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蘇聯這隻“北極熊”在大多數中國人心中,往往都是不言不語的“老大哥”形象,寡言少語,專幹實事,實際上,這位“老大哥”可沒少挑事。

1969年蘇聯跨過中蘇邊境入侵我國珍寶島,此後幾個月,中蘇關係不斷惡化,就好像是緊繃著的弦,但凡誰先使使勁,弦就斷了。

最為重要的是,此時的蘇聯已經是勃列日涅夫掌權。

他本來就對當年赫魯曉夫對中國採取的“輕率的計劃”不滿,所以,面對日益強大的中國,蘇聯坐不住了。

1969年蘇聯單方面的核威脅差點引發世界上第三次大戰,既然如此,是什麼讓雷厲風行的蘇聯躊躇猶豫?這場很有可能波及世界的危機又是如何畫上句點?

1969年8月18日 ,蘇聯駐美大使多勃雷寧在華盛頓緊急約見了基辛格,或許你不知道多勃雷寧是誰,但一定知道大名鼎鼎的基辛格。

他是美國當年的國務卿,尼克松總統的左膀右臂。

當年基辛格秘密訪華時,葉劍英元帥曾親自迎接,更有周總理親自探望。

多勃雷寧

當時雖然正值美蘇冷戰期間,但動用核武器不是小事,蘇聯必須要先搞清楚美國的態度。

如果中立,那無疑會是蘇聯的助推器;而一旦美國介入,蘇聯就不能大展拳腳了。

尼克松知道這些事後緊急召開會議,接著就是一場頭腦風暴。當然,此時的中國還全然不知。

尼克松認為,一個強大中國的存在完全符合西方的戰略意義,美國最大的威脅還是蘇聯。

而且,一旦蘇聯率先動用核武器,中國勢必進行反擊,這是核武器,不是一戰二戰時的飛機、坦克、大炮,一枚原子彈就可以輕輕鬆鬆蒸騰掉幾十萬人的性命。

甚至幾十年後,爆炸造成的輻射依然會讓很多地方寸草不生,成為禁區。

基辛格

核汙染更會遺傳數代人,當年日本的廣島和長崎不就是血淋淋的例子嗎?這已經不是兩個國家間單純的軍事衝突了,完全是第三次世界大戰。

最為重要的是當時的美國還有25萬大軍駐紮在亞洲,出於利益和人道的考慮,美國斷然不會袖手旁觀。

再者,只要亞洲有中國的牽制,蘇聯就不會太放肆,任何時候,一家獨大都是不可取的。萬一蘇聯搞定中國後,回過頭來對付美國,美國豈不是給自己找了個大麻煩。

很顯然,尼克松已經有了自己的決定,但如何把蘇聯要對中國進行核打擊的訊息傳出去成了最大的問題。

中美兩國是相對敵對的狀態,由美國官方出面顯然不可取,而且還不能讓蘇聯知道,可這把這些美國高官愁壞了。

最後,還是尼克松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既可以讓中國知道,也能把美國官方全身而退的方法。

1969年8月28日,美國一家小報《華盛頓明星報》上刊登了一則新聞,光是標題就足夠“驚悚”了。

“蘇聯欲對中國做外科手術式核打擊”。不得不說,這標題起得非常直言不諱,把所有關鍵詞都扔了出來。

下面的內容更加詳細:“蘇聯欲動用中程彈道導彈,攜帶幾百萬噸當量的核彈頭對中國重要軍事基地酒泉、西昌發射基地,羅布泊核試驗基地,以及北京、長春、鞍山等重要工業城市進行核打擊。”

此報紙一出世界譁然。中國當然也在第一時間得到訊息,隨後,主席提出了九字應對策略:“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

不論真假,先做準備。於是人民解放軍立馬進入緊急備戰狀態,大中城市開始進行防空演習和大規模的疏散活動,光是軍隊就疏散了94萬多人。

各大中城市的高校有的下放地方,有的遷往外地;重要檔案紛紛秘密送往西南地區;甚至為了防止蘇聯發動奇襲,北京附近機場的所有飛機全部撤離。

光飛機就疏散了6000多架,還在跑道上設定了很多障礙物,就為了防範蘇聯的飛機突然降落。

在中國緊鑼密鼓進行著備戰準備的時候,美國也忙成一團。

尼克松重開華沙會談,重新建立起中美政府間交流的渠道;透過齊奧塞斯庫葉海亞·汗與中國的親密關係傳遞美國和解的願景;最後,尼克松放出了最後一張王牌。

“美國將向蘇聯本土的134個城市,軍事要點、交通樞紐、重工業基地等進行打擊”。

而他用的是蘇聯在古巴導彈危機中已經破譯的密碼,明擺著就是要讓蘇聯知道,蘇聯還得到訊息,尼克松總統已經簽字了,一旦蘇聯出手,美國將率先參戰。

這一下,可把勃列日涅夫氣壞了,本來是徵求美國態度的,結果美國不但通風報信,還要直接硬碰硬。

赫魯曉夫

雖然有美國的震懾,但中國應對危機的實力更為重要。

1969年9月23日,中國進行了當量為 2至2.5萬噸的地下原子彈裂變爆炸;緊接著 29日,又用轟炸機空投了當量300萬噸的氫彈熱核爆炸。

很明顯,這是中國對蘇聯的警告與震懾,我們用最隱晦的手段說最狠的話。

早在1964年10月16日,我國的第一顆原子彈就爆炸成功了;1966年10月27日,又用中程彈道導彈攜帶當量為2至2.5萬噸的原子彈,從雙城子打到羅布泊。

這次實戰性原子彈的爆炸說明:中國的原子彈已經具備打擊能力。前兩次的試驗,我們一直都是秘密進行的,只有這次聲勢浩大,讓美國和蘇聯同時知曉。

即使蘇聯是當時世界上數一數二的超級大國,但同時對付兩個毫不遜色的國家也是要重新考量的。

勃列日涅夫之所以偷偷和美國聯絡,就是為了進行偷襲。可現在已經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怎麼看都是虧本的買賣。

這次的中蘇危機,也讓中國有了新的嘗試,當面對蘇聯霸權時,“聯美抗蘇”或許也是一條出路,因為利益才是最好的潤滑劑。

中國、蘇聯、美國大國博弈,三足鼎立,相互掣肘,彼此制衡。果然三角形才是最穩定的。

1972年,中美兩國打破長達20多年的堅冰,建立外交關係。這樣的改變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世界格局,讓蘇聯徹底放棄了對中國進行核打擊的想法。

世界上的很多戰爭都因美國而起,卻也有很多戰爭因美國而終結,這個國家也是很神奇了。

訪華

很多人都以為從1949年之後的中國幾乎沒遇到過其他國家的威脅,實際上,建國後的我們遇到的威脅更多,軍事上的、經濟上的、甚至還有思想上的。

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希望看到另一個國家的崛起。所以,新中國是在風雨飄搖中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在各國前面憑實力撕開了一條血路。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唯有自身強大才能不懼威脅,和平向來不是順勢而為,而是權衡利弊後的選擇。

我突然想起很多網友說的那句話“1949年後的中國真的沒有怕過誰”。

11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清代歷任湖廣總督(一:順康雍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