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佔了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後,盟國便獲得重要的後方基地。隔著寬達90海里的突尼西亞海峽、與歐洲遙遙相望的突尼西亞,才是同盟國的真正戰略目標。德國人迅速地採取了行動,企圖使突尼西亞不落入同盟國之手。到D日的11時30分,納粹德國已迫使法國維希內閣接受了他們提出的從西西里和撒丁島提供空中支援的建議。正如丘吉爾所說,“這個卑鄙的決定,使德國人得以迅速而斷然地決定佔領突尼西亞各機場,從而使我們在戰役中付出了重大代價。”接著,德國人佔領了法國的淪陷區,並企圖控制土倫艦隊。
與此同時,當時已完全站在同盟國一邊的達爾朗將軍正竭盡所能,使維希政府統治下的軍隊和淪陷區的人民不再聽命於維希政府。他命令土倫艦隊在已做好戰鬥準備的英艦的協助下開往北非。可是,維希政府的土倫艦隊司令拉博德將軍卻企圖保持中立。他聽信了希特勒所謂德國決不會奪取法國艦艇的許諾。當納粹軍隊違背諾言,突入土倫時,他下令鑿沉其所有艦艇。
達爾朗命令在突尼西亞的法國高階軍官埃斯特瓦將軍帶領其部隊與盟軍會合。但這時,德國飛機已在突尼西亞各機場降落。這樣一來,除了巴雷將軍率領的一支陸軍分隊已撤至丘陵地帶之外,其餘那些本來可以加入盟軍的法國駐突尼西亞軍隊很快陷入包圍,並繳械投降了。11月12日,英軍在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的邊境上與親同盟國的法國軍隊會合了。但第二天,數千名德國傘兵部隊在突尼西亞降落。這清楚地表明,同盟國不能指望輕易取勝。然而不久,盟軍收到了令人欣慰的訊息:達喀爾和法屬西非已於11月23日站在同盟國一邊;隆美爾的部隊在英國第8集團軍的跟蹤追擊下,正向西潰逃。
從長遠的觀點來看,希特勒力圖固守北非的決定是十分愚蠢的,因為在隨後6個月的戰役中,德國人所付出的代價遠遠高於同盟國。但是,在同年年底,突尼西亞的滂沱大雨使盟軍陷入了困境,不得不將部隊撤回築城較好的防禦陣地;與此同時,由蒙哥馬利指揮的遠在沙漠的第8集團軍也因等待補給而推遲了挺進。儘管由於官兵經驗不足(如同海軍登陸艇所存在的問題),盟軍暫時遭到了一些挫折,但到了春天,在德、意已向北非增派了將近20萬名援軍和運去了大量補給品的情況下,艾森豪威爾將軍依然能夠再次發動攻勢。
盟軍在巴頓將軍的裝甲師的出色配合下,從阿爾及利亞向東進發;與此同時,英國第8集團軍英勇奮戰,穿過了工事堅固的馬雷特防線向北挺進。隆美爾由於健康狀況惡化,被希特勒召回德國。1943年4月7日,英國第8集團軍和美軍巡邏兵終於會合了。這樣,美、英兩支軍隊在非洲相向行進長達2000英里。到5月13日,突尼西亞戰役結束了。軸心國軍隊被俘的人數約275,000名;被同盟國的飛機、水面艦艇和潛艇擊沉的軸心國的艦艇達433,000噸。只有少數軸心國軍隊越過海峽逃往西西里島。自1941年以來英國的第一支穿越地中海的護航運輸隊於5月17日離開了直布羅陀,5月26日毫無損失地駛抵亞歷山大港。納粹軍隊在斯大林格勒被俄國的攻勢擊退,在非洲又被盟軍驅逐出境。他們徹底的慘敗已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