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3月29日),孝武皇帝者,孝景中子也,母曰王太后。孝景四年,以皇子為膠東王。孝景七年,慄太子廢為臨江王,以膠東王為太子。孝景十六年崩,太子即位,為孝武皇帝。
孝武皇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
這是《史記.孝武本紀》的第一段話,事實上司馬遷所作的這一篇其實早失傳了,或者根本是有篇目無內容。
這個所謂的《孝武本紀》或《今上本紀》是後來的“妄人”補上的,因為整個所謂的《孝武本紀》除了這第一段話,後面的內容基本上就是《史記.封禪書》的後半段,講述的就是漢武帝求取長生不老的歷史,講述他的執著與渴望,他的天真與夢想。
這位“尤敬鬼神之祀”的孝武皇帝,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漢武大帝劉徹。
其實這樣的欲與天公試比高的豪舉,在差不多兩千年前的漢代,就被我們的漢武帝劉徹給實施了,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甘泉宮上的通天塔。
漢武帝修建甘泉宮的目的,不是欲與天公試比高,而是直接就想見到天公。這與他和秦始皇的封禪大典目的一樣,只有高,再高一點,再高一點,就有可能與天帝進行對話,就能成為神。
這個甘泉宮是漢武帝劉徹的離宮,在當時咸陽的西北面,本來是秦始皇的離宮,後來漢武帝加以擴建,泰山封禪後的第二年(公元前109年),漢武帝聽從術士的建議,在甘泉宮修建巨大的通天塔。
這通天塔,我們可以與前幾年徐克導演的《狄仁傑之通天帝國》裡面那個高達六十六丈的“通天浮屠”聯絡起來想象:
通天塔——塔如其名,似可通天。根據《三輔黃圖》記載,這個通天塔去地“百餘丈”,望雲雨悉在其下,上面有一個承接露水的盤子,以承“雲表之露”。這個雲表之露就是從百丈高空承接的露水,飲用了之後大概可以成為神仙,所以是仙藥,專門供武帝服用。但是陳舜臣先生說了,他對此表示懷疑,因為按照當時的技術條件,能夠建造比高達六十六丈的通天浮屠更高的通天塔,是不是有些匪夷所思。如果根據《資治通鑑》的註釋所引用的《漢舊儀》:
臺高五十丈,去長安二百里,望見長安城也。
那麼,這個記述似乎可信。《三輔黃圖》說是“去地”,大概不是說的塔本身的高度,通天塔建在甘泉宮的高處,應該是從地面算上去的高度,但無論如何,這絕對是塔身就超過百米的巨塔。
這個超過百米的巨塔——通天塔,彷彿非常充滿象徵意味地象徵了漢武帝劉徹統治時期的那種嚮往與追求,對自己輝煌不朽的功業追求與對自己成為神仙的嚮往,我認為,這兩點應該是交融在一起的,因為漢武帝劉徹就是一個好大喜功的人,這樣性格的人功業上要勝過別人,前人,所有人,一切人,宇宙人,同時自己也想把這種功業無限延續下去,於是——通天塔。
鉤弋夫人也叫“拳夫人”——拳頭的拳。
說起來這個故事也充滿神奇,
鉤弋夫人就是漢武帝的趙婕妤,她是河間人,也就是今天河北的滄州一帶。據說她從一生下來就天生兩手握拳,從來沒有張開過——像是一扇永遠閉合的心門,等待著有心或有緣的人兒為她開啟——但是被漢武帝一摸,手掌立馬就展開了,所以宮裡有人稱她為“拳夫人”。
這個趙婕妤生下的兒子劉弗陵,就是後來的漢昭帝。
生下他的時候,武帝已經六十三歲了,距離他的最後辭世也就六七年時間。
而據說趙婕妤懷胎十四個月才生下劉弗陵,這就跟傳說中的帝堯也一樣了,帝堯也是母親懷胎十四個月才生了下來,於是,武帝將生下劉弗陵的那個宮殿大門改為“堯母門”。而且,據說劉弗陵的相貌酷似漢武帝,並且嬰兒時期就骨骼健壯,這或者能夠讓不久前還沉浸在巫蠱案喪子之痛的漢武帝有一些安慰,
但是,趙婕妤雖然母以子貴,但自己卻沒有享受到這個勝利成果,因為就在漢武帝表明了立劉弗陵為太子的心跡後,沒過幾天,他就將自己晚年很寵愛的鉤弋夫人賜死於雲陽宮。
根據褚少孫補敘的《史記.外戚世家》,漢武帝在甘泉宮讓畫工畫了一幅周公揹負成王的畫圖後,就莫名其妙地嚴厲斥責鉤弋夫人,即使她伏地叩頭、惶恐請罪也不得寬恕,仍然非常冷酷的命令立即押往掖庭治罪。
於是,無助的鉤弋夫人邊走邊還回頭望著武帝的身影,期盼著這位偉人的寬恕,但這個身影已經完全被一股肅殺之氣給籠罩了,只聽他厲聲喝道:
快走,快走,汝不得活!
事後,漢武帝劉徹才在眾人的迷惑中道出了他的“苦衷”:
是啊,一般人都無法明白我的苦心。但是你們知道嗎,以前國家之所以變亂,就是因為主少母壯,女主獨居而驕橫淫亂,沒有什麼力量能夠控制她,難道你們沒有聽說過呂后事件嗎?——我還可以幫他加一句,或是秦始皇的宣太后與嫪毐的事件?
漢武帝劉徹處死鉤弋夫人的動機,一方面是害怕女主幹政,破壞他苦心經營多年的漢帝國,一方面也是因為他自小在女人堆中長大,好不容易才從女人堆的束縛中殺出,他不想自己的太子劉弗陵也重蹈他個人的覆轍。
從女人堆中突圍的漢武帝劉徹
漢武帝劉徹之所以能夠成為漢景帝的繼承人,有著很偶然的因素。
最開始漢景帝的太子是劉榮,他的母親是漢景帝的慄姬。但是這個慄姬不太知趣,一方面由於自己好妒的女人天性,她一天天讓漢景帝感到厭惡,比如漢景帝說假如我有不測,你是不是可以幫我照顧我其他的兒子,她卻說,“別的女人生的孩子,我可不管。”
這成什麼話!
另外一方面,她又得罪了漢景帝的姐姐長公主,也就是館陶公主,她讓館陶公主的熱臉貼了冷屁股,於是館陶公主惱羞成怒,與劉徹的母親王夫人聯手,讓漢景帝廢掉了太子劉榮,任命他為臨江王,同時立王夫人為皇后,王夫人所生的兒子膠東王劉徹立為皇太子,作為同盟者,館陶長公主得到的好處,就是立她的女兒陳阿嬌為劉徹的太子妃。
順便說一下,所謂的劉徹年輕時的那個“金屋藏嬌”的故事,易中天就認為靠不住,這個故事說什麼小時候劉徹坐在他姑姑館陶公主的懷裡,說如果長大了能夠得到陳阿嬌,一定蓋棟金屋子藏著她。
由此產生一個成語:金屋藏嬌。
易中天認為是小說家言,完全不靠譜,劉徹與阿嬌的結合則多半是政治婚姻,兩人婚後感情破裂,史家說因為阿嬌恃寵生驕,也不妨姑妄聽之。但沒有兒子,是事實。
現在我們來看看環繞在年輕的劉徹身邊的女人:他的老婆陳阿嬌,是他姑姑館陶公主的女兒,陳阿嬌,一聽這個名字就知道她嬌氣,也許就是現在流行的公主病;
第二個離劉徹最近的,是他的母親王夫人,等到他十六歲登基的時候,就是王太后了,這是環繞在他身邊的第二個重要女人,一天到晚都想著他的孃家人如何得到好處;跟著是館陶公主,既是劉徹的丈母孃也是他的親姑媽,還是他政治同盟上的恩人,很重要;
第四個不可忽視的女人,就是劉徹的奶奶竇太后,這個女人一天沒死,劉徹就只能成為一個傀儡式的小屁孩,而且這個竇太后好黃老之學,在治國大政方針上倡導清靜無為,與似乎很小就雄心勃勃的劉徹從來就談不到一塊去,她又喜歡專權,一天沒死,劉徹就無法充分地表達自我,這讓他一直很憋悶,假如看過黃曉明早期的《大漢天子》,就能比較藝術地瞭解這種源自不能突圍的“憋悶”——所以,早年劉徹的一個最迫切的想法,也許就是要從女人環繞的憋悶而窒息的環境裡突圍,成就屬於他劉徹本人的真正自我。
或者正是源於這種不能自主的親身體驗,他無情而冷酷的處死了鉤弋夫人,連眉頭都不皺一下,汝,不得活!
漢武帝追求長生的求仙事業
漢武帝為了漢帝國的千秋大業,讓鉤弋夫人不得活,同時,在他成功地從女人堆裡突圍以後,罷黜百家,征服匈奴,並將南越與朝鮮收入囊中,為了讓自己這份光輝璀璨的偉大事業能夠無限期地延續下去,他渴望好好的活,如果可以,一直活著,永遠地存在著,精神可以不要,但肉身一定不死,假如有人不想讓他好好的活,那就只能跟鉤弋夫人一樣,死路一條。
第一次巫蠱案
陳阿嬌陳皇后於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被廢黜,就是因為她從事媚道,這個“媚道”就是巫蠱之術:把一個木偶人埋在地下,加以詛咒。在日本也有一種方法與這相似,叫“丑時參拜”:用釘子扎進稻草人身上,或者更詳細點說,為詛咒所恨之人,在丑時(凌晨二時左右)去參拜神社或寺院,身穿白衣,頭頂火支架,在上面插上蠟燭,胸前掛一面鏡子,手持鐵錘和釘子,將模仿仇人的偶人釘在神木上,相信被詛咒的人會在第七天痛苦死去。
陳阿嬌背後是一個叫“楚服”的女巫,是她唆使一向不知天高地厚的陳皇后這樣做的,於是三百多人被誅殺,女巫楚服被梟首示眾,陳皇后呢,大概畢竟是漢武帝劉徹的結髮妻子,武帝放了她一馬,只是打入長門宮讓日後的司馬相如給她寫篇流傳千古的《長門賦》,這事就算告一段落,也許陳皇后的確嫉妒衛子夫的上位,也許呢,她是冤枉的,是張湯這個酷吏為了迎合新貴衛子夫而捏造的一起懸案,誰知道呢?也許漢武帝知道,所以就藉著一點也許還殘存的點滴舊情而放過了陳阿嬌。
第二次巫蠱案
但是,隨著漢武帝對於“要好好的活”的無限慾望的不斷膨脹與日益焦灼,對於第二次巫蠱案的處理,就沒有那麼手軟了,哪怕他涉及到自己最為寵愛的衛子夫皇后——她是漢武帝曾經最為寵愛的昔日太子劉據的母親。
衛子夫本來是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家的一位倡女,也就是平陽公主府中文工團或歌舞團的一位“歌舞伎”,有一天平陽公主為了更好的活著,也就是藉著“獻媚”來攀附,她找了十多個容顏姣好的美姬讓自己的弟弟劉徹來“相親”。
劉徹眼光獨到,一個都看不上。但是席間獻舞的歌姬一個叫衛子夫的下女,卻非常閃亮地吸引了漢武帝劉徹的眼球,於是趁著上廁所的時候,他把她給“幸”了——那時的達官貴人的廁所很寬敞,簡直就是一個美輪美奐的接待室,但凡有貴人要上廁所的時候,還有專門的婢女為之更衣。
就是在這麼一點小間歇,衛子夫就被劉徹給幸了,頓時成為宮廷中的一位新貴。
衛子夫被漢武帝直接帶回了宮中,平陽公主知道,日後連她也要看這位新貴衛子夫的臉色行事了,與衛子夫分別的時候,公主撫摸著衛子夫的後背對她說:
行矣!強飯,勉之!即貴,無相忘。
你去吧!平時沒事多吃點飯哦,要保重哦,好好侍候皇上哦,將來富貴了,不要忘了我哦。
漢武帝這人有個習慣,假如手下的人打了敗仗,就必須按照當時的制度拿重金來贖罪,否則後果很嚴重。
但是,一旦涉入到巫蠱案,就決不手軟,定斬不赦。
例如公孫敖。
他曾經是大將軍衛青的救命恩人。當年衛子夫上位的時候館陶公主很不滿,害不了衛子夫就想著害衛青,結果被公孫敖救了。
後來公孫敖擔任劉徹的將軍,失敗過兩次。一次損兵七千,一次是未能按時會師,兩次都該按律當斬,但交了錢——大筆的錢,司馬遷想不被閹掉而得不到的錢,於是廢為庶人。
但是,在司馬遷被閹掉而出獄後的那一年,也就是太始元年春正月,公孫敖被腰斬,罪名是什麼呢:
坐妻為巫蠱——因為妻子的巫蠱案而被連坐,於是腰斬。
公孫賀也是一樣,他這個事情鬧得有點大,但不是他的問題,這個老官僚一向謹慎,有問題的是他的兒子公孫敬聲。
公孫賀算起來也是皇親國戚。他是衛子夫大姐衛君孺的老公,自己兒子公孫敬聲和皇太子劉據還有死去的大名鼎鼎的霍去病,都是表兄弟關係,於是公孫敬聲以為自己可以在漢武帝的治下為所欲為,這可能嗎?要知道漢武帝與秦始皇一樣,都是唯我獨尊的人,必要時,老婆兒子都可以不要,從漢高祖劉邦起,他們就有這種優良傳統。
公孫敬聲最開始作為九卿之一的太僕,因為貪汙北軍的公款一千九百萬錢,而鋃鐺入獄。
公孫賀當然想救自己的兒子,他想,如果把當時遊俠般的黑社會頭目朱安世給抓住,他就可以達成願望,因為這個傢伙很難抓,一直逍遙法外,於是他公孫賀就可以憑著這件功勞為兒子公孫敬聲贖罪。
想法很美好,現實很骨感,他也的確抓住了朱安世,但朱安世也不是省油的燈,他聲稱手上據有大量的公孫家族犯法的證據,他要反咬一口。
朱安世在獄中對漢武帝上書說,公孫敬聲與武帝的女兒陽石公主私通,並且更重要的,還在甘泉宮的行幸路下面埋了不少咒殺皇帝的偶人。
這下就不得了。
漢武帝派人去挖,果然。於是一向謹慎的老官僚公孫賀與他的兒子公孫敬聲一起被關進監獄,後來一家都被誅殺。包括武帝的女兒諸邑公主,陽石公主還有大將軍衛青的衛伉,也都連坐被殺。這一次,衛子夫這邊家族的遺留,除了她衛子夫,就只有皇太子劉據了,霍去病霍家那邊呢,倒還是剩下一個日後的輔政大臣霍光,他是霍去病的兄弟。
第三次巫蠱案
這第三次也是漢武帝在位期間的最後一次巫蠱案,鬧得最兇。
起因是一個叫作江充的小人。
這個江充本來是當時漢朝諸侯國趙國邯鄲的人,一個漂亮妹妹為趙王的太子所寵愛,品行有些不端,而江充是個天生的告密者,揭發了太子的一些不軌事蹟,後來趙國太子被投入了監獄。
於是江充因為“不畏權貴”,慢慢受到了漢武帝的信任,於是他就開始濫用這種信任。
有次因為皇太子劉據的車馬曾經從皇帝專用的馳道上行過,這是違例的罪過,但畢竟是無心之失,結果被小人江充知道了,他要告發,太子希望大事化小,結果他仍然不買太子的賬,這就結下了嫌隙。
後來江充看到漢武帝已經六十六歲了,而太子正是三十八歲的壯年,心想如果不搞點事情,等到太子劉據正式登基,後果很嚴重——你懂得。
於是他接著朱安世那次本來就株連甚多的巫蠱案,繼續搞,來個更大的,希望把太子也搞進去,這樣他就沒有後患了。
按照陳舜臣的說法,江充很聰明,先不直接搞太子。先從他身邊搞起。而此時的武帝已經年邁了,疑心很重,這時一個匈奴出身的名叫檀何的巫師對漢武帝說,“宮中有蠱氣,不除去的話,後患無窮”,於是江充就在漢武帝的授意下大搞特搞。他今天搞到A,明天又讓A去指證B,最後又牽出了C,跟著DEFJ......都出來了,人越來越多,事情越來越大,慢慢地這個巫蠱案牽涉的人數有數萬之多,而太子劉據知道,這事都是衝他來的,於是他趁著漢武帝在甘泉宮療養的時候,先下手為強,矯詔殺了江充,當著他很生氣的——曰:
趙虜!亂乃國王父子不足邪!乃復亂吾父子也!
趙國的奴才,你害了你趙國的國王父子還不夠嗎,還要來害我們父子!什麼東西!
但是漢武帝是什麼人,雖然他老人家在甘泉宮的通天塔上,一天到晚等著上帝給他降下飲用後能夠成為神仙的仙藥,但他的頭腦並不縹緲到雲裡霧裡,聽到所謂的太子“謀反”的訊息傳來,他很鎮靜,親自上陣指揮,從皇太子七月壬午日殺掉江充起,到八月辛亥日皇太子劉據在湖縣自殺——或他殺,漢武帝只用了二十九天死了幾萬人把河水染紅的小代價,就把所謂的謀反叛亂給平定了。
這一次巫蠱案,連跟了他四十八年的衛子夫皇后也被迫自盡了,兒子劉據呢,也死了,這個代價是不是就有點大,最讓武帝鬱悶的是,居然後來查明,這個所謂的巫蠱案以及連帶的謀反案,都是江充無中生有的,那麼,你漢武帝誅殺了小人江充一家,又能彌補什麼呢?
悔之已晚。
可以想見,漢武帝的晚年會是多麼的鬱悶,他後來據說還下了相當於罪己詔的所謂“輪臺詔”,展開深刻的自我檢討,但是很明顯他變得蒼老了,衰弱了,喜歡一個人靜靜了。
很有可能,很多時候,他都是一個人孤零零在回憶中消磨他的餘生——或懷念他多姿多彩地過去。
他肯定忘不了當年他“朝氣蓬勃”的時候,比如說元光二年,即公元前133年,那時的漢武帝剛剛即位沒多久,也就六七年吧,那時的劉徹才23歲,滿懷著對於璀璨未來的無比憧憬,憧憬著建功立業,憧憬著永垂不朽,憧憬著獲取祥瑞,成為神仙。
有一次——那一次,他到了“雍”這個地方。
雍,漢代的縣名,就在今天陝西鳳翔的南邊,那裡有從秦朝開始歷代帝王祭天的所謂“五畤”,帝王們常在這裡的郊外祭祀天地,祈求福佑。而所謂五畤[zhì],即是五座祭天的壇臺,即是鄜畤、密畤、吳陽上畤、吳陽下畤、北畤,根據陰陽五行的順序,分別祭祀白帝、青帝、赤帝、黃帝和黑帝。
在秦漢時期,人主求神仙,一方面就得祓除邪惡,所以他們所立的祠廟都與厭勝有關,這五帝之祀的起源,就起於騶衍陰陽五行說流行以後,秦襄公的時候,祠白帝,到了漢高祖的時候,加了一個代表北方為水的黑帝,以後就逐漸增添為五方了,在漢武帝這個時候,我們透過《淮南子.天文訓》就可以想象這五方之帝的人格,或神格,不妨簡單列一個表:
漢武帝就在雍州五畤祭天的時候,第一次邂逅一位“神君”,這個神君本來是長陵邑一位難產而死的女子,但是後來她又附體在妯娌宛若的身上顯靈了,大家都很信奉這位附體在自己妯娌身上的神君,連漢武帝的外祖母平原君也去求拜過。
這位平原君就是王太后的母親,名叫“臧兒”,或許,就是這位神君的法力讓平原君的子孫都獲得了富貴尊榮,包括漢武帝在內的他的子嗣自然應該信奉她,於是漢武帝就把“神君”請到宮中用豐厚的待遇把她供了起來:
外人只能聽到她的說話,看不見她的真人。
這是年輕的漢武帝劉徹第一次有記載的與神靈的邂逅。
跟著還有個李少君的“大神”,這是史上有名的人物,原來是深澤侯趙胡的舍人,為他主管方藥,據說會祭祀灶神,並且能夠掌握不吃飯的“穀道”——後世的辟穀之道,還給漢武帝獻上了永遠不老或至少是延緩衰老的“卻老方”,劉徹很尊敬他。
沒有人知道這位李少君的真實年齡、籍貫與生平經歷,他自稱已經七十多歲,能夠驅遣精靈與長生不老,他靠著這個本事遊走了不少的諸侯國。
這個李少君有個絕技,就是能夠當著陌生人說出別人的隱秘。
有一次,他到當時的顯貴武安侯田蚡家做客。座中有個九十多歲的老人,李少君居然能夠說出這老人小時候與他的祖父一起遊玩過的地方,當然是——一座皆景。
又有一次,李少君拜見漢武帝時,劉徹把自己收藏的一件古銅器拿出來問李少君是否認識,李少君立刻回答,這是齊桓公的東西,曾經陳列在他的柏寢臺。漢武帝眯起眼睛仔細一看,發現上面的銘文說明真是齊桓公時候的銅器,這下整個皇宮的人都沸騰了:
活神仙啊,幾百歲的人瑞啊,整個皇宮的人都為自己能夠在有生之年見到真正的神仙而興奮——漢武帝更是其中最興奮的那一位。
於是言聽計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