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在《七德舞》中有這麼一句詩:怨女三千放出宮,死囚四百來歸獄,說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將近400名死囚都全部放回家過年,約定年後主動回來接受問斬,最終這些死囚還真的就全部回來了,令人驚歎。那麼這件事情,真相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死囚歸來
《新唐書》:十二月辛未,慮囚,縱死罪者歸其家。貞觀七年九月,縱囚來歸,皆赦之、 親錄囚徒,歸死罪者三百九十人於家,令明年秋末就刑。其後應期畢至,詔悉原之。
這個故事說的是貞觀六年(公元632年)年底,唐太宗李世民見馬上要過年了,出於人道主義,不忍這些死囚困守牢獄,於是便釋放了390名死囚,讓他們回家與親人團聚。不過李世民也和他們約定好了,現在雖然放他們歸家,但並不是說赦免了他們,只是讓他們在臨死前能和家裡人共同過年,了卻大家的心願。到期之後,這些人仍然需要回來。
當時聽聞李世民的這項命令後,很多官員都深表擔憂,因為人心複雜,大家都想活著,一旦將這些死囚給放出去了,再想讓他們回來可就非常困難了,誰願意主動前來送死呢?結果事情的發展出乎了眾人意料,到了第二年九月,這些被釋放的囚犯全部回來了,並沒有缺失,這令大家非常的驚訝,而李世民也是非常的高興,最終下令,赦免了這些死囚。
看完《新唐書》的這份記載,估計大家都是非常驚訝的,這種事情發生得讓人覺得不可思議,正常情況下,怎麼可能讓死囚歸家過年,而且還是這麼大規模的釋放囚犯,李世民為何要這麼做呢?實際上,這就是李世民的聰明之處了!
李世民是歷史上有名的明君,他的治下社會清明,繁榮富強。但他也有一個很大的缺陷,那就是玄武門之變,這一場變動雖然使得李世民成功得到了皇帝寶座,但同時也讓他陷入了一個巨大的輿論漩渦,因為無論他宣傳得有多麼的迫不得已,但是在大家看來,他殺兄逼父的行為是抹滅不掉的,大家對他都心存畏懼。為了消除輿論對自己的不利影響,顯示自己的合理合法,同時讓大家看到自己治理下國家的強大,所以李世民才做出了這個冒險之舉。
因為他想借此讓大家看到,他李世民也是非常有感情的,連死囚的過年問題都考慮到了。同時借死囚歸來之事,也可以顯示他李世民的治國能力,看吧,這些死囚都感念於國家的美好,我李世民的人格魅力,不願意棄我而去,最終主動回來。
最終,事情的發展和李世民想象的一模一樣,李世民非常高興,他的政治目的已經達到了,便大手一揮,徹底釋放了這些死囚,這一招,讓眾人拍手稱快,讓大家看到了李世民的仁慈之處,更加擁戴李世民,而李世民也透過這件事情很大程度的改變了自己的輿論影響。
說到這裡,其實整件事情最重要的環節出來了,那就是死囚全部如期歸來了,如果他們並沒有全部回來,那李世民的臉可就丟大了。那麼為何這些死囚願意歸來呢?390人中,難道就沒人有私心?本文認為,這裡面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囚犯感念李世民的恩情
很多古人還是比較忠義的,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既然皇帝這麼看得起我,我也不會負了皇帝,所以很多人還是選擇了主動歸來。
二、官員在背後盯著
雖然大多數人很可能都會念著李世民的恩義,不願意背離,但人性複雜,其中肯定是有部分想法比較多的人,他們肯定是不願意主動回去的,畢竟回去就是個死。這就需要地方官員在背後盯著了,很有可能李世民給了地方官命令,這些囚犯回到家後,有不少的眼睛在背後盯著。
三、古代法律嚴酷
古代的法律是非常嚴酷的,比現在冷酷得多,經常會有連坐機制。一旦這個犯人逃離,那麼他的家人鄰居都會受到連坐,被治罪甚至誅殺。為了自身的安危,這些人會時刻關注罪犯,一旦罪犯跑了,他們肯定率先報官,甚至主動抓捕。
結語
綜合來看,這些囚犯之所以沒人逃跑,選擇了主動歸來,其中有很多原因,嚴厲的法律、背後的官差、內心的仁義,都不允許他們擅自逃離,最終只能選擇回到牢獄。幸運的是,正是他們的這種選擇,使得李世民圓滿達成了他的政治目的,於是他直接大手一揮,赦免了所有囚犯,皆大歡喜。
(本文主要參考《新唐書》、《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