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開元之治是唐玄宗(李隆基)統治前期所出現的罕見的盛世。開元年間政治清明,君臣勵精圖治,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天下大治。唐朝進入了全盛時期,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前後持續了29年。為了達到盛世的局面,唐玄宗採取了多項措施。

(1)任用賢能

玄宗即位後,先起用了姚崇、宋璟、張嘉貞、張說、李元紘、杜邏、韓休、張九齡等賢者為相。他們各展所長,盡忠職守,使得朝政充滿朝氣。玄宗在此時也是虛懷納諫,這使得當時的大唐政治清明,政局穩定。

(2)改革吏治

開元初期吏治十分混亂,玄宗採納了張九齡的建議,使用官吏遷調製度。將京官中有能之士外調為都督刺史以訓練他們的處事能力,培養行政經驗,同時,他又選取都督刺史中有才能的升為京官。這樣的內外互調,達到了增進中央與地方的溝通、瞭解和信任的功效。玄宗將全國分為十五道,在各道設定採訪使以監督地方州縣的官員,還認真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績。在選拔人材方面,玄宗對科舉制度作出了改革,限制了進士科及第的人數,以減少冗官現象的出現,提高了官吏整體的素質。

(3)發展經濟

玄宗在這段時間十分提倡節儉,規定三品以下的大臣,以及內宮后妃不得配戴金玉製作的飾物,還大量遣散宮女以節省開支。他下令全國各地均不得開採珠玉和製造錦繡,武則天時期以來後宮的奢靡之風得到了有效剋制。他命令宇文融清查全國的逃亡戶口及籍外田地,將查得的八十多萬戶全部進行了登記,這樣就大幅增加了唐朝的稅收及兵力來源。這些措施使得唐朝的財政變得十分豐裕,全國的糧倉充實,物價十分廉宜。

在眾多有效的措施下,唐朝進入了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這一時期被歷史學家認為是繼漢武帝時期(漢武盛世)之後中國歷史上出現的第二次鼎盛局面。

哪一事件使得唐朝由盛轉衰?

唐玄宗執政後期,爆發了歷史上的著名事件“安史之亂”,割據一方的節度使安祿山和史思明發動了叛亂,大唐帝國從此由盛轉衰,一蹶不振。

唐朝達到全盛後,唐玄宗志得意滿,放縱享樂,從此不問國事。在納楊玉環為貴妃後,變得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劍”惡名的李林甫為宰相長達十八年,這使得朝政日益敗壞。李林甫死後楊貴妃的兄長楊國忠又做了宰相,此時期宦官干政的局面出現了,近侍高力士的權勢炙手可熱。為了滿足唐玄宗的好大喜功,邊境將領經常對異族發動戰事以邀戰功。又由於當時的兵制由府兵制改為募兵制,這使得節度使與軍鎮上計程車兵緊密地團結在了一起,邊將專軍的局面出現了。

在眾多割據一方的節度使中,胡人安祿山最著名。安祿山掌握重兵,在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趁唐朝政治腐敗、軍事空虛的時候和史思明發動了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叛軍很快殺到了長安城下,把唐玄宗嚇得落荒而逃。玄宗在逃時期太子李亨在靈武稱帝,是為唐肅宗,遙奉玄宗為太上皇。安祿山在叛亂中自稱大燕皇帝,年號聖武。這場叛亂經過8年時間才被平定。

唐代宗時,劉晏透過改革鹽法改善了國家的財政狀況,唐德宗時期的宰相楊炎於建中元年(780年)實行了兩稅法,一年分夏、秋兩季依土地數目多少徵稅。唐德宗還力圖平藩,卻引起了朱滔、李希烈、朱泚等藩鎮首腦的叛亂,結果發生了奉天之難。戰爭持續了5年,朱泚和李希烈等敗死,但是唐朝政府卻與其餘藩鎮達成了妥協,不但取消了王號,朝廷還要承認他們在當地的統治權,割據局面進一步深化。

自安史之亂開始,唐朝元氣大傷,從此由盛轉衰。均田制逐步瓦解,土地兼併現象日趨嚴重,連租庸調製也無法實行,藩鎮割據的形勢已經無法改變,盛世的局面從此不復存在了。

13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曹操是丞相還是宰相?為什麼有人說他既是丞相又是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