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您的支援是我寫下去的動力,如果喜歡,請點關注,感謝您支援!

公元238年,頹廢了一百多年的羅馬元老院,終於雄起了。當時的皇帝是65歲的馬克西明,此人蠻族出身、弒君上位,深為元老院所疾。但這位蠻子皇帝特別會打仗,日耳曼人險些被他打的滅種。有如此大功,元老們也輕易動不了他。

然而,為填補戰爭造成的鉅額虧空,皇帝加收了一項“戰時特別稅”,並強令各省攤派。此舉直接在阿非利加行省引起了暴動,當地農場主不僅殺死了不依不饒的財務官,還跑到省會迦太基,擁立總督戈爾迪安做了皇帝。

北非這麼一鬧,元老院喜出望外,他們本來就看“蠻子”不順眼”,如今終於找到了搞他的理由。6月28日,元老院正式任命戈爾迪安為君,同時宣佈馬克西明為國家公敵。他們希望,新皇帝能給帝國帶來“美好的明天”,並將公敵“徹底消滅,一個不留”。

然而,新皇帝上任還沒一個月,就被忠於舊皇帝努米比亞軍團殺的渣都不剩,兒子也一併遇害。正在前線的馬克西明龍顏大悅,對士兵們的忠誠非常滿意。他轉身回攻羅馬,準備給元老們放血。

但是,人在走投無路時迸發出的能量,是無法想象的。戈爾迪安死後,被授予了“為國捐軀”的榮譽,連他陣亡的兒子都被追祭為帝。同時,議員們又火速選出了兩個新皇帝——普皮恩努斯巴爾比努斯,還成立了一個由20名議員組成的防禦委員會,一定要跟蠻子老頭死磕到底!

此外,元老院還積極發動群眾,開展輿論攻勢。受到影響的公民普遍認為,正在接近羅馬的大軍並非“王師”,而是入侵的“賊寇”。因此,在進入義大利本土後,老馬的部隊彷彿一支深入敵境的孤軍,既無援助,也得不到補給,連一個個小小的阿奎利亞都打不下來。一連串的挫折,使皇帝的信心遭到了嚴重動搖。

軍人們本能的感覺到,老頭要玩完了。與其抱著他送死,不如早日反正、棄暗投明,說不定還能有條活路。於是,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一夥士兵襲擊了皇帝的行營,並摘下了他的頭顱。不久後,首級被送到了羅馬,元老們查驗完,直接扔進了臺伯河。

之後,軍隊解除了對阿奎利亞的包圍,並對兩位新皇帝宣誓效忠。但如果以為這就皆大歡喜了,那你可就錯了。蠻子被消滅後,兩個新皇帝馬上開始互掐,元老院為迅速分裂成兩派,各自支援一方獨攬大權。整個首都鬥得雞飛狗跳、不亦樂乎,卻偏偏忘了拉攏軍隊。

將士們觀察了兩天,發現這倆貨還不如之前的馬克西明,人家好歹還能帶兵打仗,這倆怎麼老窩裡鬥?而且兩邊也不搭理軍隊,好像他們不存在一樣。看這架勢,不管誰贏了都沒自己什麼好處。於是,將士們剛剛止息的殺心再度燃燒,他們直接衝進皇宮,兩個皇帝還沒來得及“解釋解釋”,就被亂劍殺死。

元老院萬沒想到,自己好不容易贏了一把,結果又被軍人給翻了盤。無奈之下,他們只能接受現實,並尊重軍隊的意見,把戈爾迪安的孫子扶上了皇位。如此一來,不到半年,羅馬已經報銷了5個皇帝,新上來的,是個13歲的小孩。

令人意外的是,這個小孩居然使羅馬平穩度過了六年,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一,馬克西明生前,對日耳曼蠻族發動了摧毀性的打擊,短期內,對帝國形不成威脅;第二,小皇帝是軍人和元老院共同擁立的,他的上臺,意味著雙方的和解;第三、之前提到的20人防禦委員會,作為政府機構保留了下來,政權過度非常平穩;第四,賢臣梅吉提烏斯的輔佐。

這位梅吉提烏斯出生地不詳,但其能力之強卻是毋庸置疑的。無論治軍、打仗、還是搞行政,他樣樣精通。當上皇帝財務官後,更是把稅收工作搞的有聲有色。戈爾迪安三世跟他的關係,很像和諧版的漢宣帝霍光。皇帝16歲時,娶了梅吉提烏斯的女兒,並把自己的老丈人提拔為近衛軍長官。君臣二人相處的和諧融洽、親密無間。

就在皇帝娶親的同年,薩珊王朝的創始人阿爾達希爾去世,次子沙普爾政變登基。為轉移國內矛盾,新國王馬上對羅馬開刀。他把一個內鬼放到了敘利亞首府安條克,並在當地掀起暴亂,之後便趁虛而入,輕易佔領了這個歷史悠久中東大城。

在當地大掠一番後,沙普爾揚長而去。訊息傳回羅馬後,梅吉提烏斯馬上意識到,跟波斯停止八年的戰爭又要開始了。為徹底解決問題,老梅說服皇帝御駕親征,並爭取到了元老院的支援。241年底,戈爾迪安三世抵達安條克,經過一年的準備後,243年春,對波斯開始了全面戰爭。

在老梅細密的謀劃下,羅馬人真正做到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軍事行動進展的異常順利。埃德薩、卡萊等失地相繼被收復,迎戰的波斯軍隊也被打的潰不成軍。正當士氣飽滿羅馬士兵準備越過底格里斯河、直殺敵國首都泰西封時,老梅死了。

在一次軍事會議時,老梅突然暈倒,然後就再沒醒過來了。他的死因很神秘,卻並不是重點。對五萬羅馬大軍而言,老梅的死與主心骨被抽走無異,他們夾在兩河流域之間,不知是該進還是該退。

雖然皇帝仍然堅持進軍,雖然他把岳父的副手菲利普提拔成了主帥,但將士們計程車氣卻始終提不起來,一種凝重而又壓抑的氛圍籠罩著全軍,每個人都對前途感到迷茫和不安。不久後,這種壓抑變成了不滿。

244年2月底,幾個士兵潛入了皇帝的行營,19歲的戈爾迪安三世慘遭殺害。背後的主謀,據說就是近衛軍長官菲利普。事後,菲利普向元老院提交了一份報告,說皇帝不幸“病死”在了前線,但國不可一日無君,五萬大軍也需要統帥。在士兵們的“強烈要求”下,他“被迫”成為了皇帝,懇請元老們支援。

這幾年連續死了好幾個皇帝,元老院一看就知道咋回事。但知道了又能咋樣呢?他們也只能照慣例“透過”。於是,阿拉伯出身的菲利普成了帝國的新君。

阿拉伯哥們即位後,馬上遣使向波斯方面篝和。沙普爾趁機敲竹槓,要挾羅馬人放棄了美索不達米亞北部的所有地區,還把亞美尼亞變成了波斯的勢力範圍。對此,菲利普全部慷慨接受。實現“和平”後,新皇帝班師回朝。

回到羅馬後,元老院沒找他麻煩,邊境也沒發生外敵入侵,菲利普也就舒舒服服的混了五年日子。這五年中,他辦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舉行了羅馬建國1000週年慶。能舉辦如此盛大的慶典,阿拉伯哥們十分感動,甚至還自己掏了腰包。

但千年慶典剛搞完,在248年下半年,哥特人就越過多瑙河,大舉進犯米西亞,還搶走了大量財富和人口。舉國上下義憤填膺,非常希望皇帝能親臨前線復仇。但菲利普舒服日子過太久了,根本不想挪窩,於是他派遣羅馬市長德基烏斯作為主將,趕往多瑙河前線禦敵。

德基烏斯的表現,遠遠超出了當地軍民的預期,它不僅恢復了多瑙河的防禦能力,還親自上陣,打退了哥特人在次年的進攻。前線將士們佩服的五體投地,他們又故技重施,欲甩掉阿拉伯廢物,擁立德基烏斯為帝。

德基烏斯很意外,也很為難,他向菲利普修書一封,說自己是為了維持多瑙河軍區10個軍團的穩定,才“勉強”披上紫袍的,一旦回國,他馬上會交出權利,向皇帝請罪。

菲利普哪信他這個!他馬上組織一支討伐隊,親自北上平叛,以捍衛自己的“合法”權利。結果兩軍剛一交戰,阿拉伯哥們就遭到慘敗。怕自己被俘受辱,249年,菲利普自盡身亡。

雖然一上來就把兩個沒經驗的兒子提拔成了“共治皇帝”,但德基烏斯這個人還是相當靠譜的。他全面整修了多瑙河防線所有的要塞、堡壘和交通網。並重申“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整肅了軍規,使軍團面貌為之一新。

此外,日益高漲的基督教運動,被皇帝視為危害社會治安的心腹大患。為將普通百姓與基督徒區別開來,他特地頒發了一份“良民證”。並欲開展一次全面普查,將基督徒一網打盡。結果剛乾掉1000多人,哥特人就又打過來了。

這次蠻族們的準備不可謂不充分,為實現更有效率的搶劫,他們不僅選出來個國王,還拉上了盟友——汪達爾人。250年夏天,在國王尼瓦的率領下,蠻族們趁著多瑙河退潮,大舉入侵羅馬,他們騎著駿馬一路向南、直奔沒有駐軍的色雷斯,幷包圍了尼克波爾菲利普波利斯

皇帝聞訊後,帶上長子和四路大軍,親自趕來救援。但是,因為蠻族騎兵的機動性太高、數量也太大,羅馬人打了一年都結束不了戰爭。終於,在敵軍一茬又一茬、宛如潮水般的伏擊中,德基烏斯及其長子全都戰死疆場、屍骨無存。

德基烏斯死後,戰爭還在繼續。帝國需要皇帝,戰場也需要指揮官,於是,正在參戰的遠潘諾尼亞總督——加盧斯,在251年被士兵們推舉成了皇帝。

加盧斯稱帝后乾的第一件事,就是求和。他提出,只要哥特人願意退兵,不僅可以帶走全部戰利品,也不必交還俘虜,羅馬還會每年給他們納貢。一看羅馬皇帝這麼識相,蠻族們痛痛快快的簽訂了合約,開開心心的滿載而歸。

之後,加盧斯便返回了羅馬。因為帝國爆發了瘟疫,德基烏斯的次子都染病而死,他現在是唯一的皇帝,必須回去收拾爛攤子。

當然,羅馬也並非人人都是軟柿子,遠米西亞總督埃米立安,就對加盧斯丟人現眼的求和十分不滿,堅決不承認喪權辱國的“和平條約”。哥特人返回領地後不久,埃米利安便率軍一萬,突襲了正在狂歡作樂的蠻族,並搶回了被劫走的人口和財物!士兵們馬上想擁埃立米利安為帝,但他當時並沒有答應。

哥特人吃虧後馬上準備復仇。幾乎同時,看到哥特老鄉佔了這麼大的便宜,北方的阿拉曼人也坐不住了,他們向日耳曼總督瓦勒良提出勒索,要求羅馬方面提高“經濟援助”的額度。瓦勒良拒絕,蠻族們便衝破日耳曼長城、大舉進犯。

252年開始,共有30多萬蠻族侵入了羅馬境內,但這次他們非常講策略。因為知道羅馬正規軍不好對付,他們在越過多瑙河後,直接往東南方向跑,他們的目標,是防禦力量薄弱的希臘小亞細亞地區。

蠻族大軍抵達黑海後,搶走了1500多支船,並強迫當地漁民做水手,對駐紮在尼科米底亞黑海艦隊發起了攻擊。這支海軍已經300年沒打過仗,面對近乎“從天而降”的蠻族海軍,他們毫無還手之力。

透過黑海後,蠻族大軍順利抵達了馬爾馬拉海愛琴海,並洗劫了沿途遇到的所有城市。拜占庭、尼西亞、布林薩、尼科米底亞、雅典、艾萊西亞相繼失陷。這些地方本來就沒多少駐軍,海盜們搶的非常痛快。在希臘禍害了兩年多後,蠻族們終於帶著大批戰利品、凱旋而歸。

這一次,羅馬人是真給嚇到了,原來不光是陸地,連海上都能遭到蠻族的入侵,那還有什麼地方是安全的?此外,要命的瘟疫也不知何時才能結束,全國各地都是一副世界末日的蕭條景象。絕望與不滿在人群中不斷醞釀,不久後,他們找到了兩個發洩怨氣的口子∶一是基督徒,二是皇帝加盧斯

對基督徒不滿的,主要是平民。他們認為,正是這夥成天宣揚世界末日的傢伙招來了瘟疫,於是,對基督徒有組織的迫害日益加劇。對皇帝不滿的,則主要是軍隊。在帝國遭受侵略的三年間,他居然一次戰場都沒上,硬是在首都窩了三年,令士兵們非常憤恨。

253年5月左右,在不同軍團的擁戴下,埃米利安瓦勒良相繼稱帝,加上羅馬的加盧斯,羅馬已經有了3個皇帝,內戰再也無法避免了。

從6月到10月,內戰持續了5個多月。首先是加盧斯埃米利安兩軍相遇,前者計程車兵全部倒向了後者,埃米利安獲勝。之後瓦勒良又與埃米利安發生了衝突,後者的軍隊又倒向了前者,瓦勒良獲勝,成了帝國唯一的皇帝。

63歲的瓦勒良登基不久,就對軍官集團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整治。他親自負責人才選拔,不合格者被斥退,同時又提拔了一批懷才不遇的青年指揮官。對這個風雨飄搖的帝國來說,優秀的將領是在太重要了。

此外,老皇帝全面恢復了前輩鎮壓基督徒的政策,且更加變本加厲。除了頒發“良民證”外,257年,他明令禁止基督教的一切祭祀和捐款活動,膽敢犯禁的,輕者流放、重者處死。次年,他又規定,所有神職人員教徒,都必須參加羅馬的國家公祭。膽敢拒絕的,除流放和處死外,還要沒收財產。

這麼一搞,清洗基督教幾乎成了全民運動,被逮治、殺害、處以私刑者不計其數。教徒們哀嚎一片,苦不堪言,他們對瓦勒良恨之入骨,稱其為“上帝之敵”!

但到了260年,上帝之敵卻突然消停了。這並非是老頭髮現了良心,而是因為他說到了訊息∶東方的薩珊王朝,又在泰西封整備大軍,準備向羅馬動武了。

當時,瓦勒良的兒子加里恩努斯,正以共治皇帝的名義督管北方軍務。他倒是年富力強,但老頭不想給兒子添麻煩,又覺得波斯人好對付,於是調集了一支七萬人的大軍,拖著70歲的老朽之軀,御駕東征。

剛一開始,羅馬人打的還是很順的,不僅把波斯人趕出了安條克,還重新佔領了美索不達米亞。這麼看,再有幾個月,估計連波斯本土都可以一鍋端了,瓦勒良也非常得意,很有那麼幾分“寶刀未老”的自豪感。然而,沒過多久,他就被波斯人活捉了!

皇帝死在戰場上倒是不稀奇,被生擒可是羅馬有史以來的頭一遭,百姓們聞訊後無不驚悚。然而,但瓦勒良被俘的具體過程,卻很撲朔迷離。據說是在兩國元首和談時,被沙普爾設下了鴻門宴,這才被波斯人虜去的。沙普爾為顯擺功勞,還特地做了一塊羅馬皇帝給他下跪的浮雕,在全國和中東地區巡迴展示。

一年後,71歲的瓦勒良去世了。具體死因不明,但應該不是被殺,因為波斯人沒有殺他的必要。估計老頭不是壽終正寢、就是心情抑鬱而亡。可笑的是,前面13個皇帝,幾乎全部都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上。深陷敵營瓦勒良,反倒得了個“善終”。或許,荒謬的時代的玩笑,都是如此冷酷吧。

感謝您讀完全文,如果喜歡,請點關注,感謝支援哈!

14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雜談:漢尼拔“以戰雪恥”,僅用不到3小時就殲滅2萬羅馬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