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有一個詞彙,由兩人之名組成,卻代表著3600年來所有暴君的集合——那就是“桀紂”!
夏桀,有個寵妃叫妹喜,她非常喜歡喝酒。為了博得妹喜一笑,夏桀聚集全國糧食,釀造了一個酒池。這個酒池不僅能供人嬉戲,甚至能泛舟其中,於是妹喜笑了。
夏朝還有個,很有才華的人叫伊尹。伊尹以堯、舜之道勸諫夏桀,再不收攏民心夏就要亡國了。
伊尹的良苦用心,換來的只是夏桀的嘲笑:“我擁有天下,就像天上有太陽一樣。天上什麼時候沒了太陽,夏朝才可能滅亡”!
受到極大侮辱的伊尹,就投奔了商湯,並將夏桀原話告訴了夏民。夏朝人民憤怒地罵道:“那你這個太陽什麼時候滅亡?我們願意與你同歸於盡”!這就是成語“時日曷喪”的出處。
得知夏朝人民,對夏桀的痛恨後。商湯不厚道地笑了,寫了篇叫《湯誓》的檄文,然後就在鳴條之戰滅亡了夏朝。根據《國語》記載,妹喜是有施氏派來的間諜,也是紅顏禍水一詞的開創者。
但是後來商朝呢?也出現了個叫妲己的人,商紂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酒池的基礎上又創造性提出了肉林的概念。於是,一個姬發的人又寫了篇《牧誓》,商朝也滅亡了。
畫風是否有些熟悉?這是否是天道輪迴,我們暫且不提。但夏桀、商紂因有諸多共同之處而亡國,這是毋庸置疑的。孟子一言以蔽之:
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那麼一個疑問出現了,鳴條之戰後,大禹一脈就自此消亡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夏桀的兒子,帶著夏桀的妻妾。不僅逃到了大漠,還繁衍出了一個民族。1400年後,這個民族還一度成為漢人天敵,它就是當時東亞最強大的民族——匈奴。《史記》記載: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
匈奴人的祖先,就是夏朝滅亡後,出逃大漠的王子淳維。而這段不太光彩的民族發源史,也構成了匈奴一個特色的風俗:
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史記.匈奴列傳》
儘管匈奴風俗怪異,但匈奴人的戰力卻是毋庸置疑的。馬背上長大的匈奴人,都在打獵中練就了高超的箭術。再加上全民皆兵的優勢,這是當之無愧的騎射手民族。
而冒頓的出現,更是讓匈奴一度成為了東亞最強大的民族。冒頓先是擊敗東胡、大月氏,後是吞併樓煩、白羊二王。整個草原走向統一之際,中原的秦王朝正好崩裂。
秦朝留守河南地(今內蒙古境內)的軍隊,紛紛撤回中原,抵擋陳勝、項燕的叛亂。於是,冒頓又從中原王朝手中,奪回了蒙恬昔日開闢的河南地,匈奴臻於極盛!
劉邦、項羽楚漢爭霸時,冒頓又向北用兵,降服了渾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民族。於是,一個空前強大的匈奴部族出現了:
是時漢兵與項羽相距,中國罷於兵革,以故冒頓得自彊,控弦之士三十餘萬。
先是秦末戰亂,後是楚漢之爭,中原人口迅速減少的同時。冒頓卻統一了整個草原,聚集了30萬精銳騎兵,這對劉邦建立的漢朝形成了致命威脅。
當兩個相鄰的帝國,同時崛起時;除非有一者主動臣服;否則碰撞、摩擦必不可少。而從泗水亭長,走到漢高祖的劉邦,顯然不會主動示弱。
如草原“秦始皇”一般,驕傲的冒頓,更不可能低下頭顱。於是,在劉邦的帶領下,漢朝在白登山,與匈奴有了第一次交鋒。
劉邦帶領的漢軍,有32萬之眾,但多數為步兵。冒頓先利用老弱病殘詐敗,吸引劉邦的先鋒追擊。然後趁漢軍脫節之際,以40萬匈奴騎兵,圍困劉邦於白登山。
匈奴以十倍之眾,猛攻白登山7日而不克,雙方戰局陷入膠著。見識到漢兵防禦能力後的冒頓,雖然處於相對優勢,但也知道無法壓倒幅員遼闊的漢朝。
於是,漢、匈雙方選擇了和談,並拉開了接近百年的和親序幕。此戰過後,匈奴人佔據了絕對的優勢,長期處於主攻方。而漢朝缺少騎兵,只能利用長城防線,被動防守匈奴。
其三年五月,匈奴右賢王入居河南地,侵盜上郡葆塞蠻夷,殺略人民。
劉邦死後,冒頓甚至向呂雉求婚,以此羞辱漢朝。但鑑於白登山之圍的先例,呂后只能忍下屈辱,回書冒頓自己人老色衰,請求另派公主和親。
漢文帝登基不久,和親後的匈奴,就又攻進了上郡,殺害漢朝邊民。等到漢文帝,命灌嬰聚集兵馬8萬反擊時,匈奴人早就逃到了草原。
這種面對匈奴騎兵的無奈,持續了整整半個世紀。駿馬彎刀的匈奴人,在漢文帝、漢景帝兩朝,大規模入關就不下十次。每次匈奴入關,輕則攻破郡縣,殺漢人數千;重則攻破雍泉宮,威懾都城長安。
其長兵則弓矢,短兵則刀鋋。利則進,不利則退,不羞遁走。
勝則進、不勝則退的匈奴人,一度成為漢人剋星。漢朝連年和親,匈奴連年入寇,馬背上的匈奴人成了懸在漢朝頭上的利劍。
而在這長期的壓迫中,漢朝的錢糧在積蓄,漢人的仇恨在積累。當“文景之治”,中原王朝錢糧充沛,漢人凝聚一心的時候,漢武帝出現了。
此後,衛青七戰七捷,收復河南故地,建立朔方郡為前線基地。霍去病長驅直入,直撲匈奴王庭,封狼居胥而還。漢人的天敵自此衰落,一個民族由此誕生!
多年之後,人們將這個塑造民族魂的人:與第一次統一中原的人,合稱“秦皇漢武”;將這種尚武敢戰,以血衛國的執著,稱為“漢唐遺風”;正如《易經》所言——龍戰於野,其血玄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