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清政府在張家口北部長城上開通了大境門,從大境門一路向北,延伸著一條亙古不變的路,就是充滿艱險和希望的張庫大道。
清代中後期到民國初年是張庫大道的鼎盛時代。當時,每年從張家口到達大圐圙的駱駝和老倌車至少有20萬峰和20多萬輛以上。
張庫大道上輸送著商品,也流淌著文化。光緒三十三年,也就是1907年,一次震撼東方的國際體育賽事在張庫大道上閃亮登場。這一年,義大利和法國聯合發起成立了萬國汽車競賽會,組織了北京到巴黎的汽車拉力賽,拉力賽經過的一個重要站點就是張家口。
在當年的汽車拉力賽上,有5輛汽車參加了比賽。1907年6月10日上午8點,參賽汽車從北京德勝門出發,奔向張家口。那年月,中國還沒有公路,汽車只能在土路上慢慢爬行。車隊開到北京和張家口交界的關溝時,道路實在太窄了,大家只好把汽車拆成零件,僱人抬著走了四十多裡,又重新組裝上路。
張家口人第一次看到汽車,他們很快意識到了這種運輸工具的巨大潛力,開始醞釀著承辦汽車運輸。
1917年,張家口人顧寶經、張祖蔭等人籌建了泰通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和大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不久之後。大成公司組織人力、重新修了張家口到大圐圙的公路,沿途架設橋涵、修建站點。
1918年4月5日,大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在西沙河舉行了隆重的發車儀式,開始了張庫公路的正式商業運營。這是中國第一家民營汽車運輸公司,也開創了中國行駛長途汽車的先例。
泰通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設計的張庫公路選擇了從崇禮縣五十家子上壩,上壩後和大成公司的道路會合。後來,泰通因為股東意見分岐停業,這段從五十家子上壩的公路就此廢棄了。
張庫公路開通後,汽車還不是很多。張庫大道貨物的運輸仍然需要傳統的老倌車和駱駝完成。於是,奇特的一幕出現了:現代機械和原始牛、馬、駱駝一起前行,承載著張庫商人們的欣喜和企盼,駛向遠方的夢想。
這正是:春夏輪迴四季風,行路何須問秋冬。躊躇安得三千里,腳踏實地勇追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