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武將當道,政權頻繁更替,戰爭連綿不斷,國家經濟得不到發展,人民始終在動盪和憂患中生活。
北方地區分別建立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這就是五代。
與北方五代更迭的同時,中國南方先後或同時出現了九個割據國,即吳、南唐、吳越、楚、閩、南漢、前蜀、後蜀、荊南(即南平)。此外,北方山西有劉旻所建的漢國,史稱北漢。與五代並存的這些割據國稱為“十國”。十國興衰的經過大致如下:
吳越:唐末農民起義時,杭州人錢鏐曾率兵鎮壓,錢鏐被委任為鎮東、鎮海節度使,治所在杭州。不久又吞併了浙東。天祐四年(907 年),錢鏐被封為吳越王,建吳越國,割據江浙及太湖周圍十三州。在唐末及五代十國戰爭不息的年代中,吳越是當時最為安靜的地方。錢鏐及其繼承者在境內相對地輕徭薄賦,並竭力避免戰爭,因此吳越國的經濟比較繁榮,當地農民利用戰爭的空隙大興農田水利,修建堤堰、河渠,建造圩田。吳越統治者還分撥一部分軍隊屯駐蘇州等地,稱“營田都”。吳越國曆三代五王傳至錢俶時,降於北宋。自天祐四年(907 年)建國,至宋太平興國三年(978 年)降宋,吳越國統治江浙地區長達七十多年。
錢鏐(852年~932年)
吳:唐末乾符年間(乾符元年—乾符六年,874—879 年),江、淮地區農民起義不斷。楊行密原是農民軍中的一員,後被官府逮捕,刺史鄭柴因其勇武過人,任命他為步奏官。以後楊行密應募為軍卒,補為隊長,後殺官吏而據有廬州(今安徽合肥一帶),其後又與秦彥、畢師鋒、孫儒戰於揚州。在戰爭中,揚行密先後佔有宣州(今安徽宣城縣)、潤州(今江蘇鎮江市)、滁州(今安徽滁縣)、和州(今安徽和縣一帶)、常州(今江蘇常州一帶)等地,盡得淮南、宣潤。景福元年(892年),唐朝廷封楊行密為淮南節度使,連年的戰爭,使淮南地區經濟凋敝,人煙斷絕。楊行密一面安撫流民,恢復生產,一面選練軍隊;抵抗北方割據者的南下,使南方避免捲入中原混戰中,南方割據政權由此而相對穩定。唐天覆二年(902年),楊行密被唐朝廷封為吳王,統轄今江蘇、安徽、江西和湖北部分地區。貞明五年(919 年),部將徐溫等尊吳王楊隆演為天子,建大吳國。建元武義。天福二年(937 年),徐溫子徐知浩(即李昪)篡吳政權,建唐朝,史稱南唐,自天覆二年(902 年)楊行密被封為吳王,至天福二年(937 年)楊溥失權,吳國共傳四世,歷時三十多年,吳國的割據在當時保護了南方經濟的發展,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楊行密(852年~905年)劇照
南唐:天福二年(937 年),吳國部將李昇滅吳,建都金陵,改國號為唐,改元升元。南唐統治者繼續推行吳國“與民休息”的政策,鼓勵農桑,國力日強,與同時的割據國相比,南唐“地大力強,人材眾多”“隱然大邦”。同時南唐統治者興科舉,建學校,成為五代十國中封建制度最完備、文化最發展的地區。後唐中主李璟,西滅楚,東滅閩,佔地三十餘州。但李璟優柔寡斷,政治腐敗,在他當政期間,剝削加重。境內不時地發生農民起義。至後主李煜時,國勢則日漸衰敗。李煜長於填詞,是著名的文學家,在中國文學史上有其一定的位置。但在政治上卻十分腐敗,常沉湎於宮廷的酒色生活中,荒於政事。開寶八年(975 年),宋將曹彬率兵南下,攻佔南唐都城金陵,南唐滅亡。南唐共傳三世,歷時三十多年。
李昪(889-943)
李煜(937-978)劇照
閩:閩的建立人是王潮和王審知兄弟。唐景福二年(893 年),王潮乘黃巢起義軍起義之際,率兵入閩,佔據了泉州、汀州(今福建三明市以西)等地。唐昭宗封王潮為福建觀察使,後又升為威武軍節度使。王潮死後,其弟王審知自稱福建留後。開平三年(909年)王審知被後梁封為閩王。王審知選任良吏,輕徭薄斂,與民休息,“三十年間,一境晏然”。福建地區的經濟和文化在此期間都有所發展。龍德三年(923 年),王審知死,他的兒子王延鈞繼位,龍啟元年(933 年),王延鈞建都長樂(今福建福州市),並稱帝,國號閩。改元龍啟。閩政權六傳至王延政時,階級矛盾尖銳,天德天年(945 年)後唐出兵滅閩。閩共歷六世,37 年。閩舊將留從效驅逐了南唐屯守泉州的軍隊,繼續割據稱雄,一直持續到北宋建國之後。
王潮(846-898)
南漢:為劉隱所建立。劉隱以鎮壓唐末農民軍而起家。天祐元年(904 年),唐朝廷任劉隱為清海軍節度使,據有今廣東和廣西地區。天祐二年(905 年)為嶺南節度使,割據範圍進一步擴大。後梁貞明三年(917 年),其弟劉龑(yǎn)稱帝建國,國號越,後又改為漢,史稱南漢,建元乾亨。劉劉龑及其繼承人都很殘暴。他們在境內橫徵暴斂,而且刑法極其殘酷,甚至有肢解、剞剔等酷刑。南漢的暴政引起人民的反抗,廣東的山區與海濱都出現過反抗南漢的武裝起義,其中張遇賢領導的起義便由南漢境內發起,北進一直攻打到南唐境內。張遇賢起義軍相繼攻克了番禺以東的許多縣城,並建號“中天八國王”。南漢政權傳至劉張時,被宋將潘仁美所滅。南漢政權共傳五世,歷時六十餘年,開寶四年(971 年)滅亡。
劉隱(874 ―911)劇照
楚:九世紀末,楊行密擊潰孫儒,孫儒部將劉建鋒和馬殷率師轉入湖南。佔據潭州(今湖南長沙市)。不久,劉建鋒為部下所殺,眾人共推馬殷為主,唐朝廷亦封馬殷為潭州刺史。此後,馬殷相繼攻佔了衡、永、邵、郴等州。後梁建立之後,天祐四年(907 年),封馬殷為楚王,建都長沙。成為湖南割據王國。馬殷結好中原王朝,以為外援,使鄰近的割據國不敢輕易進犯,並於交通要道上設定邸務,賣茶取利。他不徵商稅,招徠四方商賈,以“境內所餘之物易天下百貨”。同時獎勵民間種桑養蠶,使楚國日益富強。馬殷當政時,疆域曾遠抵廣西東部。馬殷死後,諸子爭位,政局日益混亂,馬氏諸子又豪侈成習,對農民進行殘酷的掠奪。迫使境內農民大批逃亡。階級矛盾因此激化。保大九年(915 年),南唐乘機出兵滅楚。楚國共傳六世,歷時四十餘年。楚亡後,楚部將劉言擊敗南唐守將;繼續據有湖南。不久,劉言被殺,馬氏舊將周行逢繼續控制潭、朗、衡、永數州之地,並將治所遷到武陂(今湖南漵浦南),後為北宋所滅。
馬殷(852-930)
荊南:天祐四年(907 年),高季興鎮守江陵,後梁朱全忠(朱溫)封他為荊南節度使。朱全忠死後,高季興便阻兵自固,並佔有歸、陝二州。後唐同光二年(924 年),後唐封高季興為南平王,據有今湖北江陵、公安一帶,建都荊州(今湖北江陵縣),荊南是割據十國中佔地最小、勢力最弱的割據者。高季興及其繼承者便向四周各國“所向稱臣,利其賜與”。並靠徵收商稅和掠奪過境者的財物維持用度,因此而被諸國稱為無賴。荊南國共傳五世,歷時四十餘年,乾德元年(963 年)為北宋所滅。
高季興(858-929)網路配圖
前蜀:九世紀末,唐委派在四川的軍人彼此兼併吞噬。大順二年(891年),原唐將之一的王建攻取成都,佔據了四川的絕大部分地區,天覆三年(903 年),唐朝廷封王建為蜀王。天覆七年(907 年)當朱全忠殺害唐昭宗建後立梁時,王建也建都成都,稱帝,國號蜀,史稱前蜀,第二年改元武成。蜀國所轄地據有今四川和甘肅東南部,陝西南部,湖北西部。因素稱富庶,唐末士人,多依王建。乾德元年(919 年),王建死,其子王衍立。王衍以奢侈荒淫著稱,其在成都擴建宮苑,大興土木。自己荒於遊宴,而將軍國大事委以“但益家財,不恤民事的王宗弼和朱光嗣。前蜀政治黑暗,階級矛盾激化,鹹康元年(925 年),後唐出兵擊蜀,受到了蜀人的歡迎,前蜀因此而亡。前蜀共傳二世,歷時23年。
王建(765—830)
後蜀:後唐出兵滅蜀後,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激化起來。後唐派去統治四川的孟知祥,利用時機,在四川擴充自己的勢力。鹹康元年(925 年)後唐封孟知祥為後唐西川節度使,後唐長興四年(933 年)又封他為蜀王。第二年,孟知祥殺後唐所派的監軍李嚴,在成都稱帝,國號蜀,史稱後蜀,建元明德。孟知祥稱帝僅半年就死去,其子孟昶繼位。孟昶當政初期,以前蜀王衍為戒,力求不奪農時,與民休息。但後期則奢縱成性。其手下大臣也大都是貪汙腐化之人。宰相李昊“家資鉅萬,奢侈逾度”。廣政二十八年(965 年),宋出兵滅後蜀。後蜀共傳二世,歷時三十餘年。前蜀後蜀在四川一帶相繼統治達五十年之久。政府的“府庫之積,無一絲一粒入於中原”。又因五十年間未發生過大規模的戰爭,農民能夠安心生產,所以蜀地非常富庶,以致地主之家競相移於城中居住。
孟知祥(874—934)
北漢:乾祐四年(951 年)後周滅後漢,後漢河東節度使後漢高祖劉知遠之弟劉旻在太原稱帝,國號漢,據有今山西北部和陝西、河北部分地區。北漢是十國中唯一的一個北方割據王國,他勾結契丹為外援,與後周、北宋相抗衡。乾祐七年(954 年),劉旻聯合契丹,大舉進攻後周,在高平(山西晉城縣)被後周軍擊敗。後周柴榮率兵直奔太原城下,受到北漢所轄地區人民的歡迎,但由於事先無攻城的準備,後周攻太原失敗。宋朝建立後,先平定了南方的割據國,然後出兵北漢。開寶元年、二年、三年(968、969、970 年),北宋都曾大舉進攻北漢,但由於契丹對北漢的支援,致使北宋無功而還。太平興國四年(979 年),宋太宗趙光義親率大軍出擊北漢。北漢則因“土瘠民貧,內供軍國,外奉契丹,賦役繁重,民不聊生”而無法抵抗北宋的強大攻勢。同年為北宋所滅。北漢共傳四世,歷時 29 年。
劉崇(895-954),又名劉旻
北漢是十國中最後一個被滅掉的割據國,北漢被滅後,中國又進入了南北統一的時代,自唐末以來,藩鎮割據的局面到此徹底結束。
宋太祖趙匡胤(927-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