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二月初三,經歷了諸多坎坷的光緒皇帝終於親政。親政的光緒皇帝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大清的邊境又出事了。

這次大清要面對的敵人,是自開國以來從未放在眼裡的東瀛彈丸小國‘日本’,這就爆發了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中日甲午戰爭’。

甲午戰爭的起因,要追溯到朝鮮內亂,1894年朝鮮爆發了聲勢浩大的農民運動‘東學黨之亂’。 當時朝鮮國王‘高宗’緊急向宗主國,大清求援。

對於這個請求,當時清廷主事之人李鴻章很糾結。朝鮮是中國番薯,以前都會去幫忙,如果這次不去,大清面子上過不去。

但是日本那邊也在盯著朝鮮的事,日本經過1884年‘甲申之變’也掌握了朝鮮派兵和駐軍權,如果大清出兵,很有可能被日本趁虛而入。

就在李鴻章糾結之時,朝鮮形勢岌岌可危不容多想,所以最後決定派2500名淮軍去支援朝鮮。

結果,大清軍隊剛到朝鮮,朝鮮的內戰結束了,東學之亂被鎮壓了,但事情遠遠沒有結束。

就在李鴻章派大清軍隊入朝鮮之際,日本以保護僑民和使館為由,委派700名日軍登陸朝鮮,緊接著又派了一個旅團將近8000人在釜山登陸。

這下形勢就很複雜了。高宗國王找到兩邊,我們這裡打完了,讓清軍和日軍退軍吧! 可日本全當沒聽見繼續曾兵。

清廷一看這架勢,來者不善,朝廷內部就形成了兩派意見,一派是以光緒為首的主戰派,所謂的‘帝黨’,一派是以慈禧為首的主和派,所謂的‘後黨’。

皇帝的意思是日本曾兵,自己也得曾兵,如若日軍跟我們開戰,之前的2500人根本不夠用。

慈禧的意思是,自己馬上要過60大壽了,不允許開戰,10年前過50大壽就跟法國打起來了,現在要過60大壽,又要打仗,堅決不同意開戰。

這時候李鴻章為了儲存淮軍和北洋水師的實力,傾向於和解,這樣,天平就倒向了主和派。

於是,李鴻章再次向日軍提出共同撤兵的建議,但是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根本就搭理李鴻章。

李鴻章這招沒用,只好向朝鮮一面增兵,一面跟西方列強照會,想透過他們的力量進行調停,但是,西方列強,巴不得趕緊打起來,原因很簡單,列強一直想瓜分全世界,中國這麼大一個國家,文明古國,西方列強,誰都沒有能力一口吃下,也不敢深入太多。

就在這時候,日本跳了出來,要跟中國開戰,列強非常高興,如果打的兩敗俱傷最好不過了。

所以,英法俄美這些國家,只是對日本小小的譴責了一下,沒有采取什麼實際行動。

就在大清希望西方列強能牽制日本的時候,侵朝日軍挾持了朝鮮國王,解散了朝鮮的親華政府,接著把朝鮮大院君‘李昰英’扶上臺。

控制朝鮮之後,1894年7月25,日本不宣而戰,這就是甲午戰爭的第一場海戰,‘豐島海戰’爆發了。

中日甲午戰爭分為海陸兩種,陸戰主要以‘平壤之戰’‘遼東之戰’兩戰,海戰是‘豐島海戰’‘黃海海戰’‘威海衛海戰’三種。

豐島海戰爆發,日軍襲擊了清軍兩艘軍艦‘濟遠號’和‘廣乙號’並且擊沉了清軍借來運兵的英國商輪‘高升號’製造了‘高升事件’。

這次日軍突然襲擊,不宣而戰,清軍傷亡1100人,主要以高升號被擊沉,落水官兵為主,而日軍並無傷亡。

1894年8月1號 光緒二十年七月初一,中日雙方正式宣戰,日軍兵分四路進攻平壤。

清軍在平壤城內建造27處堡壘,作戰準備可以說是勢均力敵,清軍有14000人,日軍不到16000人,清軍槍炮也不算弱。

就在戰爭開打之際,清軍統帥葉志超,突然要放棄平壤,退守鴨綠江,葉志超是這次的總統帥,底下將領4位總兵各領一軍。

其中總兵‘左寶貴’堅決反對,兩方激烈辯論僵持不下,左寶貴就命自己親信把葉志超捆了起來。

然後自己來到前線,登上平壤北門玄武門指揮戰鬥,為了激勵將士,身穿黃馬褂,頂戴紅纓帽,好讓將士能看到自己沒跑。

可是清軍看到了,日軍也看得到,炮火猛攻,左寶貴身中兩彈身亡,以身殉國。

葉志超聽到左寶貴死了,棄城而逃,日軍趁勢攻擊佔領了平壤,跟著逃竄的清軍進入了中國境內,這一次直接影響到了之後遼東半島的戰局。

幾乎在平壤之戰同時,北洋水師主力掩護陸軍在朝鮮登陸,不料返航途中行至黃海,在鴨綠江入海口大東溝,遭遇日本聯合艦隊。

爆發了一場激烈的海戰,最後結果,北洋水師慘敗,損失5艘戰艦,而日本聯合艦隊未沉一艘。

北洋軍退入威海衛,黃海制海權就拱手讓給了日本,這場戰役決定了甲午戰爭的勝負,也改變了千年以來東亞地區的格局,之前中國是東亞地區的老大,這一戰之後,日本成了老大。

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師,會敗給日本艦隊,是多因素導致的,首先武器上的差距,當初李鴻章建立北洋水師,清朝海軍綜合實力亞洲第一,世界第九,也有說是第六,實力非常雄厚。

但是,這只是在北洋水師承建之時,期間也需要維護,可直到甲午戰爭爆發的六年間,北洋艦隊未添一船一炮,甚至一彈,原有的船隻火炮也沒得到好的維護,就連計劃維護的60多萬輛銀子的軍費都難以籌措。

前邊說過,慈禧太后即將迎來六十大壽,老佛爺想要大操大辦,整修頤和園,可手裡沒錢,負責的大臣想了一圈,發現海軍經費多。

上奏老佛爺,海軍咱是亞洲第一,誰都不怕,先用海軍的經費週轉,慈禧就同意了,就挪用了海軍700萬兩白銀。

還有一種說法,當時慈禧並沒有挪用海軍軍費,只是以海防名義進行捐款,弄來的錢修的頤和園,但是不管是那種說法不去爭論,總之北洋水師建立六年,未添一炮一船,這是事實。

而日本,為侵略中國,以統治全世界,傾盡全國之力,上到天皇下到老百姓,砸鍋賣鐵捐款全力打造海軍編制。

甲午海戰中,鄧世昌想撞沉的一艘‘吉野艦’最開始是大清向英國訂的,清政府定金都交了,後來一些原因,資金被挪用,又給退了。

可英國人不能白造啊!就跟日本打招呼,日本天皇就以個人身份捐款30萬日元,30萬日元,不是今天的概念,現在30萬日元摺合現在人民幣才一萬多,那時候的日元是全國通用的銀元,跟袁大頭差不多,當時對天皇來說,不是傾家蕩產,也是鉚足勁頭了。

後來恰恰是這艘吉野艦帶頭組成的第一遊擊艦隊,在甲午海戰當中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

日本用現在最先進的東西,打大清六年前最先進的東西,結果不言而喻。

還有,除了硬體問題,清軍軟體也是導致失敗的原因,最多的一種說法是,指揮失當。

本來計劃隊形以雙列縱隊,迎敵的時候,變成雁形橫列隊,原因兩種,一、說是掛錯了訊號旗,二、說是軍艦行進速度不一樣。

特別是超勇號和揚威號,兩艘木殼老艦行駛速度太慢,所以部分軍艦未能及時到達預計位置。

開戰之後,定遠號年久失修,被自己火炮的後坐力震塌,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從船上跌落負傷,緊接著訊號旗又被擊毀,這樣戰艦跟旗艦訊號中斷,各艦隻能各自為戰陷於混亂。

這樣,就讓清軍產生了怯戰的心理,致遠、經遠兩艦不幸被擊沉之後,民族英雄鄧世昌、林勇升為國捐軀,軍心嚴重動搖。

濟遠、廣甲、揚威三艦倉皇逃竄,四艘魚雷快艇,有三艘懾於敵威遠遠躲開不敢參戰,沒發揮任何作用。

這與堵上國運傾盡全國之力備戰的日軍,差別太大了。綜合各種原因,甲午海戰打了5個小時就結束了。

黃海制海權拱手讓人,戰火迅速蔓延到了遼東半島,除了太原總兵‘聶士成’派人抵抗,其餘都是一觸即潰,日軍進行了慘絕人寰的旅順大屠殺,全城20000多人除留下36個抬屍體的,其餘全部被殺,這36人頭上戴著日本軍帽,寫著此人不可殺。除了東北的日軍,還有一隊日軍佔領了威海衛,北洋水師全軍覆沒。

日軍雖然是連戰連捷,但是問題也來了,日本傾盡國力打造的海軍,已經無力支撐戰爭的消耗,國內開始動盪不安,頂不住壓力,向清政府提出了和談。

指定要李鴻章為全權代表並且向清政府提出,必須以割地賠款為條件。清政府這邊恨不得趕緊休戰。

於是1895年3月,清廷派李鴻章為代表前往日本的馬關,就是今天的下關,進行談判。

雙方在春帆樓會見進行和談,會議之後,意外發生,李李鴻章回驛館途中,被日本憤青刺傷,這下日本這邊慌了,萬一李鴻章憤然回國,繼續對日本開戰,這對於國庫已經空虛的日本來說划不來。

於是自動宣佈休戰21天,休戰範圍奉天 直隸 山東,來緩和關係,休戰不是和談終止,談判繼續。

經過幾天的激烈談判,日本毫不讓步,於是1895年4月17號,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跟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大清割讓臺灣島和澎湖列島,賠償兩億三千萬兩白銀,其中三千萬是贖遼費,中國朝鮮之間宗藩關係解除,切斷了中朝之間悠久的歷史關係。

這麼一來,日本迅速成為東方強國,可是這樣一來熱鬧了,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也加劇了。

首先表現在,俄德法三國干涉還遼,沙俄一直盯著中國東北這塊地,馬關條約一開始,就是把沙俄垂涎已久的旅順大連兩港和遼東半島割給日本,沙俄心裡不是滋味。

聯合了德法對日本進行干涉,迫使日本放棄了遼東半島。幾天之後,三國照會,要求退還遼東半島給中國,為了向日本施壓,三國派遣軍艦前往日本海面。

日本面對聯合干涉,慫了,請求英美支援,但是英美概不干預,沒救兵,日本只好讓步,退還可以,但是不能白退,中國要以三千萬兩白銀贖回。

俄德法干涉成功之後,也紛紛露出了自己的狐狸尾巴,紛紛向清政府勒索報酬,從而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所以,甲午戰爭的失敗,也代表清政府30年洋務運動的成果毀於一旦,但是同時,也使得中國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運動高漲。

21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醫路趣聞——吳茱萸名字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