化的道路;美西戰爭、美墨西戰爭擴大了美國的版圖,讓美國成為了大國;第一次世界大戰讓美國第一次以勝利者的姿態走上了國際舞臺,參與了國際遊戲規則的制定。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於亞歐人民來說,是一次巨大的災難,但是對於美國來說,則是美利堅帝國時代來臨的序曲。

莫里斯的《美國人眼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採用了大量珍貴的歷史圖片和詳實的資料,清晰描繪了美國人是如何看待第二次世界大戰的。

美國第七艦隊

二戰之前,美國基本上奉行的是單邊主義和孤立主義,相對比較冷眼面對發生在歐洲和亞洲的戰爭。隨著日本和德國,尤其是前者,在太平洋戰場的步步緊逼,跟美國的海洋利益逐漸發生了衝突,珍珠港事件是個高潮,它最終打破了美國政治上長期以來所持有的孤立主義和保守主義,迫使美國不得不在公眾情緒的壓力下,參與到了二戰之中。從國家戰略的層面來說,二戰也真正使美國政府和美國國會的自我定位發生了改變,長期以來所堅守的單邊主義和孤立主義開始被拋棄,直到2016年特朗普總統才又重新提出來。自此以後,美國開始積極樹立以美國價值觀為主的世界秩序,尤其是美國軍事上的勝利,更是為美帝國的擴張主義和價值觀提供了武裝保證。

美國的擴張

美國的經濟力量因為二戰得到了起飛。剛剛經歷過全球經濟大蕭條的美國,在戰爭中首先從軍事工業開始,大規模的軍事裝備訂單帶動了美國經濟的復甦。同一時期全球的幾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都陷入了戰爭泥潭,工業體系幾乎完全被摧毀。美國充分利用這個機會,一舉成為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奠定了世界第一經濟強國的地位。

美國的軍工企業正在生產履帶式坦克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美國來說絕對是個助推器。當別的國家都還在從戰爭的廢墟中喘息的時候,美國卻從此一舉奠定了全球頭號強國和主宰者的地位。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和經濟實力作為保障,美國也開啟了世界新秩序遊戲規則制定者的角色。

美國是個利益至上的國家。道德哲學並不適用於美國在處理國際事務的實踐。這種實用主義哲學也深刻影響了普通美國人的歷史觀。因此在對待二戰這場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慘劇時,美國人並沒有深陷戰爭中的其它國家人民那樣對戰爭產生強烈的恐懼感,進而會對歷史進行深刻的反思。當然,這應該也是與美國是整個戰爭中唯一贏家的歷史現實有關。

三巨頭

也是從這次戰爭中,美國意識到吸收全球頂尖科學人才的作用。愛因斯坦、費米等猶太裔科學家幫助了美國軍隊在武器裝備的改進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還有情報戰的成功,讓美國看到了科學在戰爭中的作用,直接推動了美國移民政策的改變。從此以後美國開始大量吸收全球頂尖科技人才,一舉奠定了美國頭號人才強國和頭號科技強國的地位。

戰爭也是孕育英雄的土壤,二戰中幾乎所有的著名軍事人物和軍事事件,珍珠港事件、轟炸東京、倫敦大轟炸、北非戰役等等,還有羅斯福、斯大林、丘吉爾、墨索里尼、希特勒、麥克阿瑟、隆美爾、蒙哥馬利、山本五十六、巴頓將軍……平實的筆調配合珍貴的歷史圖片,在莫里斯教授的筆下,也能夠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作為了解二戰的入門書籍,本書最大的特點是 詳細而豐富、簡略而又不失重點,非常值得一讀。

15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晚清老照片:慈禧太后在雪天漫步頤和園,大家庭五代同堂場面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