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今天,我們為您聊的,是關於河北廊坊文安縣蘇橋鎮的故事。

蘇橋鎮位於文安縣城北的位置,這個鎮得名,據說和900多年前一位四川文豪有關,他就是蘇軾、蘇轍的父親,蘇洵。

蘇橋鎮地處大清河流域,本地人傳說說公元1061年時,大文豪蘇洵擔任過文安主薄,曾經為本地百姓修建橋樑方便大夥交通。事後,這裡本名“八姓莊”的村子被改稱為了“蘇橋”。不過,傳說終究是傳說,蘇洵有過“文安主薄”的官銜也是真的,但是他確實沒在文安任過職。不信,我們就帶您分析一下。

首先是宋代主薄的主要職務。當時的主薄是次於縣令、縣丞的官職,主要職務是處理衙門的檔案、督促稅收和完成物資出納監管司法等等。而修橋屬於較為大型的工程建設,並不是他的職權範圍。即便蘇洵自掏腰包來修橋,以他的薪水也很難承受。

第二條原因是,蘇洵是文豪,文安當時又地處宋、遼邊境,但是在蘇洵的詩文中見不到他在此任官的作品,這是不符合常理的。按說長期在南方生活的蘇洵應該對北方邊境的風土民情頗感好奇才是,不可能沒有詩文流傳,所以這在常理上說不通。

第三條原因是,蘇洵去世後,歐陽修曾為他撰寫了墓誌銘,這篇文中寫的很清楚是“乃以為霸州文安縣主簿,使其食祿”,文中很明白地說明了,蘇洵是掛職的文安主薄,讓他接受這個職務所應有的薪水,而實際的工作是和姚闢修撰《太常因革禮》一書。

《太常因革禮》這套書卷帙浩繁,有一百多卷,當時絕對是一項大工程。蘇洵因為這套書費盡心力,書成他還未上奏朝廷就因病去世,足見修書時間之緊迫。在此期間他在從河南(大概時北宋首都在今天河南開封)去跑到河北為百姓掛職修橋,這在交通不發達的古代是說不通的。

所以,蘇洵有“文安主薄”這個職務,很可能是這樣一種情況,當時的蘇洵是布衣,朝廷看中他學問好文章好,所以叫來修書。但是朝廷又覺得貿然任命一個布衣當修撰有點不合規制就讓他掛職文安主薄,領取文安主薄的薪水來任事。

而當時的文安屬於五千戶以上的“上縣”,在此任職的薪水要相對較高。

不過,在文安本地,蘇洵任職為百姓修橋,引進四川稻種的故事依然流傳了下來。文安本地還把“蘇公勝蹟”列為了“文安八景”之一。

後世蘇橋的古老橋樑沒有逃過時光的無情摧殘,現在古橋已經蕩然無存,但是關於蘇洵和文安的故事卻一直流傳了下來。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劉少奇紅色家風的三個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