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是憤怒的,需要趕快解決這個問題,萬曆三大徵要變成萬曆四大武功。
在後來的薩爾滸之戰一錯到底的楊鎬,只有一件事認識正確:憑遼東的兵馬無法戰勝努爾哈赤。
那就集中全國精兵吧!
對於這個看法,大明上下倒是都很統一。
全國精兵到底有多少人?很多人都糾結於這個數字,只有一個數字是準確的,就是號稱四十七萬。
當然全部人也都明白,在整個地球的歷史中,號稱是不算數的。
那我們就來看看實際情況:
宣府、大同、山西,三鎮精騎三萬人,為什麼把這三萬人寫最前面,因為他們是這次大戰的主力,也是活得最短的部隊。
延綏、寧夏、甘肅、固原四個軍事重鎮,共出兵兩萬五千人。
大明九邊城關,除了薊州和遼東,另外七大軍區精兵盡出。
川廣、陝西等地兵馬兩萬人,這屬於湊數型部隊,不再多提。
四川土司兵七千和浙兵四千。
這差不多一萬人放在這裡最後說一是為了體現重要性,他們才是薩爾滸勝敗的關鍵之匙;二是,他們是薩爾滸之戰最後殉國的部隊,介紹也放在最後得了。
土司兵和浙兵只是官方叫法,因為出現在正式檔案的內容不能太沒文化,也不能太江湖氣,大明朝堂既不是瓦崗的一炷香更不是梁山忠義堂。
但是很多時候私下說法更能振聾發聵,因為這一萬人包括兩支震古爍今的部隊:白桿兵和戚家軍。
是的!
川兵中有大概一半是唯一在《二十四史》封侯的女侯爺秦良玉的嫡系部隊——白桿兵。
浙兵就是名震千古的戚繼光留給明帝國最後的遺產——戚家軍。
算算這些人,八萬七千左右。
當然,既然開打,聲勢也要大一些,再叫上些兄弟更好。大明順勢拉上最服自己的小弟朝鮮和努爾哈赤的死對頭葉赫部。
朝鮮,火繩槍兵一萬三千人。
葉赫,精銳騎兵一萬人。
看看這陣勢,已經不能說是大明建國以來最強大的部隊了,應該說是大明建國以來東亞最強大的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