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關於武器的犀利都是所有國家和將領的一致追求,在士氣相同,兵力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武器資源的優劣直接決定著戰役的勝敗。這並不是“唯武器論”之說,而是明明白白的事實。

自古以來,中國的北方邊境都是是非之地,少數民族在那裡集聚並迅速的形成規模,最終形成強大的戰鬥力,進而對中原進行壓制和威脅,甚至有些時候還能飲馬黃河和長江,直接滅掉中原政權。其中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其擁有中原政權夢寐以求的戰馬,這在冷兵器時代幾乎是無敵的存在。

清政府因為西方列強的船堅炮利而輸掉了鴉片戰爭,進而被打開了國門,開啟了近代中國一百多年的恥辱歷史。但是痛則思變,以李鴻章等人為首的洋務派尋求著改變,他們到西方各國去購買犀利的戰艦和威力巨大的武器,想以此來強大大清帝國的強大武力。

但是,令李鴻章萬萬沒想到的是,他從德國引進的克虜伯大炮雖然沒有最終保住大清的江山,但也沒有埋沒威名,直到抗日戰爭時期,它仍然在發揮著打擊敵人的作用。

李鴻章和洋務運動

李鴻章是跟著曾國藩,從太平天國成長起來的一個實權派人物,是晚清政府的四大名臣之一,與曾國藩、左宗棠以及張之洞齊名。這些人在幾乎都是漢人文臣,在考取功名後卻以先棄文從武,從軍功起家,逐步走向了滿清政府的高位,成為舉足輕重的人物。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這些國之重臣逐漸意識到了變革的重要性,開始窮則思變,思考著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由於西方列強是依靠著船堅炮利開啟的我國大門,他們的軍艦在漫長的海岸線上隨便一停靠,就能利用大炮的威力轟開任何一個關口,進而燒殺搶掠。這樣血淋淋一般的現實,給了這些國家重臣們一個錯覺,以為只要買來這些先進的武器就能富國強兵。

於是,在滿清的統治階級內部,逐漸形成了一批圖謀變法的先進人士,他們試圖去購買外國的軍艦和大炮槍械,用現代化的武器去武裝自己。即使不能和西方列強抗衡,至少也能夠在亞洲範圍內保的一方安寧,至少能夠不受沙俄和日本的威脅。這便是洋務派的形成背景。

洋務派提倡“師夷長技以自強”,但依然堅持“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原則,試圖在不改變國家政局的情況下,僅僅依靠武器的先進就能提高國防力量,增強國防水平。洋務派是以恭親王奕訢、曾國藩,李鴻章和張之洞等人為主。

事實證明,只要是改變就能有所不同,受到慈禧太后的制衡以及滿清貴族等保守派的限制,洋務派雖然最終並沒有保住滿清王朝的江山,但依然在清朝末期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對於後來中國也有著深遠的影響。

李鴻章的淮軍憑藉著洋槍洋炮,打敗了太平天國的農民起義軍;左宗棠收復伊犁,在新疆作戰時,正是憑藉著購買的先進的後膛式步槍,配有膛線的後膛炮以及原始版的“加林特機槍”,才最終在和阿古柏的較量中佔據了上風,贏得了勝利,並保住了新疆等地。

為了這次勝利,左宗棠甚至砸進去了足足六千萬兩銀子,這是一個十分驚人的花銷。但是,在歷史的角度看來,這筆花銷十分值得,否則,現在的新疆狀況如何還真得難說。

李鴻章也是一個十分務實的人,他雖然自嘲為大清的“裱糊匠”,但平心而論,他至少還是兢兢業業地在為富國強兵奔走著。為此,他特意派出了考察團,去列國購買犀利的武器,以強大自己的武裝力量。德國的克虜伯大炮就是此次考察後,令他十分滿意並添置的神兵利器。

購買克虜伯大炮

為了買到合適的武器,滿清政府滿世界地去找西方列國買槍買炮。可是一開始的時候並不是特別的順利,因為英國和法國等都不是特別友善,他們還經常地欺辱中國,鴉片戰爭就是和他們有關,他們的槍口一直對準著晚清時期的中國,自然不希望中國購買了武器後變得強大。

當時的歐洲世界裡,德國是崛起的比較晚的國家,甚至當時都是四分五裂的狀態,而英國和法國由於工業革命的原因,走在了前列,成為了世界上有名的殖民主義國家,在全世界開闢著殖民地。中國的香港,隔壁的越南等地都分別被他們佔領著。

“東亮不亮西方亮。”英法不歡迎,中國就將目光投向了德國,沒想到二者一拍即合,德國人對於遠道而來的清政府代表團給予了特別的歡迎,他們並沒有歐洲人固有的那種傲慢和偏見,而是開誠佈公的做生意,並且將他們最好的武器都擺出來給中國人展示。

其中,克虜伯大炮的威力吸引了李鴻章的注意,引起了他的極大興趣。他在寫給朝廷的奏疏彙總,甚至頗為得意地宣稱,此德國製造的克虜伯四磅大炮即使用來打擊北洋水師的“致遠號”戰艦,也好不在話下。而且這種炮十分輕便,也十分堅固,可以用馬直接拖曳,十分靈活。

至於大口徑的克虜伯大炮就更加的威力無窮,這種巨炮的的口徑有280毫米,炮管長達11米,而且重達44噸,有效射程可以達到19760米。在三千米的範圍內,可以輕鬆地擊穿65.8毫米的鋼板,這是一個十分恐怖的威力。

李鴻章得到報告後喜不自禁,當即就批准了採購計劃,並且一口氣買了328門各種口徑不一的克虜伯大炮。第一批的114門大炮運到中國後,李鴻章近水樓臺先得月,全部笑納,裝備了他的淮軍,組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支真正的炮兵部隊。

令他沒想到的是,這種炮在幾十年後的抗日戰爭時期,也能發揮巨大的作用。

巨炮神威打日艦

近代中國多災多難,西方列強們都想來瓜分一口中國的血肉,而日本人則更加的極端,他們妄圖將中國變成日本的領土,將中國人變成他們的被統治民族。一直虎視眈眈地盯著中國。

進入20世紀後,日本人加速了對中國的侵略計劃,並且以朝鮮為跳板,先是發動了“九一八”事變,進而攻佔了全中國,最後,在1937年發動了全面的侵華戰爭。

在抵禦日本侵略者的戰爭中,李鴻章在19世紀購買的克虜伯大炮也發揮了神威,取得了令人驚歎的戰果。

1937年,日軍進攻廈門,面對日本人的挑釁,湖裡山炮臺上的克虜伯大炮一聲怒吼,穿透了日軍的巡洋艦“若竹”號,給了日軍狠狠的一擊,一炮就打穿了敵艦,大顯神威。

李鴻章購買的巨炮能夠在40多年後還能發揮威力,足見德國人在武器製造上的高水平和對於工藝精益求精的態度,這一點也同樣值得國人學習。

總結

李鴻章為了保住大清的江山,一味地想要依靠武器的犀利,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在封建制度沒有改變的情況下,即使擁有再先進的武器,最終也只能走向失敗的終點。

無論任何時候,武器固然重要,但是操縱武器的人也同樣重要。君不見在抗日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我英勇的八路軍和志願軍戰士,憑藉著小米加步槍一樣能夠狠狠地痛擊敵人,給敵人以深刻的教訓。

滿清政府不懂這個道理,所以他們即使擁有了犀利的武器,還是不可避免地崩潰滅亡。

12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盟軍的噩夢“市場花園行動”,近兩萬人成了德軍砧板上的魚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