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有人這樣讚美鄧稼先:他的一生始終在執著地追求,無私地奉獻,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為“兩彈元勳”。

提到鄧稼先這個在國人心目中響亮的名字,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老少皆知。所以每一箇中國人對他一點都不陌生,甚至有些人對於鄧稼先的熟悉的不能在熟悉了,但是,我還是要堅持寫一寫他的事蹟,因為我想讓更多的國人知道,鄧稼先這人很了不起,他的精神讓我感動,他的為人讓我欽佩……關於他的事蹟,一天一夜也講不完。

鄧稼先,1924年6月25日出生於安徽懷寧縣的鄧家祖屋,也叫鐵硯山房的祖居內。

他是中國著名的科學家、核物理學家、兩彈元勳和中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

不過,原子彈這三個字說起來很容易,可是到了真正研發它的時候,那是極其的困難,因為它不僅需要有學霸的智慧,更要有膽識和忘我的精神,而鄧稼先卻用自己的一生來研究原子彈,一步一步的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為此他廢寢忘食、嘔心瀝血,並且隨時準備著為了祖國的研發事業願意奉獻自己的寶貴生命。

其實,研發原子彈的道路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容易,研發的道路上的荊棘坎坷是別人不知道的。鄧稼先研製原子彈的時候,正好趕上了國家的三年最困難的時期,國家的尖端領域的科技研發人員雖然可以獲得較高的糧食定量補給,但是由於缺少油水等營養品,他們仍然還會肌腸鼓響。鄧稼先雖然能從其岳父那裡得到一點糧票補給,但是他並沒有花在自己身上,而是將岳父送的這些補給都用在了購買餅乾等食品上了,他這麼做主要是為了應對緊張的研發工作,為的就是在忙碌的工作時可以與同事們一起分享,以減少飢餓,補充能量。然而鄧稼先和大家就是在那樣艱苦條件下,幾乎天天沒日沒夜的加班,可是輪到最後”粗估“引數、籌劃計算和決策計算依舊是難以攻克的難題。

就這樣,鄧稼先帶領著一批剛畢業的大學生,整日裡倒騰著搞實驗基地的建設,硬是在亂墳堆裡碾出了一條柏油路,在松樹林旁蓋起了教學模型廳……

這一路,完全是摸著石頭過河。

當下擺在鄧稼先面前的不爭事實是,實驗條件太差,更是沒有研發原子彈的資料,鄧稼先毅然勇敢的挑起了探索原子彈理論的重任,為了讓自己起到表率的作用,做好領頭羊,他必須起好這個頭,帶領大家靠自己努力研究學習,同時並向大家推薦了一些資料和相關書籍,因為這些在鄧稼先看來,探索研究原子彈的理論設計才是關鍵。

為了儘早的解開原子彈之謎,科學家們決定在北京的近郊發揮集體智慧,一起來研發中國的”爭氣彈“。當時的條件真的太艱苦了,他們只能用算盤計算複雜的理論運算,算一次,可能要花一個多月的時間,算九次就得一年多時間,而且三班倒,不停歇的算,每當鄧稼先工作過於疲勞,思維中斷時,他總是著急的對大家說:”哎,一個太陽不夠用呀!"

當然了,科技的發展突飛猛進,中國有了超級計算機可以每秒幾十億的計算都不算什麼事,但是對於當時鄧稼先和他的團隊連個計算器都沒有的艱苦條件下,全是靠的純手工的計算,這種巨大的工作量是可想而知的,更是匪夷所思的,要是放到現在,我覺得完全可以申請世界吉尼斯紀錄了。華羅庚曾評價這些計算是“集世界數學難題之大成”。但面對這麼巨大的、讓人聽了就頭疼的任務,鄧稼先並沒有望而卻步,反倒是迎難而上,哪怕夜以繼日的花費一年多的時間他也心甘情願,因為他堅信,這個難題終究會攻破。

鄧稼先在中科院嘔心瀝血,甚至在飛沙走石的戈壁實驗基地,冒著嚴寒酷暑,堅持了整整8年的單身漢生活,有過15次現場核導彈領導實驗,從而掌握了大量一手資料。

1964年10月,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就是由他簽字確定的設計方案。不僅如此,他還帶領科研人員一起到實驗後的現場取樣,後來他又同他的好朋友于敏等投入了氫彈的研究,在研究氫彈的過程中採用了“鄧一敏方案”,最終制成了氫彈,這是在原子彈爆炸成功後的兩年零八個月實驗成功的,這項成功,法國用了8年,美國用了7年,蘇聯用了10年,而中國真正創造了“世界速度”,創造了奇蹟。

原子彈和氫彈的成功爆炸,讓中國真正變成了軍事強國,在國際對抗中有了說話的底氣和自保的資本。在國外的華人也切身感受到了原子彈爆炸前後的不同。在南非,種族歧視嚴重,公共汽車上,只有白種人可以做前排座位上,而華人和黑人只能坐在後排。中國原子彈爆炸成功後,當一位華人仍像平時那樣坐在後排時,司機就會大聲招呼:“你們的原子彈爆炸成功了,請坐到前排來!”

當然了,鄧稼先長期擔任科研小組領導工作,一直都是秉承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總是在最關鍵、最危險的時候出現在現場第一線。比如核武器插雷管等危險,他總是衝在最前面,而讓操作人員站旁邊,他這麼做無疑是加強了管理,同時也給作業人員莫大的鼓勵。

就在1979年的一次核導彈的實驗中出現了一次事故,飛機空投下的氫彈沒有爆炸。為了查明原因,派了100多名防化兵去查尋,可是一無所獲,最後鄧稼先認真考慮到了後果,決定自己親自去查詢,當時在場的人都不同意讓他去,但他並沒聽大家的勸阻,立即上車開到事故區域,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讓他發現了摔碎的彈片,原來是由於降落傘沒有開啟,核彈落在戈壁灘石頭上摔碎了……事故終於查明,可以在之前推出的排除了,然而鄧稼先卻因此受到了嚴重的數計放射性鈽輻射。

許鹿希女士在其所著回憶錄《鄧稼先圖片傳略》中還原了這段沉痛的歷史:“1986年,鄧稼先由於全身核輻射造成大面積滲血,已經達到無法救治的地步。因為早些年我們沒有基本條件對身體採取保護,鄧稼先作為總指揮,曾在沙漠裡尋找沒有爆炸的核彈,找到後用雙手把裸彈抱了回來。”

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全身大出血與世長辭,臨終遺言:死而無憾,終年62歲。

鄧稼先為中國的核武器研製事業嘔心瀝血,孜孜奮鬥,獲得多次獎勵。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86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1987年和1989年各獲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1999年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由於他對中國核科學事業做出了偉大貢獻,被稱為“兩彈元勳”。

沒有鄧稼先等先輩的負重前行,就沒有我們現在的歲月靜好,鄧稼先不常有,但鄧稼先的那種精神每一個國人都可以有。如果沒有這種精神,新中國研製的“兩彈一星”成就很難說;如果沒有這種精神,中國人的腰板能不能向今天這麼硬也很難說。

向兩彈元勳鄧稼先等先輩致敬!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秦始皇是第一個統一中國的皇帝,那麼商朝和周朝沒有統一中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