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記錄的,是緬甸政變前的樣子,那是依然貧窮,但充滿生機和希望的時代,現在這個時代,因為2021年的緬甸政變,戛然而止。如果你試圖給你的孩子講剛剛發生的緬甸政變,本文不可錯過。
欄目| 兒童旅行
值班編輯|王昱
三川寫在前面
2021年2月1日,緬甸軍政府發動軍變,直接扣押了最高領導人昂山素季和一些高階官員,美國宣佈暫停援助撥款——我的心咯噔一下,繼而明顯地感到心痛。
緬甸不過是一個與中國近鄰的佛教國家,我心痛什麼?
我心痛,是因為去年此時,我們33名夥伴,正在緬甸旅行,在旅行之前,我們讀了一系列的緬甸歷史,看了寫《動物農莊》的作家奧威爾寫的《緬甸歲月》,在旅行之中,我們還集體看了楊紫瓊擔任主角演的電影《昂山素季》。
我們因而得知在二戰前,緬甸曾是亞洲糧倉、盛產石油、擁有2655公里的海岸線。那時,緬甸是東南亞第一強國,二戰結束之時,緬甸的經濟達到了最輝煌的巔峰,冠絕東南亞。
但是二戰結束至今,緬甸卻直接從東南亞首富淪落為赤貧。一切都因為長達70年的內亂。緬甸一直在兩股力量的交鋒之中,一是緬甸軍政府軍政府收拾各方軍閥,亂仗打到今天都沒收拾乾淨,經濟一落千丈。二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一直支援緬甸國內的民主勢力,但遭到軍政府的堅決抵制。因此,緬甸遭到西方世界的聯手經濟制裁,經濟雪上加霜,GDP直接崩潰。
軍方要自己的私利不惜戰爭置人民死活不顧,這顯而易見;而西方世界對緬甸,要麼民主,要麼就搞經濟封鎖、經濟制裁,也是為了意識形態之爭,對黎民蒼生毫無惻隱之心。
我們心痛,是因為十天旅行,我們看見曾經的東南亞首富如今有多窮;我們心痛,還因為緬甸在昂山素季出獄之後,緬甸沒有經濟封鎖,內戰僅在區域性,短短的穩定時期,已經看見經濟復甦的跡象,人民富裕的可能,我們在參觀一些外銷為主的農場時,甚至看見了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樣子——就像雨後春筍,即將蓬勃而生。這是連我們這些外人看了,也發自內心為此開心,並且欣欣然滿懷憧憬。
而我們看見的一切,因為2月1日的政變,就此戛然而止了。我們成為了希望的曙光被烏雲遮蔽的歷史見證人。
我們的旅行叫做
世界與我想象的不一樣
2020年的春節,我們一行33人,22個大人,11個孩子,在哲學工作者、NGO人士Shrio老師的帶領下,對緬甸進行了10天的深度旅行:我們去了仰光大金塔、曼德勒皇宮,看了烏木橋日落,看了茵萊湖的蓮絲工廠、水上學校、浮島種植;我們也去了密支那的難民營、戒毒所,訪問了伊洛瓦底江密松水電站的當事人,與一所大學的學生一起慶祝他們的畢業;我們還住了緬甸的不同地區的酒店,在這裡上了網,購了物,坐了當地的交通工具,在當地餐廳吃飯,看了從北到南數千公里的植被和風物……
我們每天33人每天圍坐在一起進行哲學對話,無論男女老幼皆開啟本子集體靜靜地寫作,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
緬甸旅行結束的那天,我們在仰光的一間會議室裡進行結營活動。Shiro老師先讓孩子們列出和自己想象不一樣的地方,孩子們就列出了:寺廟、水上酒店、珠寶、汽車……而大人們就列出了:貧窮、經濟、戒毒中心、難民營、一帶一路、胞波情誼……
然後呢,Shiro老師讓我們開始集體寫作,不過呢,大人要挑孩子們列的題目來寫,孩子們要挑一個大人們列出的題目來寫,然後讀出自己的文章來……這些文章組合在一起,便是你即將看到的《緬甸:世界跟我想象的不一樣》。
如果你要去緬甸旅行,如果你要明白這個內戰70年的國家的歷史,如果你要記得緬甸政變毀掉的究竟是什麼,如果你要試圖跟你的孩子講緬甸發生的政變究竟是怎麼回事,本文都不容錯過。
緬甸珠寶和我想的不一樣
在國內的大型商超裡,一層是最富貴的地方,一排又一排晶瑩剔透的玻璃櫥窗裡,整整齊齊陳列著標價以100為計算單位的金銀珠寶。玻璃的阻隔,讓人和珠寶之間的距離和價格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好像卡里不裝著多少萬塊都不能啟動這層玻璃一樣。
每當我看向它們,我總是快速的掃一眼,感嘆一下自己的貧窮就匆匆地離開。
而當我看到緬甸的珠寶,那些橫七豎八擺在小攤上的翡翠和琥珀,一大捆一大捆的被商家從袋子裡掏出來,用發黃的有塵土的小粉盒子裝著,很難去想象它的高貴。
位於緬甸北部的密支那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琥珀、翡翠、紅寶石產地,尤其是琥珀。這裡的琥珀有多少呢?在菜市場的大白菜、鹹魚幹攤檔旁邊,就會夾著一個賣琥珀的小攤。這裡的琥珀也肯定不是假的,因為這裡沒有做假的工藝和裝置,做假比真的成本還要高。
▲ 圖說:密支那的一個普通的菜市場,琥珀和大白菜一起賣。
當我知道眼前的珠寶全部都是真的,而且價格低廉的時候,我不再快速的掃一眼了,而是開始在每一桌面前徘徊,仔細地撫摸每一塊我看見的,伴隨著緬甸老百姓一聲聲彆扭的“朋友,好看,小姐姐,好看”,來撫摸著這些陰影裡涼涼滑滑的,又在陽光照耀下暖暖的寶石,感覺光是撫摸它們就可以在這裡呆一上午了。每一塊兒都那麼真實,但是不識貨的我仍舊覺得像玻璃,是那種能夠透過珠寶本身就看到手指紋絡的晶瑩。
一想到珠寶的用途,無非是裝飾一個人的容貌、地位,或者賞心悅目留著增值,它們的華麗已經讓人迷了眼。
但在緬甸,當你真正去認識瞭解珠寶時,或許你願意從你的手上、頸上摘下來,把它放在你的手心,放在你的眼中,再一次感受它。
緬甸人並不覺得翡翠、琥珀、玉石的珍貴,他們更喜歡黃金、白銀和鑽石。但是緬甸之外的其他人喜歡這些,尤其是翡翠,全世界幾乎只有中國人喜歡它、欣賞它。而因為要開採這些玉石,緬甸的森林被砍伐,到處是玉石採礦場。軍隊也因為爭奪礦藏而交戰。
琥珀、翡翠、玉石更多時候被人們踩在腳底,是緬甸人眼裡的白玉瓷磚;它可以被擺在小商鋪,是緬甸人民賣給中國遊客的紀念品;它可以是內戰七十年爭奪的自然資源;也可以是即便擁有也仍舊無法擺脫貧窮的魔咒。
這裡的珠寶像小孩兒一樣純潔美好,又像大人一樣複雜,充滿鬥爭性。它本沒有覺知,是人們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它的榮耀和傷痕。我想,我眼裡的珠寶和我腦海裡的珠寶是一對性格迥異的雙胞胎兄弟,它們看著一樣,實際上一點兒也不一樣。
by 林琳,教育學學士,童書媽媽寫作課老師
緬幣和我想的不一樣
行程第一天,飛機落在仰光機場,在貨幣兌換處,我遞進去一張100美元大鈔,兌換人員也不說話,拿出一個計算器敲了一長串數字展示給我看,然後遞給我一摞厚厚的緬幣元,我忙塞到小小的藍色錢包裡,錢包一下子鼓得像個小皮球,我心裡好開心,感覺自己秒變成了富婆一枚。第一次覺得這個國家的錢幣不是很值錢。。
我在緬甸買的第一件東西是在克欽邦的琥珀市場,我看上一枚月牙形、晶瑩剔透的琥珀原石,女店家要價30000緬幣,咋一聽好昂貴,身旁的盧呆呆立馬幫我換算成150元人民幣,從30000到150,這個數字落差讓我覺得自己賺大了,立馬拍板買下。由此,我順便查了一下當日的中國人民幣和緬甸幣的兌換比例。1人民幣=210緬元,原來,緬甸幣遠比我想的不值錢。
從曼德勒到仰光,我們坐了將近12小時的大巴,在途經的補給食物的小商店裡,隨行的小朋友發現了面值為9、45和90的緬幣。Shiro 老師告訴我們說,那是一位曾經執政的軍政府官員的幸運數字。沒想到這個國家錢幣幣值的大小是可以隨著某個人的心情隨意改變的。
導遊燕姐告訴我們說,在緬甸,人們買東西一般都是用現金支付,而且也沒有分期支付一說,都是需要一次性結清貨款。以前緬幣的最大幣值只有1000,並沒有現在的10000面額。所以如果你在緬甸人們買一輛車或買一套房,常常會看到有人扛著一麻袋的現金或者拉著一卡車的緬幣去交易。
燕姐同時告訴我們,你們擔心的假幣問題在緬甸從來都不會發生,因為緬甸人從來不造假。我想這或許跟他們是虔誠的佛教徒有關吧。緬幣真是跟我想的不一樣。
我的藍色錢包裡裝有三個國家的貨幣,人民幣,美元和緬幣,仔細觀察,可以發現人民幣上印有毛爺爺的影象,美元上印有總統的頭像,而緬幣上並沒有人頭像。1000元的緬幣上印有獅子,因為獅子是他們的守護神;5000元 緬幣上印有大白象,據說大白象在全緬甸只有7只,寓意著“國泰民安”;10000元的緬幣上一面印著位於曼德勒的皇宮,另一面的右邊印著兩頭大白象簇擁的禾苗,中心是緬甸地圖,左邊空白處是防偽標識,將錢幣對著陽光一晃,可以看到放射著萬道霞光的大蓮花,因為蓮花是他們的吉祥物。緬幣上的圖案一直在不停地變換。
後來,導遊燕姐告訴我,以前的緬幣上是有國父昂山將軍的頭像的,但自從軍政府奪權以後,他們因為特別痛恨昂山將軍,所以統統取消了錢幣上的將軍頭像。原來,緬幣背後還有這麼多我不知的故事。
Shiro 老師和我們分享了一個有關緬幣的故事,20年前,他剛來緬甸工作,軍政府只允許外國人以1美元=6元緬幣的匯率兌換本地幣。這顯然不合理,於是就有了貨幣的黑市。當時在緬甸的有錢人多數是華人,所以黑市多由華人控制。
這種情況讓緬甸軍政府發明奇特的“穩定匯率”的方法。凡是當局要“穩定匯率”了,就會以“非法交易”的罪名將華人裝進牢房,這樣有錢人沒辦法出來兌換緬幣,緬幣的數量就不會大幅減少,透過這種方式政府來保證市場上的緬幣供應量。
我第一次聽說一個國家用這樣的方式管控貨幣,緬幣真的和我想的不一樣。
by 沙子,大學副教授,童書媽媽寫作課老師
緬甸水田和我想的不一樣
我是小船在茵萊湖中轉悠了半圈之後,才意識到周圍這些用長竿子插著的一塊一塊的綠色浮島,就是水田了。於是瞪起眼睛使勁觀察。
船邊上是野蠻生長的水葫蘆,心裡想,呵!落後的緬甸還沒有想出解決水葫蘆的辦法吧?養幾隻鴨子就解決啦!
再往外看,是各種雜草,十幾種形狀的葉子和莖纏雜在一起,這在我的認知裡,叫做——草盛豆苗稀(嘖,這就是詩文素養)。
再稍遠一點,時而可以看到一壟鮮花,意外的整齊,顏色清淡,很像是緬甸的人們,生活在如此紛亂的環境,卻意外的平和。這叫做出淤泥而不染。(再次嘚瑟)
抬起頭來,拐角處終於看到了番茄林,家裡種過番茄的我,傲嬌的大手一揮:“丸子,那些就是番茄!”不多,且遠,看不清番茄的顏色,甚至看不到番茄。所以不知道丸子有沒有認出那一叢番茄秧子。
我們都習慣於用自己的認知去分析判斷陌生的事物,實際上那些記憶裡被稱作生物入侵的水葫蘆,是被用來做浮島種植的漂浮介質的;湖裡氾濫的的水草用來做島;各種雜草蘆葦鋪在上面腐爛後來做番茄花卉的肥料;最上面再鋪一層薄薄的土,就可以用來種田了。這裡的人不放過任何一種資源,這樣一看,我之前的那些評頭論足,多麼無知和愚蠢。
不管近看遠看,躲不過去的就是插在水田裡的長竿子。現在才知道,這些長竿子是插進水底,固定這些水田的。同時,移動這些長杆子,也是可以將水田移動的。在這邊種煩了,可以移到另一片水域。
這很衝擊我的三觀。
在我們中國,人們對土地的情感是很深厚的,也是這樣的農耕文明,讓我們喜歡安穩,講究落葉歸根。那這些飄來移去的水田又會產生什麼樣的文化和習俗呢?可能會有翻天覆地的不一樣吧。
生存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民族的文化,這裡的婚喪嫁娶與我們都會有什麼不同呢?
印象裡中國有一首歌是這麼唱的:“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給別人,一定要嫁給我。帶著你的妹妹,帶上你的嫁妝,坐著那馬車來。”那麼在這片水田上生活的人們會不會是:“帶著你的嫁妝,拉著你的水田,划著那小船來”?
緬甸位於熱帶到亞熱帶,可以出產三季稻,但他們沒有灌溉系統,也沒有雜交水稻,甚至沒有錢買化肥和農藥,只能靠天吃飯。我們來的時候是最宜人、也最宜農作物生長的涼季(1月),氣溫從十幾度到三十度,陽光溫柔而燦爛,但耕作的人很少,幾乎沒有,這是他們沒有勞動的季節。
by 老王,文化產業學士,童書媽媽寫作課老師
緬甸寺廟和我想的不一樣
在中國,寺廟都有院落,大雄寶殿,藏經閣,還有各種各樣的佛像。人們都跪在那裡燒香拜佛,磕頭唸經,和尚們也都住在寺廟裡。
可是,在緬甸的寺廟,大多數都是以佛塔為中心的。有的,也有一些佛堂裡有佛像。但是,並沒有很多人磕頭燒香,而是很多人會用金箔去給給佛像貼金(有一尊佛像,因為多年被貼金,已經看不清楚本來面目,近乎是一個圓球了),更多的人則是坐在那裡唸經、祈禱。也有人在那裡聊天,甚至,還有人支了一個小桌子,在佛堂裡面吃飯——這太不一樣了。
和Shiro老師聊起來之後,我知道了更多的不一樣。
原來,佛塔是這裡非常重要的建築。而且,它不僅是信仰的中心,每一個人有煩惱的時候,會來這裡拜拜,有高興的事情了,也會來這裡拜拜;而且,這裡還是一個類似我們的公園、廣場一樣的公共場所,他們平時,也會把這裡當做休閒的地方。
比如,在週末的時候,他們會在早上給全家人做三份便當。早上的時候,去一個寺廟裡吃早餐,中午的時候,去另一個寺廟裡吃午餐,傍晚的時候,再去一個寺廟裡吃晚餐——這就是他們最開心的一個假日了。這,真是太不一樣了!
緬甸的寺廟,還有更多的不一樣。
我看到了有穿著很正式的衣服的小孩兒,後面還有大人給他舉著華麗的傘,才知道緬甸的男孩子幾乎都要出家當和尚——每年都要出家幾個星期,沒錢人的孩子,當的時間少一些,有錢人的孩子,當的時間長一些——當得越久,越是榮耀。
還有,你能想象寺廟也是年輕人約會的絕佳場所嗎?除了這裡像公園、廣場,在這裡總會遇到來這裡休閒的心上人之外,還有一個更有趣的秘密。
就是沒一個前來浴佛(用一個小杯子,接了清水,澆在佛像上,是當地一種禮佛的方式)的人,有一個慣例,自己幾歲就會浴幾杯水——所以呢,男孩子只要偷偷地觀察,就會知道自己心儀的意中人芳齡幾何。
同時呢,由於緬甸的寺廟裡有星期的屬相(類似中國的月份屬相,這裡的人按星期來算,比如星期一屬老虎,星期二屬獅子……),每個人都會去自己的屬相保護神那裡拜拜,所以呢,也就可以知道她是什麼屬相了。
當知道了心上人的年齡和屬相之後,就可以來判斷是不是和自己的年齡、屬相相和(這一點在緬甸相當重要)。然後呢,如果很相配的話,就可以去提親了。
▲ 在排隊為佛主貼金的人們,你知道為什麼隊伍裡面沒有女性嗎?因為女性沒有資格。密支那地區是母系社會,但我們發現幹活的是女性,做主的還是男性。
▲ 人們在浴佛。在仰光大金塔,獨獨屬於你的佛是按出生日期的星期幾來認的。你給佛浴多少杯清水,是按年齡來算的,一杯就是一歲。所以你在大金塔看一個人浴佛,很容易推算出這個人的生辰八字。所以這裡也變成了重要的戀愛相親場所。
▲ :人們也在寺廟聚會,吃飯,休息、閱讀,這個輝煌、潔淨、美麗的地方變成了緬甸人民的休閒會所。
緬甸的寺廟,和我想的太不一樣了,它是緬甸建築、歷史、文化的博物館;緬甸的寺廟,和我想的太不一樣了,它是一個金碧輝煌,有很多的黃金、翡翠、寶石匯聚的珠寶展廳;緬甸的寺廟,和我想的太不一樣了,它是個人功德的奉獻所、每個人的精神家園;緬甸的寺廟,和我想的太不一樣了,它是一個大家都來傾訴、祈禱的心理按摩所;緬甸的寺廟,和我想的太不一樣了,它是一個可以全家來這裡休閒、交際的公園和廣場;緬甸的寺廟,和我想的太不一樣了,它是一個可以找到意中人的婚姻介紹所;緬甸的寺廟,和我想的太不一樣了,它還是一個每個人都必須來這裡學習、生活的學校……
是的,和我想的實在是太不一樣了!
by 白滔滔 童書媽媽創始人,傳媒人
緬甸的汽車和我想的不一樣
原來我以為緬甸的汽車應該和我們中國二三線城市的巴士、麵包車、計程車差不多,而且我們在旅途中乘坐的巴士,的確和國內的很像。
後來聽老師講,我才知道緬甸的車雖然跟我們的車一樣,但幾乎全部都是二手車。這些車,大多是日本六七十年代過氣了的豐田等車型。經過提醒,我們才發現的確緬甸的汽車比國內的舊很多。空氣時冷時熱不太受控制。也因為我們知道這些車是二手車,所以它突然走在路上“生病了”,發動不起來了,我們也會理解它。
如果你提前十年來看,人如果進到車內,會發現車內沒有內壁,幾乎可以直接看到車的各種零件。
最讓人意外的是,駕駛員和乘客低頭的話,還可以看到馬路。這是因為車的鐵皮地板已經生鏽穿了,緬甸人把地板換成了木條鋪的地板,木條鋪得比較稀疏,是能夠看見車底下的馬路的。
這還不止,緬甸的車窗並不是電動玻璃,都是手動搖下來的。很奇怪的是,乘客在坐車的時候,是沒有搖桿的,如果你要搖車窗,要跟司機借。原來是因為搖桿比較貴,配齊四個車窗搖桿比較費錢,每一輛車只有一個搖桿。
緬甸的車很差,路況也很差,山路邊上連一個圍欄都沒有,要是雨季來一個泥石流,那可就是相當危險了。所以緬甸的路需要每年重建。它沒有中國那樣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公路的建造質量和維修也無法與我們中國的相比。
緬甸人很少坐飛機,因為坐飛機太貴了。本來用飛機一小時能夠到的地方,坐大巴要十幾個小時。我們從曼德勒坐大巴到茵來湖,用了八個小時,從茵萊湖坐到仰光,用了十二個小時。大人們都說這是他們坐過的最長時間的大巴。而據說在緬甸坐火車比坐大巴花的時間更長。這是因為緬甸的山脈都是縱向的,我們只能沿著山脈走,不能橫跨山脈走直路,因為那樣就需要架公路橋和挖隧道,需要先進的工程技術和大量的建設資金,這都是緬甸無法完成的。
我們都很想念中國的高鐵和高速公路,也為我們的交通建設感到自豪。
by 馬之泮,10歲
緬甸的房子與我想的不一樣
緬甸的房屋不論人們是居住在陸地上還是在水上,大多數都是在底部用粗的柚木作樁,支撐上部結構,而四周的牆體,(其實嚴格來說不能叫牆)用竹片縱橫編織而成,在我們看來,是非常簡易甚至簡陋的。
我國和世界上其他國家一樣,建築行業的規範中,民用建築的要求都是相對最嚴格的。因為涉及到人身財產安全,在建造一所新房子之前,要計算結構的穩定性、剛度、強度,並按照建築的容量、材料、環保、消防等一系列規範來進行設計、施工、驗收,直到最後的裝修,最終才能成為合格的住宅。
但緬甸的房子,在我們看來甚至是無法居住的。我們雖未深入體驗,但在茵萊湖上的水上酒店小住兩日,感受應該相近。酒店的設施配置,相信是要好過普通人家的。但身處其中,偶爾還會感到有人經過時的搖晃,穩定性和結構的強度肯定不太好,我想我們是不大敢長期居住的。
▲ 茵萊湖的水上人家,這不是旅遊風情,而是真實的生活場景。
緬甸地理位置處在熱帶與亞熱帶之間,房屋保溫自然是不需要考慮的,蓋在水上的房子,在涼季的晚上,溫度也只有七、八度,晝夜溫差比較大,對於我這樣身體素質比較差的人來說,每日早晚好似經歷不同的季節,實在是吃不消。臨近離開,竟有了感冒的感覺,想到回國後必然要面對的體溫測試,只好拼命喝熱水,再暗暗禱告,回去一切正常,可別讓我們被迫隔離。
緬甸的房子其實最讓我感覺不安全的是消防問題,因為房子都是易燃的木頭和竹子製成,而日常的用電做飯,都容易引起火災,所以有極大的安全隱患,但緬甸人民世世代代這樣生活下來,他們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我非常好奇。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人們為了適應生養自己的這方土地,開發創造了各種各樣的生存方式,從而也造就了世界上豐富多彩的生態文明。雖然有很多民族、很多種群的生活方式,用我們所謂的現代文明眼光來看,有些落後,有些不可思議,甚至不屑一顧,但人類不就是這樣,不斷進化自己,改善自己,也改變自然,改變世界嗎?我們有幸生活在這樣的世界,可以看到不同的物、事、人,從而可以思考其背後反映出的歷史、文明、生態的不同,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我們互相豐富了對方,共同豐富了世界。我們都是對方的風景,精彩著。
By 老五,鋼鐵設計師
緬甸的水上學校和我想得不一樣
探訪水上學校是那天臨時增加的行程。從抱著試試看地態度向Shiro提出“想去茵萊湖的水上學校看看”,到事先並不瞭解有這樣一所學校存在的Shiro幫我們聯絡好探訪時間,大概只用了1個鐘頭。像這樣臨時更改行程,在我們團不是第一次了,因為比起晃在名勝古蹟“觀光緬甸”,我們更想要行走在那些現實向的地方“看見緬甸”。Shiior懂得我們,也願意幫助我們。
作為童書媽媽的寫作課老師及家屬(此處家屬不包括孩子),我們一行人最想看見的自然是緬甸的學校。得知馬上要去探訪水上學校,大人們歡喜雀躍,而孩子們則表示拒絕。他們憤憤地說,明明是放假的日子,絕對絕對不想再去學校,任何學校都不想去!只是,我們一團人的規則是少數服從多數,所以,帶上你的“討厭”,我們出發吧。
不想因為我們的冒昧和好奇打擾到正在上課的孩子和老師,我們一行大人和小孩一起約定,在參觀的過程中做一隻幽靈,不要出聲、腳步放輕,悄悄地來,悄悄地走,不帶走一片雲彩。沒想到,當我們乘著柚木船沿水路抵達學校的時候,剛好是午休時間,一操場的孩子正在撒歡。於是我們也馬上卸下了幽靈的偽裝,和孩子們玩到一起,也有機會把水上學校看得更仔細。
水上學校是什麼樣子呢?如果從空中俯瞰這所學校,大致是個方形。把這個方形劃成九宮格,在1、2和3、6、9的位置分別是兩排教室,大概五六間,完全木質結構,直接挑高建在水中央,恰好組成一個“橫折”的筆畫;剩下的4、5、7、8,就是一塊大大的方形操場,操場的地面是沙土的,沒有器材設施,只有用木條在地面上圍出的一塊小小的足球場。茵萊湖面積很大,卻鮮有土地,連種植都是利用浮島,這樣一個給孩子戶外活動的操場,是不是說寸土寸金也不為過。
緬甸政府開辦的公立學校通常有五個年級,包括KG以及G1—G4,分別對應中國大陸的幼兒園大班和小學1-4年級。在這之後就不再是義務教育了。但是,即便是義務教育階段免收學費,也並不是每個緬甸孩子都能上得起政府開辦的公立學校。按照規定,要上學的話,家裡還得給孩子準備書包、校服,有的地方甚至連課桌椅都要學生自己帶上。這些花費,足以讓緬甸許多家庭因此而止步。所以,我們能在這間水上學校裡看見的孩子,在茵萊湖上是幸運的。
在這所水上學校,每一個年級有一間教室,每間教室有五六張長條桌,五六條長條凳,不必爭誰坐在第一排,因為桌椅的擺放是三面環繞圍坐在黑板前的。我特別去KG教室看了看,因為這裡是緬甸國家教育的開始。
緬甸沒有政府設立的幼兒園,她的大學甚至沒有幼兒教育專業。在很多緬甸人的觀念裡,小小孩只需要養育,活下來就好,談不上教育。在為生計奔波的時候,很多父母只能選擇把年幼的孩子放在家裡任其“自生自滅”。“自生自滅”是Shiro的原話,也觸動他在緬甸開辦大雨學校的原因。
水上學校的KG班教室,傢俱和裝飾明顯要比其他教室略豐富。教室進門左手邊靠牆的位置有一個木質的櫃子,隔著玻璃門,可以看到裡面整齊的擺放著好幾種手工用品和教具,櫃子上面的小型整理箱裡分類放著訓練手眼協調的串珠和搭建的積木,櫃子旁邊的地板上鋪著兩塊地板革,我猜這就是老師帶著孩子們操作教具的場地。櫃子旁邊的牆壁上掛著用摺紙做的數量對應關係圖,1對應1只紙貓咪,2對應2只紙貓咪,以此類推一直到10,這可得整整折55只貓咪;屋頂掛著一串彩紙做的燈籠,不知是不是為了應景中國的新年。我看著紙貓咪,想著剛才和我輕輕點頭打招呼的溫柔的女老師,心想水上學校的孩子們確是幸運的,他們在自己的生活中被盡力愛著。
水上學校和我想得不一樣,她的操場是給孩子們撒歡的,跑著玩、跳著玩、抱著玩,怎麼玩都好玩,而不是隻用來整整齊齊列隊做完廣播體操就又空蕩蕩的;
水上學校和我想的不一樣,她的教室是窗明几淨的,孩子門進教室是要脫鞋的,房舍簡陋沒有讓孩子對生活有半點輕慢;
水上學校和我想得不一樣,她的是為生活而教,走廊手繪畫報主題是,“拒絕塑膠,幫助我們的茵萊湖保持健康”,而不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水上學校和我想得不一樣,她是有現代的,女孩的書包上有粉紅色的迪士尼公主,也是傳統的,教室裡沒有多媒體設施,多的是老師因地制宜親手製作的教具;
水上學校和我想得不一樣,她的學生是快樂的、是自由的,是有一點害羞的,但對我們這幫冒昧登門的外國人親切又友好的,並且我大膽猜測他們是不討厭學校的。
水上學校的孩子大概在5-10歲的年紀,正是我們童書媽媽感官班孩子的年紀。我想如果給他們上感官作文課一定很有趣,我知道他們的眼睛看見的、鼻子聞到的、嘴巴嚐到的、耳朵聽到的、手指觸控到的一定可以給我也上一課,讓我看見更不一樣的緬甸。
by王美麗,新聞學、法學雙學士,童書媽媽讀書會書友,寫作課老師
緬甸的難民營跟我想象的不一樣
2020年1月23日,第一次進入難民營,近距離觀察他們的生活,許多與我想象的不一樣。
進入難民營的方式不一樣。一直以來,我認為難民營是一個戒備森嚴的地方,進入之前一定有繁瑣的檢查,但是,我們只是透過兩道簡單的關卡,就進入難民營的內部。
難民營的管理機構不一樣。IDP的居住地,管理和服務的提供者都是教會之類的民間組織,並非國際組織,因為按照國際慣例,只有離開國境的難民,才可以由國際組織提供協助而不會被指責干涉內政。
難民的生活狀態不一樣。我看到的難民們並沒有表現得極其窮苦壓抑,雖然住宿條件一般,但是他們的衣服穿著和精神面貌,與普通緬甸人民無異。在與他們接觸時,也沒有感受到牴觸情緒,溝透過程很順利。
難民的衛生情況不一樣。在難民營裡面看到的建築和道路,雖然破舊,但都挺乾淨的,而且佈置得有一定規則,空氣的氣味也很正常,沒有看到大量垃圾和汙水遍地的情況,就是不知道平時難民營內的垃圾是如何處理的?
難民的接收者不一樣。IDP的接收者不是政府,而是教會等民間組織,在和教會人士溝通時,他們對政府有許多抱怨的聲音,可是難民營又是在緬甸政府土地上,因此,教會如何與政府溝通並管理難民營,這種關係,我也是很難理解。
難民中出現一些名人。今天,在難民營接觸過程中,一位緬甸的名人“那布”女士(音譯),給我們介紹女性權利的保護措施,她曾經因表達個人意見被政府關押並提前釋放,是克欽邦的知名人士,下午時間,她還將去國會聽取昂山素季的國際法庭宣判。這樣的名人產生於難民之中,難以想象。
難民營所在地不一樣。難民營離我們所住的密支那城市不遠,而且,周邊步行可達的地方,就有當地人民的學校。民間人士告訴我們,難民的小孩就是在營外的學校上學,難民營和當地人居住地挨在一起,並不是隔離開來。
以上種種,看出來境內難民(IDP)在緬甸已經是一個普遍的問題,甚至成為生活中的一類人,這是長期內戰形成的惡果,讓這種不常見在緬甸變得尋常,可悲可嘆!
By 範長平,投資人
緬甸的戒毒中心和我想的不一樣
提到戒毒中心,你會想到什麼呢?會想到高達數米、牆頭上繞滿鐵絲網,散發著生人勿進氣場的圍牆嗎?還是緊緊關閉的厚重的鐵門和滿臉嚴肅檢查著行人車輛的警察們呢?
這是影視作品裡經常出現的畫面,也是我經常看到的畫面。那緬甸的戒毒中心會是什麼樣呢?
緬甸的戒毒中心跟我想的不一樣,第一眼看到它的時候,那平凡普通、毫不起眼的模樣讓我以為這只是一間普通的院落。這裡只有一人多高的圍牆,身體健康的人很容易就能翻越;帶院子的人家通常會使用的鐵門又輕又薄,上面掛著普通的門鎖;鐵門邊的小屋子裡堆放著生活用品,卻沒有人看守大門。
緬甸的戒毒中心跟我想的不一樣,它是純私立的,由教會開辦。這裡每位學生學習6個月要花費大約2500人民幣,再加上老師們的工資和中心的執行成本等等,所有這些費用都是由教會和村民們自行籌集資金來負擔的,緬甸政府並不會給他們提供任何的經濟資助。
緬甸的戒毒中心跟我想的不一樣,在這裡戒毒的學生最小的只有12歲,最大的有60歲。因為靠近金三角地區,克欽邦的農民們一直以來都是以種植罌粟來獲得經濟收入的,這使得他們能夠輕易的得到毒品,濫用毒品的現象較為嚴重,甚至8歲的孩子也可以得到毒品從而染上毒癮。
緬甸的戒毒中心跟我想的不一樣,這裡使用的戒毒方式有三種:1、祈禱,主要是讀聖經,每天大概2個小時。2、運動,在院子裡做運動,曬太陽,每天大概2個小時。3、規律的生活。雖然也會接受一些其他信仰的學生,但是中心是教會所辦,這裡只提供聖經用來學習。一旦學生們毒癮發作,這裡能夠提供的幫助只有愛和祈禱,學生們必須靠自己來熬過漫長的戒斷反應期,這段時光非常的難以忍耐。雖然學生們都是自願來中心的,但是戒毒的過程太過艱苦,總有人中途想要從中心逃走,所以中心的大門平時需要上鎖。
緬甸的戒毒中心跟我想的不一樣,戒毒中心的學生學習結束之後會有回家、復吸、坐牢、去世、進教會和做志願者6種出路,除了進教會,做志願者這些方式的學員以外,中心並不能掌握其他學員的具體情況,所以戒毒的效果如何,中心並沒有具體的資料可以說明,只是根據待在中心的學生中第一次戒毒和重複戒毒的比率來推算,中心的戒毒成功率很高。
我們集體分析了原因,一致認為是學生們在沒有任何藥物輔助的情況下,純粹靠自己的努力來戒除毒癮,這個過程中他們的意志力得到了鍛鍊,這使得他們出去以後面對毒品的誘惑時有了更強的抵抗能力。
當然,緬甸的戒毒中心也有和我想的一樣的地方,這裡的學生們吸毒最主要的原因是受到了同伴的引誘和家庭的破碎。大部分人吸毒都是因為相似的原因。同時在Shiro的帶領下我們得出了任何人都有可能吸毒的結論。
所以,吸毒的人並不是特殊的人,他們和不吸毒的人一樣,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同,希望社會對吸毒的人能夠平等相待,能夠更加包容。也希望每一個人在自己的生命中都能遠離毒品的侵蝕。
by 花栗鼠,司法警察,童書媽媽兒童寫作課老師
緬甸政府與我想的不一樣
和平是什麼?是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嗎?反過來說,什麼是戰爭?是殺戮、混亂與難民嗎?並不完全是。
在緬甸,軍政府只為一己之利,壓迫剝削它的人民,使國家出現了看似國泰民安、社會進步、和平的景象。誠然,和平是人民心之所向,可在這樣一個軍政府控制的國家,像克倫邦這樣的少數民族地區,人們竟主動放棄和平而發動戰爭抗擊軍政府。戰爭帶來了流血與死亡,可仍有人不懈地為此鬥爭著。
其實,政府透過各式手段創造財富,很少真正想到受苦的人民。他們透過這種方式帶來貿易、財產以達到進步發展的GDP、創造更多的利益、使用無力或不可行的方案“扶助”人民。表象上,國家進步發展,而實際上,鬥爭反抗、武裝衝突的局面只會讓政府越陷越深。
都說緬甸貧富差距小,因為絕大多數的信徒窮會知足、富也會捐錢積德,可現在看,緬甸的貧富差距還是挺讓人出乎意料的。在少數民族自治地區——也就是多有戰爭的地區——人們缺少日用品、缺少教育、缺少食物,這使得更多的人投入到抗爭軍政府的行列中去。
而在中南部較發達的地區,人們的生活還算滋潤,也就服從了軍政府的管理。但對於他的治理的細節,比如汽車左右舵、錢幣等的管理,也仍有不滿。所以,軍政府一方面要鎮壓窮困人民的戰爭,一方面還要維持富足地區的和平景象。我真想說::“你不累嗎?”。
政府只有為人民做事,開誠佈公,才會有真正支援、希望它長久存在的人出現。偽造的和平,只不過是無聲的戰爭罷了。
by 盧聿,14歲
緬甸的貧窮和我想象的不一樣
首先,在我上地理課的時候,從來沒把“緬甸”和“貧窮落後的國家”聯絡在一起。這可以說完全是因為我不看《新聞聯播》連“胞波情誼”這個詞都沒有聽過的原因。
所以,之前的十二年,我一直都認為緬甸是一個和地球上二百多個國家都差不多的國家。然後,可能是我的手機比較聰明,不知道從哪裡得知我要去緬甸這事兒。我才看到幾條以“震驚!”開頭的新聞,才瞭解到緬甸是一個比較落後的國家(沒錯,我好無知!)。
再然後,當我坐著大巴車要去看難民營和戒毒所的時候,我感到非常地忐忑不安。在我的認知中,就和大人們說得一樣,那些人都是“窮兇極惡”的。
但是,我真正到這裡才發現,其實,緬甸人民具有和“窮兇極惡”完全相反的三個特點:
安靜。緬甸人民很安靜,至少我現在還沒有看見喝醉酒在街上大吵大鬧的人,也沒有見過放肆地大笑的人。
但是,在咱們北京,去三里屯隨便逛逛就能看見這樣的人。
沒有心機。緬甸人民沒有心機,主要表現在買賣交易上。
砍價總能砍得很低,即使是我媽這種不會砍價的人,也能砍到兩個玩具8000緬幣(人民幣大概40塊)!我估計,中國的大媽大爺們看到這個價兒肯定會掏空了錢包買東西的。
我們的一個小夥伴兒,不小心摔破了一個杯子時,廚師跑過去先看了他的手有沒有劃傷,似乎也沒有讓他賠錢的意思。這要是放在中國某些小地方,那可就不一定了……大概是一隻小龍蝦一百塊的感覺(請參照國內欺負遊客的新聞)。
開心。作為貧民,應該是整天哇哇哭著的才對嗎?緬甸人民摁開不是這樣的。他們好像作為一個貧民挺開心的,開個小船兒,賣個椰子,吹個小風兒,掙點兒小錢……經濟也不是太想改善,思想竟然有點“鹹魚”。
總之,緬甸人民改變了我對貧窮的印象。從“窮兇極惡”變成了“沒有心機”;從“沒有素質”變成了“安靜又幹淨”;從“以淚洗面”變成了“開心甚至有點兒鹹魚”。
By 白羽梵,13歲
▲ 這是緬甸最重要的河流伊洛瓦底江,緬甸自給自足的稻米大部分產自伊洛瓦底的沖積平原。
三川后記
政變前的緬甸,是一個“最不發達國家”,又稱最低度開發國家和未開發國家。是指那些經聯合國認定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以及人類發展指數最低的一系列國家。
“最不發達國家”主要有三個特徵:
1、國民窮: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100美元以下
2.產業結構原始:在國內生產總值中製造業所佔比重低於10%;
3.教育程度低:人口識字率在20%以下。
而緬甸,就是其中之一。
緬甸人窮,動盪,但是他們有一種在世界上安身的方法。
英國人曾經殖民緬甸數年,他們說緬甸是一個蝴蝶民族:什麼都沒有,但安靜而優雅。緬甸之行,讓我瞭解到,貧窮也是可以優雅的。他們對待金銀珠寶、房產汽車的態度,比我們淡定;他們對待宗教信仰的態度,比我們濃郁,濃郁到了麻醉的地步;他們的難民營、戒毒中心、學校,又比我們想象的要文明、和諧得多。
這是一個已經被折騰了70年,他們有一套經受折騰面對戰爭貧窮依然保持優雅的國度;這是一個我們由衷盼望可以安定下來,好好生息,好好發展的國度。
我的耳畔不由響起緬甸的國歌:
直到這個世界毀滅,
緬甸依然存活!
我們熱愛我們的土地,
因為這是我們真正的遺產。
我們決意犧牲我們的生命保護我們的國家。
這是我們的國家,
這是我們的土地,
我們擁有她。
是我們的國家和我們的土地,
我們將在團結中做好對我們的國家事業!
並且,這是我們對我們無價土地的義務。
國歌的名字叫《世界不滅》,祝福緬甸。
END
在此鳴謝 緬甸思考寫作營全體成員:Shiro 斯蒂夫 三川玲 白滔滔 白羽梵 徐煥枝Emma 姚春思 姚子秋 姚申秋 呂薇薇 範長平 範從然 沙子 老五 盧聿 楊 琴 陸知文 陸知來 花栗鼠 小葫蘆 舒雯 盧繹霏 黃慧玲 常久 彭曉雯 馬之泮小 欣 林琳 老王 章魚 王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