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10年來,岳飛曾見過無數被毀滅的城市和村莊,每一次都激起他無比的痛心和憤怒。
趙構是第一次召見岳飛,他自然不會記得七年前在元帥帳下服役、曾因上書反對遷都而獲罪的那個無名小卒了,這時的岳飛30出頭的年紀,長年的戰地風霜使他的面龐顯得是更加堅毅。
相見之後,趙構誇讚道:“朕早就知道你了,你打仗勇敢,治軍嚴明,為國家立了大功,是我朝大將中的後起之秀,如今民間兒童都知道你的姓名,村夫野老都傳揚著你的威名,今後朕的江山社稷還賴愛卿維持!”
趙構賞賜了岳飛不少東西,有衣甲、馬銷、弓箭各一副,金城戰袍、金帶、手刀、銀纏槍、海皮鞍各一件。使岳飛感到最為珍貴的是一面軍旗,上面用金線刺繡著趙構親筆書寫的“精忠岳飛”4個大字。
岳飛莊重地接下了這些賜品。
趙構指著岳飛身後的岳雲問:“這就是你的兒子岳雲吧?”
岳雲當時才15歲,雖然他面如滿月,還透出一股稚嫩之氣,可卻有一副銅骨鐵筋,力氣大得驚人,他使的一副銅錘就有好幾十斤重。
岳雲自幼受父親的言傳身教,早就立志,要像父親一樣,以身許國,他12歲就從軍,已經多次立過戰功。
趙構讚賞說:“果然是將門出虎子呀!”他也賞了岳雲弓箭一副,戰袍一件。
岳飛被任命為主持江西、安徽一線軍政事務的大員,他所管轄的地區,跨越長江中游的南北兩岸,直連中原地區,方圓達幾百裡,是長江沿岸最重要的防區之一,帥府就設在江州。
岳雲也被封為保義郎、閥門抵侯。當時的豪門子弟,因父祖封官,是十分普遍的現象,岳飛卻推辭說:“岳雲年少,還沒有為國家立功,他不應受封。”
趙構回答說:“我並不是對岳雲偏愛,他小小年紀,就從軍打仗,為朝廷效力,封他是理所當然的。”
在岳家光耀門楣的同時,另外一個人物也在朝中蠢蠢欲動,他便是秦檜。
秦檜是建康人,字會之,他出身在一個漢族地主的家庭。他父親當過靜江府古縣令,這在宋朝統治階級中只算得上一個小官。
秦檜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不可能疾速地飛黃騰達,因此做過鄉村教師。他對這個職業並不滿意,甚至牢騷滿腹,說“若得水田三百畝,這番不做猢猻王”。
他要求不高,只要有幾百畝好田,不再當“童子師”、“孩子王”,不再靠束脩,自給也就可以了。但自從中進士後,他就扶搖直上了。
當秦檜升為北宋的御史中丞時,北宋滅亡,他也被金兵擄去,到了北方,他立刻賣身投靠金朝統治者。
秦檜在以被俘虜的皇帝趙佶的名義寫給金朝當權貴族粘罕的一封信中,攻擊南方人民的抗金斗爭是小人貪功求賞,沽名釣譽;他為金人出謀劃策,讓他們對南宋小朝廷採取誘降政策,說這樣比起東征西討、大動干戈,會得到更大的好處;他並毛遂自薦,說金朝如果派人去南宋誘降,他是極願充當這個角色的。
果然,秦檜得到了金朝統治者的賞識,金朝皇帝金太宗把他賞賜給了另一個有權勢的貴族撻懶,被撻懶任命為“參謀軍事”。
早在1130年,秦檜隨撻懶攻打宋朝的楚州,親筆替撻懶代寫了一篇以勸楚州人民投降的勸降書。他這樣死心塌地地為主子效勞,更得到主子的信任,便暗中指令他潛回南方,充當金朝在南宋小朝廷的代理人。
就在當年10月,秦檜攜帶了老婆王氏和奴僕,回到了南方。他一見到趙構,便吹噓自己如何被金朝貴族所寵信,以此來抬高自己的身價。
對於這個變節投敵的叛徒,南宋朝廷上的許多正直大臣是十分反感的,而且還懷疑,他既然以得到金人的賞識而沾沾自喜,為什麼還要回來呢?
而昏聵的趙構,對於金人的這條走狗,不僅未加懲處,反而因為得到了一個能與金朝統治者打交道的人而歡喜非常,並對人說,他見到了秦檜之後,歡喜得連覺也睡不著。當即任命他為禮部尚書,3個月後升任副宰相,又過了半年,竟然讓他登上了宰相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