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舟引起的軒然大波<656 B.C.>
自公元前659年起,連續三年,楚成王每年都入侵鄭國。
原因就是鄭國和齊國關係不賴。二十多歲血氣方剛的楚成王看著不順眼。
而這些年,霸主齊桓公正在幫衛國、邢國處理戎狄的麻煩,不太能顧得上這邊。在楚國的壓力下,鄭國眼看就頂不住了。
去年,齊桓公幫邢、衛修完新國都,回到臨淄。到家了總要放鬆一下身心,就和夫人蔡姬在花園水池裡泛舟。
蔡姬這位南方姑娘很調皮,用力搖船。估計齊桓公不會游泳,嚇得臉色慘白,連忙呵斥制止。
齊桓公很喜好女色,妻妾們平時都受寵慣了,所以不怕齊桓公,蔡姬也是覺得好玩,繼續搖船。
一怒之下,齊桓公把蔡姬遣返回了蔡國,但並沒有斷絕婚姻關係。意思是你回孃家反省一下,想明白自己錯在哪再回來。
蔡姬也是個暴脾氣,回孃家之後就改嫁了。也不知道是誰,接了霸主的盤。
齊桓公在位已經30年了,啥時候受過這種屈辱,自覺顏面掃地,今年(公元前656年)聯合宋、魯、陳、衛、鄭、許、曹,總共八國,把蔡國狠狠揍了一頓,還把蔡侯扣押了一段時間。
打完蔡國,鄭國說:各位來都來了,楚國近在眼前,楚王年年欺負我,你們說怎麼辦?
當時楚國被中原各國視為南蠻,討伐楚國符合齊桓公“尊王攘夷”的方針,可以算是政治正確。
於是聯軍向楚國開拔,剛到邊境,楚成王的外交照會就送到齊桓公面前。
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大意是:齊侯您住在大北邊,我住大南邊,就算髮情狂奔的牛馬都跑不到一起,不知道您來我的地盤有何貴幹呢?
其實,齊桓公來的路上就有點後悔了,楚國不同於其他蠻夷戎狄,歷經楚武王、楚文王兩代,現在的楚國已經是個很強大的存在。真要在人家家門口打起來,聯軍未必能佔到便宜。
和管仲商量之後,齊桓公也給楚成王回了一封信。
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徵之,以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無棣。爾貢苞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
首先,這封信說,周初的時候,王室就冊命我們齊太公:“公、侯、伯、子、男”五等諸侯,九州的州牧,齊國都有權力征討,以輔佐王室。東邊到大海,西邊到黃河,南邊到穆陵,北到無棣,(穆陵、無棣地點說法較多,今天已經不可考)齊國都有權力到達。
根據《史記》記載,這是西周初年,平定“管蔡之亂”的時候,齊國立功而獲得的權力。意思是我們是有天子發的執照的,你們楚國我們可以來。
接下來說:你們不給王室進貢“包匭(guǐ)菁茅”,天子祭祀的時候都沒辦法過濾酒了,寡人來問罪。當年周昭王南征,淹死在漢水,寡人也來問問是怎麼回事。
包匭菁茅圖《欽定書經圖說》﹝清﹞孫家鼐等.編
“包匭菁茅”就是包裝好的一種茅草,從三皇五帝時代就是荊州的傳統貢品,主要用途就是過濾酒裡的殘渣。
第1條就不用說了,幾捆茅草就能解決的事。
第2條看似是大罪,其實周昭王的死距離齊桓公時代都過了300年了,當時楚國都不一定在漢水流域,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誰都說不清。楚國入侵鄭國不問,滅亡申、息等國也不問,滅亡漢陽諸姬更不問。而是問了兩件八竿子打不著的小事。所以從這封回函,也可以看出齊桓公並不想真打。
有令尹鬥谷於菟輔佐的楚成王也很識時務,蠶食周邊小國是一件省時省力的發展壯大方式,完全沒必要和八國聯軍硬碰硬。所以回信寫到:
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
“沒給王室送包匭菁茅,是我國國君的罪過,我們馬上就去進貢。至於昭王的事,我們也不清楚,您還是去問問漢水吧。”
認一條,否一條,即給了齊桓公面子又顯得不卑不亢。
電視劇《東周列國》中楊立新飾演的齊桓公
其實此時,楚國大夫屈完已經集結好了楚國的大軍,作“和”與“戰”兩手準備。齊桓公的聯軍暫退召陵(今河南郾城)研究一下後續該怎麼辦。
楚國也不想打,於是屈完到聯軍中做了一次友好訪問。
齊桓公想炫耀下武力,於是讓各國整軍列隊,和屈完同乘一倆車,舉行了一次閱兵儀式。
召陵位置示意
齊桓公對自己的軍隊信心滿滿,說:“以此眾戰,誰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屈完回答說:“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
大意是:君侯您用德行安撫諸侯的話,誰敢不服?但您若用武力,楚國有“方城”作為城牆,漢水作為護城河,君侯再多的人也無法施展。
和之前楚成王的回覆一樣,屈完即給齊桓公面子又不卑不亢。
大家都明白,這場仗打起來對誰都沒好處,於是眾諸侯和屈完在召陵盟誓,互不侵犯。史稱“召陵之盟”。
侯馬盟書 藏於山西博物館
楚成王也高興,幾捆茅草當貢品就避免了戰爭,雖然面子上讓了齊國,但是沒有實質損失。
其餘諸侯應該也是高興的,不用打仗就不用死人,不用花錢。
唯一不高興的可能就是鄭國的鄭文公了,本來指望諸侯們能幫自己把楚國打服,但是這一連串的操作讓鄭國目瞪狗呆。
齊國看來是指望不上,自己又離楚國這麼近,鄭國今後的路該怎麼走?
下一年,齊桓公在首止召開諸侯盟會,鄭文公逃盟,從此,鄭國算是開始了一條“間於齊楚”,在大國之間周旋的求生之路。
注:“楚方城”是指楚國北邊邊境山嶺上修築的眾多軍事要塞,功能類似於長城。具體位置說法不一。上圖為《中國歷史地圖集》上標註的楚方城,在今南陽盆地東北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