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諡號”,指人死後,後人按照其生平事蹟予以的“或褒或貶或中性”的評價文字,乃系對死者一生的高度概括。清朝時期,朝廷對於官員的“諡號”有著明確規定:1、一品大臣,按例請皇帝決定是否給予“授諡”;2、一品以下官員除非特旨,例不授諡。

一般而言,清朝時期正途出身(翰林出身)或者獲封“大學士職銜”的一品官員、享受一品待遇的封疆大吏才能獲得“文”字諡號。而在以“文”字開頭的諡號中,又以“文正”最為難得,最為尊貴。所以,自唐朝以後,就出現了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文人做官後,夢寐以求的想要得到一個諡號,那就是“文正”。對於清朝的文官而言,更是如此。

當然,如此顯貴的諡號,皇帝也不會輕易授予,必須擁有“正色立朝、德被後世”的品行操守;於朝中擁有極高聲望、極高地位和特殊恩寵的“柱國之臣”,才能獲得皇帝特旨追諡“文正”

在清一朝的兩百餘年間,僅有8位大臣獲得了“文正”諡號,如此諡號的含金量,可見一斑!

清代大臣形象

那麼,這8位獲諡“文正”的清朝大臣都是誰?相比較而言,誰又是朝廷地位最高、影響最大的所在呢?

8位“文正公”中,若論誰最牛,還真不好說;但若論誰最差,誰最名不副實,結果卻顯而易見。

第一位:湯斌

湯斌,其先祖湯寬曾跟隨明太祖朱元璋起兵,而後世代為官,直到湯斌這一代。

康熙二十三年,時任“內閣學士”的湯斌被康熙皇帝欽點為“江寧巡撫”(也就是後來的江蘇巡撫)。湯斌在巡撫任上真正做到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根據《清史稿》的記載,康熙皇帝將湯斌調回京城出任“太子師傅”的時候,江寧百姓“停市三天,哭泣挽留”,甚至燒香叩頭為其送行。

康熙二十六年九月,湯斌升任“工部尚書”;十月,61歲的湯斌病逝於任上。根據時人筆記記載,湯斌去世時“體臥板床、身著陋衣,唯餘俸銀八兩”,在同僚好友的資助下,湯斌的葬禮才得以舉行。

曾任“江寧巡撫”、“工部尚書”的湯斌,臨終僅餘俸銀八兩,僅憑這一點,他就足以被追諡“文正”。奈何,湯斌生前受到“明黨”攻擊,無辜蒙冤,康熙皇帝並未給予其該有的諡號待遇。雍正年間,雍正皇帝為其平反;乾隆年間,乾隆皇帝為其追諡“文正”,算是還了湯斌一個公道。

第二位:劉統勳

受電視劇《宰相劉羅鍋》的影響,乾隆朝名臣——劉墉的名字幾乎家喻戶曉,但在真實的清朝歷史中,劉墉絕不是和珅的對手,也從未將和珅視為對手,甚至在擔任“左都御史”(也就是中紀委書記)期間,仍然靜默自守、得過且過。而且,歷史上的劉墉也遠沒有他的父親——劉統勳聲望高、影響大。

根據《清實錄·世宗實錄》的記載,劉統勳去世二十多年後,時任“體仁閣大學士”的劉墉仍被嘉慶皇帝稱為“劉相之子”

“清史研究第一人”蕭一山先生曾在《清代通史》中如此評價劉統勳:“服官五十餘年,居相位十餘年,朝廷依賴之如肱股”;《清史稿》對其的評價為:“有古大臣風,亮哉”;《中國名人志》對其的評價為:“為官近五十載,清正廉潔,秉公無私”

乾隆三十八年,劉統勳病逝於上朝的路上,乾隆皇帝親往弔唁、悲痛落淚並將其評價為“得古大臣風,終身不失正”“真宰相”,並下旨追諡“文正”,號召朝臣向其學習。

第三位:朱珪

朱珪,嘉慶皇帝的老師,曾長期於地方任職,乾隆朝後期為數不多敢同和珅叫板的“剛直錚臣”之一。

嘉慶皇帝親政後,朱珪被調回京城並迅速官至“體仁閣大學士、監管工部事務”。嘉慶十一年,朱珪病逝,嘉慶皇帝號啕痛哭並給予了“半生惟獨宿,一生不言錢”的至高評價,而後將其追諡為“文正”

嘉慶朝初期的朱珪,到底擁有多高的朝廷地位?《清代通史》曾經如此評價:

嘉慶初年,劉以名相之子,繼正揆席,王以先朝殊眷,恩寵有加,足與二人鼎立者,朱珪而已。

“劉”,即劉墉;“王”,即王傑。但劉墉或有“靜默自守”,王傑亦或有“剛愎自用”,唯獨與二人地位相當、影響相當的老臣朱珪,“可謂國之柱臣耳”

第四位:曹振鏞

乾隆年間,曹振鏞官至“侍讀學士”,一個正廳級的高階秘書;嘉慶年間,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兼工部尚書”,成為兼任常委的住建部、水利部部長,行政級別為正國級;道光元年,成為朝廷首輔兼領班軍機大臣,正式開始了長達15年的朝廷一把手生涯。

曹振鏞到底有何特殊之處,為何能身歷三朝而不倒,而且能得道光帝如此信任和倚重呢?

無他,但多磕頭,少說話耳!

曹振鏞為官50餘年,始終謹慎小心、唯唯諾諾,既沒有突出政績,也無大的過錯,正應了後世對其的評價:“八方無事歲歲豐,無災無難到三公”。清官可敬,貪官可恨,但像曹振鏞這種身居高位卻毫無作為地“庸官”,才是大清王朝真正的害群之馬。

“英明”的道光皇帝偏就覺得曹振鏞“人品端方、最可倚重”,甚至在其死後還美其名曰“揆諸諡法,足以當‘正’字而無愧”,予以了“文正”諡號。

只是,曹振鏞能得“文正”諡號,到底是褒獎,還是羞辱呢?

第五位:杜受田

杜受田,咸豐皇帝的老師,也是教導咸豐皇帝“藏拙示孝”以贏得皇位之爭的關鍵人物。

除去“帝師”這個尊崇身份外,杜受田還享有極高的歷史地位,其所在的家族被後世稱為“一門七進士、父子五翰林”,正兒八經的書香門第,家世異常顯赫。

道光三年,杜受田延續了家族榮耀,以“會試第一、殿試二甲第一”的傲人成績,成功進入仕途。助咸豐皇帝奪得皇位以後,杜受田被晉升為“吏部尚書”兼領“太子太傅銜”,而後升任“協辦大學士兼領禮部尚書”

根據《清史稿·杜受田傳》的記載:

“受田雖未入樞廷,國家大政及進退大臣,上必諮而後行。”

也就是說,杜受田的官職雖不顯赫,也從未進入朝廷權力中樞,但卻能直接影響咸豐皇帝對軍國大政、人事任免的決定,地位特殊、影響巨大。

咸豐二年,杜受田病逝,咸豐皇帝“伏案痛哭,如喪考妣”,並親自率領文武大臣前往祭奠。除了將杜受田追諡為“文正”外,咸豐皇帝還給予了其一項極為特殊的恩寵,將其追封為“太師大學士”。清代文臣能追贈“太師”者,唯杜受田耳;清代文臣,能追贈“太師大學士”者,唯杜受田耳。

第六位:曾國藩

曾國藩,“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首,被後世評價為“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物”,甚至被認為是“國人精神之典範”

同治三年,曾國藩率領湘軍攻破南京,天平天國宣告失敗,此時的曾國藩達到了人生的巔峰時期——坐擁江南財賦之地,手握三十萬雄兵,天下督撫大半出自其門下。如果此時的曾國藩揮師北上,能不能推翻晚清政權不好說,但絕對能造成致命打擊。

當然,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曾國藩,並沒有這樣做,但按照咸豐皇帝臨終“克復金陵者,可封郡王”的遺命,憑藉一己之力為大清強力續命數十年的曾國藩僅被晉封“一等毅勇侯”已屬委屈,死後追贈“太傅”,追諡“文正”也屬必然。

第七、八位:李鴻藻、孫家鼐

為什麼要將這兩位“文正公”放在一塊?

因為李鴻藻和孫家鼐並不是因為“正色立朝、德被後世”的品行操守,才被追諡“文正”,而是因為一個慣例:

李鴻藻、孫家鼐皆以師傅得之,則成慣例矣,其人蓋尚無大過。

同治朝以後,曾任“帝師”的一品大員,如果沒有大的過錯,一般都能得到“文正”諡號。當然,同治朝以後,也只有李鴻藻和孫家鼐兩位帝師而已。

後記

正色立朝、德被後世”,至高無上的評價,不容挑剔的操守,能被追諡“文正”就足以說明了這個人的歷史地位和巨大貢獻。但就8位“文正公”的生平事蹟來看,曹振鏞絕對屬於名不副實,甚至和“文正”背道而馳的所在。李鴻藻和孫家鼐這兩位“帝師”雖然都沒教出好學生,但一位在“中日甲午戰爭”期間,強力主戰;一位則創辦了中國近代第一所大學——京師大學堂,也算“德被後世”,總比曹振鏞強了太多。

所以,如果要為清代8位“文正公”排名,那麼“臨終唯餘俸銀八兩”的湯斌,應屬首位;而一生奉行“少說話,多磕頭”的曹振鏞,最適合墊底!

參考文獻:《清實錄》、《清史稿》、《清代通史》、《中國名人傳》

21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古代有年終獎嗎?都發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