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隨著西方國家的勢力不斷增強,對亞洲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日本德川幕府統治期間,外國文化的滲透、西方國家的打擊、民眾喪失信心等等原因,致使德川幕府不斷地衰落,最終由明治政府代替。

明治維新運動建立了新的政權,完成了契約型政權的轉變,對日本的政治局面並未造成巨大震盪,並且在短時間內取得很大的改革成果,最終贏得了百姓的支援,向現代化國家邁進。

一、“鎖國政策”的實施

1、基督教在日本傳播產生的衝突

德川幕府時期,基督教正在西方流行。隨著東西方貿易交往的頻繁,基督教也被傳入了日本國內。基督教在日本的傳播,實際上是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在碰撞期間,不可能沒有衝突矛盾的發生。

在基督教傳入日本之前,日本國內盛行三種宗教,即神道教、儒教和佛教。基督教的傳教士們將神道教看作是民間迷信,並不以為意,甚至基督教的內容,本身就與神道教有對立的關係。而儒教是一門學問,但基督教的傳教士只允許教徒們有耶穌一個信仰,而佛教的信奉者,更是把基督教看作是佛教的異端,絕對不容忍兩者共存。

三種教都為德川幕府維持統治做出了思想貢獻,面對西方文化的入侵,政府想要禁教,但是又顧及到與西方的貿易活動會因此停滯,此時,德川幕府遇到了一個難題。

2、禁教政策的實施與鎖國原因

在基督教傳播的過程中,一度被德川幕府看作是擾亂社會秩序的“邪教”而被禁止。禁教只是遏制了外來文化的傳播和滲透,但《信仰•利益•權力:基督教佈教與日本的選擇》一書中講述的鎖國曆程,是從禁教開始的。“德川幕府的鎖國過程最先是從禁教開始的。從德川家康到德川秀忠,再到德川家光,禁教的力度不斷加大。到了德川秀忠時期,開始禁止海外貿易,且從秀忠時期到家光時期,禁止海外貿易的力度也是不斷加大,直到1641年最終完成了鎖國體制。”禁教作為鎖國的第一步,那麼禁教的原因,也是鎖國的一部分原因。

宗教信仰的原因較為明顯,三種宗教都與基督教有各自的矛盾衝突,讓社會秩序越來越失去平衡。如果放任不管,勢必會動搖政府的根基。德川幕府不能拿自己統治的前途冒險,禁教是不可避免的。

對於政治來說,德川幕府肯定要採取措施來維護自己的統治。長期的穩定秩序,讓政府越來越排斥外來文化帶來的新鮮事物,因為不確定因素會危險統治。基於這個層面,德川幕府禁教的決心越發堅定。

軍事方面,在基督教傳播的過程中,不少日本地方的藩主與傳教士勾結,地方藩主想要加強自身的勢力,發展對外的經濟貿易,增加經濟實力,傳教士們想要利用藩主,來達到傳教的目的。他們各取所需,合作下去,但德川幕府絕不允許這樣的行為,他們怕地方勢力太強,反而會吞噬自己。

經濟是德川幕府禁教的最後顧慮,但隨著日葡貿易在日本國內比重的下降,德川幕府認為,這種貿易已經不能夠為日本帶來實際的利益,於是禁教是勢在必行的。

3、鎖國政策的實施

在十七世紀三十年代,日本德川幕府頒佈了“鎖國政策”。其內容大致包括五點,在《國際關係史》中記錄道,“其主要內容為:(1)嚴禁日本船隻駛往外國;(2)幕府臣民不許出國居留或經商,如有偷渡者,應處死罪;(3)禁止基督教,若有傳佈耶穌教之“南蠻人”(西方傳教士),或其他邪言惑眾者,應即押解至大村藩之牢獄。

在鎖國政策實施的期間,西方國家並未放棄對日本的貿易活動,美國捕鯨業在海上缺少港口的補給,因此美國提出了要和日本通商的要求。英國的爵士一直希望與日本進行貿易,但無一例外都被德川幕府拒絕了。俄國的極地考察隊希望在日本得到停留之處,但是日本拒不接納。

二、德川幕府權威的降低

1、喪權辱國條約的簽訂

一八五四年,美國透過暴力入侵,迫使日本打開了國門,並簽訂了《日美親善條約》。這項條約的簽訂,是德川幕府走向衰落的開端,因為它對日本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日本的國門因為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而開啟,外國廉價商品湧入日本,對日本日用品經濟造成了嚴重衝擊。早就對德川幕府統治不滿的地方藩主們,趁著外國入侵,對德川幕府發動戰爭。此時德川幕府的權威已經非常的低了。

2、地方藩主對貿易的不滿

在鎖國政策實行的期間,德川幕府禁止日本人向外出海,也禁止西南各大名與葡萄牙商人的貿易。這樣一來,經濟的發展必然落後,地方藩主們面對日漸薄弱的財政收入,心中早已不滿,只是敢怒不敢言。

隨著外國的強力入侵和不平等條約的建立,地方藩主們對德川幕府的不滿程度已經高漲到無法容忍,他們想要向德川幕府爭取到自由貿易的權利,打破德川幕府在政治和經濟上的種種限制,日本政治局面的動盪在所難免。

由於日本在國內有士農工商的等級劃分,而數量最多的農民受苦也最多,他們承擔不起沉重的賦稅徭役,在農民階級也展開了大大小小的反對德川幕府的鬥爭。

除此之外,外國的強力入侵使得日本的經濟結構發生了變化。首先是日本的傳統手工業受到了嚴重的衝擊。日本的絹業,是國內的經濟支柱。但是由於西方工業革命流入的機械織布機,給日本本土的產業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經濟上的崩潰,使得德川幕府無法維持自己的權威。

三、明治維新——新政府權威的建立

1、獲得民眾的支援

於是他們向這些平民宣講,是德川幕府讓國家受辱,讓平民受苦,賺取他們的信任,另一方面,明治新政府釋出了農商佈告,意思是如果支援他們上臺,將會迅速解決一系列的外交問題,會讓人們過上不再飢餓的日子。

因為受苦民眾的情緒日益高漲,所以明治新政府很快地在群眾之間樹立起了自己的權威。這為他們後來發動的政治變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但是此時明治新政府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打倒德川幕府,並沒有仔細考慮平民的受苦問題。

2、對外政策的改善

實際上,與獲得民眾的支援相比,如何改善對外的政策,與西方的列強和睦相處,才是他們建立新政權權威的關鍵所在。明治新政府決定要與西方各國友好相處,簽訂了一系列的條約,在《明治維新的國際舞臺》中記錄道,“明治新政府表明願意在國際法的框架下與西洋諸國進行交往。

但是一味地屈服和遵從,並不能從根本上,使自己的國家在外交中有一定的地位。於是,明治新政府決定要對海外擴張,使得日本成為一個大國,這樣就不會受到西方列強的欺辱。

最終明治新政府獲得了民眾的支援,但民眾的實際生活狀況和日本與外國的關係並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改善。但是明治新政府希望,採取對外擴張來洗刷喪權辱國的恥辱,這項決定對日本後來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3、契約型國家的轉型

明治新政府代替德川幕府,並未對日本整個國家的政治局面造成多麼大的動盪,恰恰相反,經過德川幕府與明治新政府各藩主財閥之間的議論協商和談判,不斷地達成了妥協性的合作協定,使得德川幕府的政權平穩過渡給了明治新政府,完成了日本的國家轉型。

國家轉型的順利原因,就在於德川幕府的統治階級已經認識到,他們的統治難以繼續,改革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德川幕府並沒有找到切實可行的改革方案,此時明治新政府提供了他們的支援,德川幕府不得不採取與他們妥協合作的方式。

四、總結

德川幕府滅亡的根本緣由,就在於統治時期對國內政策的種種限制和對國外外交上的不友好,使得內部的藩主和群眾產生了日益高漲的不滿情緒,外國的強權入侵和喪權辱國條約的簽訂。由明治新政府迅速建立起新的權威可以知道,古代日本政府想要樹立權威,在內要獲得民眾的支援,在外要與西方各國友好外交,在政治和經濟方面開放包容,如此才能樹立起真正的權威。

參考文獻:

1、《德川時代史論》

2、《未完的明治維新》

3、《國際關係史》

33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曹操欲將愛女嫁給心愛的男人,不料被哥哥作為禮物送給一浪蕩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