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我們是看歷史書還是看古裝劇,經常能夠聽到這兩個非常類似的稱呼,宰相和丞相,在我們的印象中,擁有這兩個稱號的人往往高高在上,權力極大,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那麼問題來了,是宰相牛呢還是丞相更牛?宰相和丞相到底是完全一樣的,還是有很大的區別呢?
答案是當然有區別的,而且區別還很大。
應該這麼說,宰相這個稱呼相當於一個職級,而丞相則是一個具體的職務。可以這麼說丞相肯定是宰相,而宰相未必都是丞相。
頂級官僚,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咱們先來說一說丞相,丞相是最高行政官員。丞相的職權相當於現在的總理,是政府的首腦。在秦漢時期丞相的權利和地位都很高,比如說三國時期的蜀漢帝國,丞相諸葛亮掌握了大部分實權,而皇帝劉禪相當於帝國的吉祥物,諸葛亮相當於現在的英國首相,外加首席大法官,和所有的權臣一樣,諸葛亮掌握了帝國的內政,外交,軍事,立法,司法權力,而親愛的劉阿斗就是人畜無害的伊麗莎白二世,無怪乎劉先生曾經說過政由葛氏,祭則寡人。權力能夠看出一個人的真心,歷史上所有處於諸葛亮同一位置的權臣,不是篡位者,就是在篡位的路上,只有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是足以顯示出諸葛亮的偉大之處。
丞相的權力很大,地位很高,在西漢前期也是如此,丞相和皇帝之間有著一種微妙的平衡,丞相見了皇帝,是不需要下跪的,他們之間的關係是坐而論道,只不過在沒有發明凳子的時代裡,咱們中國人的坐姿叫做跪坐,丞相們坐著和跪著也差不多。
為了限制丞相權力,漢武大帝推出內朝。
由於丞相的權力極大,再加上地位又高,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上臺之後就覺得丞相制度礙手礙腳,但是皇帝想幹什麼事,又偏偏不能繞過丞相,沒有丞相的同意,很多是真的沒有辦法推行。於是漢武帝就搞出一套內朝制度。漢武帝在頒佈一道政策之前,一改以往由丞相府先討論再提交的作風,而是由內朝的官員幹部們先討論,討論出結果之後,找毛曉彤傳話給陳翔,哦,不,最近八卦看的有點多,一個接著一個的瓜,吃得中毒了。應該是內朝先討論出一個結果之後,找一個人通知外朝的丞相,讓他負責落實。久而久之副作用也就出現了,那個傳話的人成為了掌握了實權的人物,尚書令成為了頂級官僚。
到了後來,為了分權,索性丞相這個職務也被取消了,把原本屬於丞相的權利分成三份,司馬,司徒,司空,這三個平起平坐的官員取代了原本丞相的職能,從此丞相這個職務正式下線。後來曹操專權,他嫌這三個職務權力太小,不方便他把持朝政,於是又恢復了丞相這個官職,所以曹操確實是大漢帝國的丞相。
宰相是一群掌握最高行政權力的人的通稱。
至於宰相,這就相當於一個級別,只有達到這個級別的都叫宰相,相當於在古代只要你達到了副國級,那就是宰相沒跑了!宰相就是君主之下,掌握了最高行政權力的人的統稱,並不是一個官職。在歷史上宰相的名稱很多,比如說清朝的軍機大臣,大明朝的內閣大學士,以及以前的丞相,相國,太宰,左右僕射等等不一而足。所以曹操作為大漢帝國的丞相,確實可以擁有宰相的頭銜。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咱們中原王朝宰相不是一個官職,但是在與宋朝並存了100來年的遼代,確實有宰相這麼一個官職,和遼朝確實有南北宰相這麼個職務,但是這個南北宰相併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中的宰相,通常被認為是一個可汗手下統帥部族的首領,這和宰執天下的宰相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