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民國時期的天主教葬禮:莊嚴肅穆,尊重當地風俗,追思先人,摒棄迷信糟粕

天主教認為:我們雖然相信天主的仁慈,但基於情感需要,仍不斷祈求天主讓死者免除地獄的痛苦。

而“頌謝詞”的禱文,更是懷抱真誠的希望:“上主,為信仰你的人,生命只是改變,並非毀滅;我們結束了塵世的旅程,便獲登永遠的天鄉。”

天主教保定教區老照片,為老人行終傅聖事

終傅聖事是天主教會的一項古老聖事,簡稱傅油聖事,得名於神父在危重病人身上塗抹經過祝聖的橄欖油這一儀軌,象徵將病人付託給基督並賜與安慰和拯救,是天主教、東正教等傳統基督教派的七大聖事之一,舊稱終傅聖事或臨終聖事。

根據《聖經》記載,耶穌在傳教的生涯中曾為百姓醫治各種疾病,被人們稱為“病人的好友”。終傅正好是耶穌為病患者特意定立的一件聖事。

墓地為一位教友舉行葬禮儀式,一群教友圍著顏神父和墓地,正在傾聽神父讀祭文的情景。

擺安所是天主教對已去世人的宗教禮儀,在人去世之後,以宗教禮儀的形式紀念逝人,透過彌撒禮儀、神父對逝人遺體和棺木的聖水降幅、眾信友的共同祈禱(禱告),以期逝人早日驅除自己身上的罪惡,早等天國的意思。

1949年,梧州鄉下一女天主教徒去世,三名神父在喪家大門外做彌撒的景象,後面有許多會眾在觀看。

按照天主教的傳統,人死入殮後,於棺槨前或周圍安置苦像、燭臺、聖水罐等,亦可擺置亡者遺像。此即“安所”。

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共同誦唸追思禱文、安所經等經文,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一部分是拉丁文,不過現在早已是中文了。

1936年,平南大灣聖若瑟堂,正在舉辦天主教喪禮儀式。照片中穿黑衣的瑪利諾會士是McRae神父。

拜安所是天主教會按規定的禮儀,神父對逝人遺體和棺木的聖水祝福、眾信友的共同祈禱(禱告),以期逝人早日驅除自己身上的罪惡,求天主使亡者與天上諸聖人歡聚一堂,共享永恆的幸福。

東北地區一個教友的葬禮,前面是十字架後面是用棺罩裝飾的棺材。

1938年,廣東信宜市東鎮,西式葬禮

天主教葬禮宗教儀式是表現終極關懷一種行為方式,它能夠對人類生命作出最終的詮釋。

終傅聖事在人的生命走向盡頭的時候,給人心靈以撫慰,並以信仰的力量戰勝苦難與痛苦,緩和其傷慟,以永恆的觀念消除人生短暫之嘆,以如詩般的信仰來補償平凡乏味的辛勞。

1943年,廣西平南,天主教葬禮。一位傳教士正在領著信眾為死者祈禱。

天主教友在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帶著對天堂的憧憬,消除對死亡的恐懼。有信仰的人都希望在結束此岸的生活進入彼岸世界的轉折點中,找到生命的最佳的歸宿,而天主教會的葬禮儀式正好能完成這一神聖的使命。

1936年7月,其履根神父在廣東新會(江門教區)於萬靈節期間為一位基督徒作墳前禱告。

民國時期在雨中的天主教葬禮

民國時期的兩廣地區,瑪利諾會的神父主持葬禮儀式

後來天主教會頒佈了追思祖先的規程。

目前,臺灣和美國的天主教華人教會,都在每年春節和其他規定節日舉行這種基督化的敬祖禮儀。

民國時期的梧州,葬禮中走在出殯隊伍前面的扮成天使的少年

天主教保定教區民國時期的教會葬禮

人對先人的敬仰緬懷思念之情,也是聖經裡經常肯定的一種樸素情感,天主教會的葬禮儀式莊嚴肅穆,也尊重當地風俗習慣,在追思先人的同時,摒棄了過去的封建糟粕。

民國時期的梧州,舉著十字架出殯的隊伍

天主教會的葬禮儀式,既有正常表達對先人的敬仰緬懷思念之情的重要宗旨,同時告誡後人,不要忘記信仰追求,要在生活中去實踐愛人如己的教會傳統。

現在,我國大陸的天主教徒除教會規定的諸聖瞻禮紀念亡者節日外,其他日子如春節期間、清明節或父母忌日等,均可以去墓地掃墓。

7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曹劌長勺論戰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