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祖籍今江西省婺源,生於今屬福建省尤溪縣。中國南宋時期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1200年逝世,享年七十一歲。朱熹是把孔孟儒學在新基礎上建立儒學體系的最重要的人物,他的思想在15世紀影響朝鮮,16世紀影響日本,17世紀引起歐洲的注意,1714年歐洲有人翻譯出版了《朱子全書》。不過,這樣一位大師,在生前卻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被當朝用莫須有“偽學逆黨”的罪名,打倒在地。弄得狼狽不堪,斯文掃地,含恨去世。

1148年朱熹考取進士,此後擔任一些地方官,但是主要研究儒學,他創辦了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培養學生,普及儒學。當時,南宋王朝以杭州為首都,朱熹認為首都應該建在南京,南宋王朝以杭州為首都是不利於發展的。遷都到長江邊上的南京,與上游的武昌遙相呼應,以便伺機光復中原。這就是他時常講的“修政小、攘夷狄、復中原、滅仇虜”。這種激進主張得罪了那些習慣於偏安、妥協的當權派。朱熹疾惡如仇,看不慣當時官場的腐敗,曾經連上6本奏疏,彈劾貪贓枉法的台州知府唐仲友。

唐仲友的姻親、宰相王淮授意吏部尚書鄭丙攻擊朱熹,宋孝宗輕信此言,“道學”從此成為一個政治罪狀,貽禍於世。宋寧宗即位後,朱熹提醒皇帝防止左右大臣竊權,引起專於朝政的韓侂冑(tuōzhòu)嫉恨,把朱熹的道學誣衊為“偽學”。韓侂冑(tuōzhòu)指使親信、監察御史沈繼祖捏造朱熹的罪狀—霸佔友人的家財、引誘兩個尼姑做自己的小妾,詆譭朱熹的名譽,把一貫清正廉潔的朱熹搞得聲名狼藉。從此以後,政壇上對朱熹的攻擊一天比一天厲害,甚至有人公然叫囂要處死朱熹。

在如此沉重的政治高壓之下,心力交瘁的朱老夫子不得不違心地向皇帝檢討,無可奈何地承認強加於他的罪狀。為了顯示認罪態度的誠懇,他被迫徹底否定自己的過去。在政治風潮的席捲之下,他的門生朋友惶惶不可終日,見風使舵者改換門庭,不再進朱熹家門。朱熹非常鬱悶,不久便在孤獨、淒涼的病榻上與世長辭。朱熹的這場冤案,在9年之後得到昭雪。朝廷為朱熹平反,恢復名譽,追贈官銜,公開宣告他的學說並非“偽學”,他的門生朋友並非“逆黨”。後來,宋理宗釋出詔書,追贈朱熹為太師、信國公,提倡學習他的《四書集註》。

此後,朱熹學說作為官方學說,成為聲勢隆盛的顯學,流傳數百年而不衰。

16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北宋政治狼煙:淺析司馬光上臺前的排兵佈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