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張議潮

沙洲敦煌人,出身當地豪族,少有大志、論兵習武,崇拜曾經經略河西、安西的名將封常清。安史之亂後,唐朝廷無力西顧繼續經營河西,實力強大的吐蕃趁機蠶食吞併,在781年左右完全佔據了河西諸州。

吐蕃對河西的統治相當殘酷,當地百姓都淪為了吐蕃人的奴僕,隨意驅使和殺戮,因此百姓都心懷故國,人心思唐。對於這一切,出生於799年的張議潮也感同身受,並逐漸堅定了設法迴歸唐帝國的決心,暗中積蓄力量。

進入9世紀中期,天災加內部動盪,吐蕃國力衰退,給了唐帝國恢復疆域的機會。847年,有著小太宗之稱的唐宣宗李忱登基,唐軍立即在鹽州大敗吐蕃軍,第二年又收復三州七關。張議潮與河西百姓都很受鼓舞,等待著時機到來。

就在這時,剛剛兵敗不久的吐蕃尚恐熱帶著5000騎兵,來到河西大肆劫掠,激起民憤。50歲的張議潮趁機起兵,驅逐吐蕃軍佔據沙洲。隨後,張議潮自稱兵部尚書,依靠河西百姓、當地僧侶、豪傑等,在851年之前收復了瓜、伊、西、甘、肅、蘭、鄯、河、岷、廓等10州土地。

851年八月,張議潮派出其兄張議潭為首的使團入朝,獻上十一州圖籍。至此,除涼州以外,陷於吐蕃近百年之久的河西地區復歸唐朝。唐宣宗在沙洲設歸義軍,任命張議潮為節度使,封南陽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

858年八月,張議潮命其侄張淮深率7000人東征,經過三年血戰最終收復涼州。863年,唐朝廷恢復河西節度使設定,由張議潮兼領。此後,張議潮一邊抵禦吐蕃的反撲,一邊發展生產經營河西,使得河西諸州局面穩定。

867年二月,69歲的張議潮主動前往長安為質,代替去世的兄長張義潭,被授為右神武統軍,加官司徒,遙領河西節度使,侄兒張淮深擔任節度留後。872年八月,張議潮在長安去世,享年74歲,結束了英雄傳奇的一生。

2、張淮深

張議潮哥哥張議潭的兒子,張議潮入朝為人質後,張淮深繼任掌管歸義軍事務。張淮深曾經率軍苦戰3年收復涼州,軍事能力很強。在任期間,張淮深多次擊敗甘州回鶻的叛亂。

但西州回鶻崛起,並於876年攻陷伊州,使得歸義軍控制範圍大幅縮減,成為歸義軍衰落的根源。890年,張淮深去世。死因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張議潮女婿索勳殺害,另一說是張淮深捲入朝廷權力爭奪被賜死。

3、張淮鼎

張議潮之子,由索勳擁立,繼任歸義軍節度使。在任不過2年多,就病死了。

4、索勳

張議潮女婿,出身敦煌望族索家。長期擔任沙州刺史,是歸義軍內的實力人物。張淮鼎死後,本來應當由其子張承奉繼立,但索勳卻篡權自立為節度使。

索勳的自立,引起眾人不滿。尤其是張議潮第十四女、李明振之妻,她在894年派三個兒子發動政變,殺死了索勳,歸義軍再起動盪。

5、張承奉

張議潮孫子、張淮鼎幼子,894年由自己的姑姑一家(涼州司馬李明振家)發動政變擁立。第二年,張承奉剷除李氏勢力,開始掌權。自張淮深敗於回鶻之後,歸義軍的實力已經大不如前,控制的地盤不過沙洲、瓜州而已,即便張承奉志向遠大,也無可奈何。

在朱溫篡唐自立後,張承奉不予承認,在歸義軍建西漢金山國,自號白衣天子、金山國聖文神武帝。朱溫於是慫恿本就與歸義軍爭奪領土的甘州回鶻連連發動戰爭,實力不濟的歸義軍連吃敗仗,最後只剩下敦煌孤城。911年,張承奉被迫向甘州回鶻投降,成為回鶻可汗的兒皇帝,西漢金山國改稱敦煌國。

但張承奉治下的歸義軍,也不是全部一敗塗地。910年七、八月間,張承奉派出軍隊徵樓蘭,西出陽關獲得七屯城(米蘭古城)、鄯善城和新城等三城,並在鄯善恢復了石城鎮的建制,重新打通了與于闐之間的商道。

914年,張承奉病死,統治歸義軍達到20年之久,但遺憾的是他後繼無人,張氏歸義軍也已經式微。

12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大一統的漢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