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不僅僅是一場各國之間的正面對抗,也是一場科技戰和資訊戰,標誌著以大規模坦克機動戰為主的現代機械化戰爭時代的開始。英國著名軍事理論家富勒,是這一時代公認的先驅。
一、戰爭是最好的老師富勒出生在英格蘭一箇中等階級家庭。少年時期,對自然科學有濃厚的興趣,五體投地地崇拜牛頓。中學畢業後,違心地進入皇家軍官學校,但興趣一時轉不過來。英國的對外擴張戰爭,使他跟大批同齡人一樣,面對現實來考慮個人志向。1898年,20歲的富勒到牛津——白金漢郡第1輕步兵營當兵。第二年,英布戰爭爆發,富勒隨軍參戰,成為正式軍官。1902年戰爭結束後,又隨軍駐屯印度。在那裡,他對印度佛教的瑜珈哲學產生了興趣,寫過一本關於瑜珈術的書,同時開始研究軍事學術,出版了幾本有關步兵訓練的小冊子。他在書中說:“軍人光有發達的肌肉不行,還要有豐富的大腦。”
1911年,富勒利用軍官休假之機,赴德國北部考察。當時,英法與德奧兩大帝國主義集團之間瓜分世界的爭奪盾日趨尖銳,一場世界大戰已屬山雨欲來。這種形勢使他強烈地感到研究軍事藝術的重要。從此,他決心“像哥白尼研究天文、牛頓研究物理、達爾文研究自然界那樣,用科學的方法研究戰爭”。當年秋天,富勒從德國返回英國,入參謀學院深造。他從研究拿破崙戰爭史入手,探索軍事科學的奧秘。經過一年廢寢忘食的博覽與思考,提出了被認為有普遍意義的六項軍事原則(1915年又補充了兩條)。從1920年起,他總結的這些作戰指揮原則, 相繼被英、美等國軍佇列入訓練和作戰的條令。
二、一戰中的嘗試1914年初,他以優異成績畢業,到本土駐防軍的一個步兵營當上了副長官。這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富勒被調到作戰部門當參謀。不久,他主動請纓上前線,被分配到在法國作戰的一支重型機槍部隊當了一名指揮官。這場席捲整個歐洲的大戰,本來是以機動戰開始的,可是很快便陷入了持久的陣地僵持戰。儘管雙方均力求速戰速決,但因囿於傳統的作戰方式,仍無法扭轉這種局面。
這時,一種新的作戰工具在西線戰場上出現了——1916年9月15日,英軍在索姆河戰役中首次使用了坦克。不過,結果很糟,投入的49輛坦克,實際衝上去的不過18輛,而且有10輛被德軍的重機槍所擊毀。訊息傳開,各交戰國軍界首腦們對這種新兵器的實用價值紛紛搖頭。法軍元帥福煦譏諷地說:"這種發明噹噹玩具還可以。然而,富勒慧眼獨具,認為這種嶄新的兵器雖然眼下效能尚差,但它把火力、機動力、防護力三者兼為一體,無疑是軍事技術領域的一個飛躍,只要積極地加以改進完善,它的前途是無量的。他由此預見,以後的戰爭,應該是以坦克戰為主的大規模機械化戰爭。為適應這種轉變,軍隊的編制體制和整個作戰理論必須來一番重大的變革。
說來也巧,英軍於1917年組建了第1個裝甲軍,富勒被任命為軍參謀長。11月。英軍在比利時境內首次大量使用坦克(324輛),發起康佈雷戰役。富勒是這場戰役計劃的制訂人。他改變慣例,不經炮火準備,就以坦克叢集為前導發起衝擊。此戰取得了戰術上的成功,一天內突入德軍防線縱深6公里。只是由於那時尚無利用坦克突擊效果,把戰術突破發展為戰役突破的經驗,戰局又恢復到原來的僵持狀態。
不過,富勒卻從這次被看作“平淡無奇”的成功中,堅定了對坦克戰的信念。次年8月,他被召回倫敦的戰爭統帥部,參與制訂來年的軍備方案。他提出了一份所謂“1919年計劃”。計劃中富勒主張按機械化戰爭的要求改編陸軍,大規模擴建坦克兵。統帥部對這項計劃產生了分歧,在問題尚未定論之時,戰爭便於1918年11月結束了。
三、現代機械化戰爭先驅戰後,富勒在英軍統帥部繼續幹了幾年之後,於1923年轉到坎伯利參謀學院任主任教官。1926-1928年調任帝國參謀總長私人助理,1928年下半年又出任英軍坦克旅少將旅長。無論擔任哪種職務、他一直為英軍實行機械化奔走遊說,著書鼓吹。1920年,出版了《大戰中的坦克》一書,1923年和1926年又分別出版了《戰爭領域的革新》和《戰爭學理》兩部著作。
在這些著作中,他系統地闡述了機械化軍隊及其作戰在現代戰爭中的地位、作用和使用原則。他的理論雖然過分誇大了坦克等新式兵器的作用,但他卻尖銳指出了大工業時代的戰爭方式不應停留於蒸汽機時代的水平,以及今後戰爭中應集中使用坦克實施深遠縱深的快速突擊等觀點。這在軍事上無疑是正確的。遺憾的是,響應的人寥若晨星。無論在英國還是在法蘭西等盟國,那些執掌軍界權柄的年邁將帥們,卻一味迷戀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給他們帶來過勝利榮譽的傳統作戰方法。他們指責富勒的這些觀點是“戰車狂熱”,是“異想天開的夢說”,並且對其倡導人開始壓制、排斥。富勒從1930年開始領取半薪,兩年之後,便被宣佈退役了。
此後,富勒先後被聘任為倫敦《每日郵報》等許多家大報的專欄記者。他在西班牙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從事戰地採訪,並致力於軍事歷史研究和寫作。他沒有因坎坷而喪志,仍繼續宣傳機械化戰爭理論,並於1937年編寫了《機械化部隊戰爭講義》一書。當這本書在它的祖國軍界上曾無人問津的時候,德國卻出版了3萬冊,在軍官中廣為流傳,蘇軍也相當重視。原來,德國軍界早就開始密切注視並大膽吸取富勒的機械化戰爭理論的思想營養,在此基礎上湧現出古德里安、隆美爾、曼施坦因等一大批坦克戰專家。
1936年德軍大演習時,希特勒就曾親自邀請他觀看指導,當面徵求改進意見。回國後,富勒由於被希特勒的蠱惑宣傳所矇騙,錯誤地加入了英國的“法西斯主義黨”,以該黨身份競選國會議員失敗。但他不久便覺醒過來了。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納粹德軍在戰爭初期取得了一連串驚人的勝利:27天滅亡了波蘭,23天佔領了挪威,18天迫降了比利時,39天征服了法蘭西。這些戰果的原因固然原因很多,但充分發揮坦克戰的威力顯然是一個重要原因。直至此時,英、法等國軍界才認識到富勒多年來呼聲的真正價值。
四、結語戰後二十多年,富勒埋頭著書立說,出版了多部長卷軍事鉅著。終其一生,他共出版了45本軍事著述,無論數量或質量均屬當代罕見。他的這些著作,在戰後世界受到普遍的重視,對西方的軍事思想產生了重大影響。其中,1925年寫的《戰爭學理》和1961年寫的《戰爭指導:1789—1961年》等,在西方許多國家列為學術經典著作或軍事院校教科書。1966年,這位軍事改革的勇敢先驅,當代高產的軍事著作家在自己的書房裡安靜地去世,享年87歲。
參考資料《世界近現代史》、《英國戰爭傳奇人物》、《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