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勾踐,就會想到一個成語——臥薪嚐膽。
勾踐臥薪嚐膽,勵精圖治,最終雪恥滅吳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勾踐之所以能夠滅吳,除了勾踐自己能夠忍辱負重,奮發圖強之外,勾踐身邊還有兩個特別重要的人物,那就是范蠡和文種。
當初吳王親自率軍攻打越國,范蠡向勾踐進言:“吳國練兵快三年,決心報仇,來勢兇猛。咱們不如守城,不跟他們作戰。”
勾踐不聽范蠡言,發軍與吳軍血拼,慘敗。勾踐帶領的殘兵在會稽被吳軍圍困。勾踐聽從范蠡的建議,派文種到吳王軍營求和。
貪財好色的吳王答應越國求和,要求勾踐親自到吳國。
勾踐託國事給文種,帶夫人和范蠡到了吳國。勾踐到了吳國,給吳王餵馬,范蠡也跟著做奴僕。歷時兩年。
勾踐回到越國後,臥薪嚐膽,親自參加耕種,他的夫人也做著織布的工作,來鼓勵國民生產。勾踐還制定了獎勵生育政策,休養生息。才有了後來的大滅吳國。這其中,范蠡和文種等人功勳卓越。
勾踐擊敗吳國,成為一代霸主。
在慶功宴上,文武百官飲酒作樂,歡樂開懷。而唯獨越王勾踐面無喜色。
范蠡察覺到了勾踐的異常。范蠡深知,伴君如伴虎,伴帝王左右兇險萬分。雖然越王勾踐與臣民同甘共苦,共度艱難,滅掉吳國,報了會稽山之仇。自己于越王也算是患過難的。可如今大事已成,越王還會像以前一樣嗎?
何況自己於文種功勳顯著,位高權重,越王能對我們放心嗎?怕是隻能共患難,難能共安樂吧!
范蠡毅然決然的請辭,請求隱退。范蠡想置身度外,只為能保全自身。
范蠡如願而退,走的時候,又擔心文種,於是給文種寫信勸文種隱退。“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怕日後越王對功臣不利。
可是文種卻不信。與勾踐共患難,又無奪權之心,想勾踐不會如此絕情。還幻想著繼續與勾踐一起共謀大業。
結果,最後越王勾踐還是容不下文種這位謀臣,賜給他一把劍!
范蠡和文種同為勾踐的賢臣,同於勾踐同患難。可是勾踐功成之後,范蠡能夠全身而退,文種卻落得自刎而亡,為何?
因為范蠡知道“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可是文種不明白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