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代,各大諸侯國力行強兵富國,想要在這個金戈鐵馬的時代獲得一席之地,那些動輒幾萬乃至幾十萬的軍隊進行搏殺,是整個戰國曆史冷兵器交鋒的一個巔峰。
而這些領軍的人物,或多或少都是兵家聖手。最上等的著書立傳,中等的一戰成名,資質平庸的也飽讀兵書而穩中求勝。
下面就是公認的戰國名將(排名不分先後):
1. 吳起
吳起是戰國時期的全勝將軍,所領兵過的國家或多或少都有所變強。比如魯國,因為用了吳起而小強一時,不過吳起在打了勝仗之後卻還是受到許多人的攻訐而被迫離開。原因是魯國要與齊國開戰,魯公想要任用吳起為大將,而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吳起得知一橫下心卻是殺了自己的妻子,落下了不擇手段的名聲。吳起得勝之後魯國認為他太過於殘暴,最後無奈離去。吳起真正施展抱負的是魏國,在一代明君魏文侯的賞識之下為魏國大將軍,南征北戰,使魏國成為了戰國第一個崛起的超級大國。最後在魏武侯受到公輸座的離間下,吳起又被迫離開了魏國,去了楚國。吳起的結局也是比較悲慘,因為主張變法而受到了大臣世族的攻擊,在楚王死後自己也被亂箭射死。
2. 白起
白起是秦昭襄王時期最富盛名的一代名將,山東六國聽到白起都會恐慌。比如韓魏兩國,兵力多於秦軍,卻還是被白起打的全軍覆沒,幾十萬的軍隊一下子就沒白起殺光,也難怪韓魏兩國在秦昭襄王時期膽戰心驚。白起一生殺人無數,用兵如神,尤其擅長野戰攻城,兵法借鑑兵書卻又更盛一籌。其中白起對楚國的侮辱最甚,不僅坑殺楚軍。還刨楚國的祖陵,讓楚國受到巨大屈辱而不能辯解。其中白起最出名的一場戰爭就是與趙國的長平之戰。一舉擊潰趙軍主力近五十萬,把戰國時期唯一一個可以與秦國相抗衡的趙國給擊敗,從此一蹶不振。而給白起留下眾人之口的就是坑殺幾十萬趙國降卒,為當時的天下所不齒。但白起的用兵之法,長平之戰的等而圍之,兵家奇蹟卻是實實在在的。
3. 趙奢
趙奢原本是一個收稅官,卻因為連老將廉頗都不敢打的閼與之戰大敗秦軍而名震天下。給我們留下的就是一句很有名的典故“狹路相逢勇者勝”,在地勢狹小,大軍不能展開的地方,為將者一往無前,激發士兵的鬥志,勇者就將勝出!可惜的是之後因為身體原因未嘗領兵。自己的兒子趙括卻葬送了四十萬趙軍。
4. 廉頗
廉頗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人物,“負荊請罪”這一典故就出自廉頗與藺相如。廉頗的守城是四大戰國名將之首,這一點是戰國公認的。廉頗以勇氣聞與諸侯,在趙武靈王時期就立下了許多戰功,戰法穩健。一直任趙國的上將軍,廉頗比較可惜的就是到趙孝成王時期,沒有得到重用,從而去了楚國。當重新想要啟用廉頗的時候,寵臣郭開用反間計把廉頗最後的生涯路給堵死,只留下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哀嘆。
5. 王翦
王翦是戰國時期立功最多的名將,也是躋身戰國四大名將。王翦的一生,在用兵上最值得稱讚的就是他的穩健。雖然王翦在用兵上沒有很值得稱讚的地方,但是王翦的局勢判斷能力確是戰國四大名將之首。比如滅楚之戰,李信說只要二十萬就可以滅掉楚國,而王翦卻說一定要六十萬才能滅楚。最後李信鎩羽而歸,秦國才知道王翦謀略得當。當王翦帶領六十萬秦軍出征的時候,王翦一直派人向秦王討要封地,住宅。他的屬下都不理解,而王翦卻說,滅楚不是一下子就能滅掉的,而我手握秦國所以兵馬,秦王信任我單難保廟堂會有許多流言,難道你想讓我們六十萬將士被迫回國而無功勞嗎?從這一件事情就可以看出王翦對於天下的格局,廟堂的局勢看的特別清楚。所以說王翦是一個特殊的將軍,可以居功至偉也不足為奇。
6. 李牧
李牧將軍,是戰國趙國的最後一個名將,是一個用兵如神,打法詭異,出其不意的將軍。不僅善攻,還善於守。在許多將軍拿匈奴沒有辦法的時候,李牧就研究出了以守代攻,從而出其不意的埋伏軍隊衝出殺的匈奴全軍覆沒。後來因為趙國形勢危急,就被調回趙國中心,參與抗秦大戰。而在趙國危難之時,李牧也沒有讓人失望,率領全軍,大破秦軍數次,成為趙國存亡之際的最後的守護神。最後的結局卻是被秦國的離間,郭開在趙王耳邊的風,殺死了這一個天縱之資的將軍。
7. 樂毅
樂毅將軍是燕昭王時期的名將,連破齊國七十餘城,把燕國的疆土拓展了兩倍有餘,苦心經營燕國,使得燕國國力達到建國以來的最高。可惜的也是在最後即將滅齊的時候,燕昭王不幸逝世,而燕昭王之子又聽信小人讒言,就罷免了樂毅,從而齊國得以收復失地。最後樂毅隱居趙國鬱鬱而終。
8. 孫臏
孫臏一生並沒有打過幾次大的戰爭,但兩次復仇之戰,卻是讓孫臏名滿天下。孫臏與龐涓同是鬼谷高徒,但龐涓卻是心胸狹隘,在魏國當了上將軍之後,孫臏前來投靠,卻因為孫臏才能高於自己而設計暗害孫臏,殘忍的挖去了孫臏的膝蓋骨。而後,孫臏去了齊國,得到齊威王的賞識,於是在軍中以軍師的身份去領兵,在桂林之戰,馬陵道之戰,大破魏軍,使得龐涓自殺。孫臏的用兵體現在謀略上,直到今天,孫子兵法一書依舊在流傳著,對於我們如今依舊有著很大的借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