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一八九五年四月十七日, 李鴻章代表中國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條約中, 日本不僅割佔我國的部分領土, 使我國的領土主權遭到極大地破壞;鉅額的賠款, 極大地加重了人民的負擔, 使得人民苦不堪言, 國家經濟不斷崩潰;開闢通商口岸, 加劇了他國對我國資源能源的掠奪......而且日本在我國的瘋狂掠奪, 使他國也看到了巨大的好處, 刺激著別國侵略我國的野心[1]。戰爭結束後, 世界上其他列強國家開始了對於當時中國的瓜分歷程, 而從歷史性的程序中來看簽訂的條約對於整個中國的發展歷程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但對於簽訂此條約的李鴻章來講, 時代的侷限性以及必然性促使他必須服從, 國家歷史的發展歷程中人們將他定義為“賣國賊”, 對他而言是極不公平的。

  一、馬關談判是在日軍佔據極大優勢的情形下開始的

  在當時, 日本海軍以襲擊中國的北洋艦隊, 並擊沉“高升號”這一事件, 拉開了甲午中日戰爭的序幕。戰爭從一開始, 清政府就節節敗退。從海關邊境到中國境內, 戰火不斷在我國延燒, 使得我國領地不斷失守[2]。日軍的接連勝利, 更使其不斷膨脹, 使得他們更加的狂妄囂張, 而這並不能滿足他們的野心, 為實現他們早日稱霸世界的夢想, 他們加緊了對清王朝的侵略。一八九五年一月三十日, 威海衛的失守已經昭示了清政府在此次戰爭中的失敗。此時的清政府, 既無可用之兵, 又無可用之才, 不僅在戰爭中大傷元氣, 難以東山再起, 物質力量以及其他方面, 也是與日本國實力懸殊, 隨著戰場形勢的變化, 清政府方主和的氛圍越來越濃厚, 最終清政府的徹底失敗, 使其在萬般無奈下, 只有向日本方求和, 希望透過此種方式, 儘量減少當時清政府的損失。而當時的日本, 是經歷了明治維新之後煥然一新、不斷崛起、成長著的日本, 他們在經濟、軍事、政治、思想等任何方面, 都遠超當時清政府。因此等待清政府的, 只有慘境。

  二、李鴻章盡力去挽回清政府的損失的

  《馬關條約》毋庸置疑對於清政府而言是一份不平等而十分屈辱的條約, 但我們並不能因此就否定清政府方的談判者。談判一開始, 日本一方就提出了許多苛刻的條件, 面對這樣的強敵, 又是在清政府這樣孱弱的局勢下, 實力的巨大懸殊使沒有強大背景可依靠的李鴻章直不起腰來[3]。儘管是在此種情形下, 李鴻章依舊是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使清政府儘量減少損失, 他拉攏日本重臣、一再申明不能重燃戰火、以歐美先例壓制日本......, 最終透過他的努力將遼東半島的割讓面積減半、賠款的減少以及無條件停戰, 這些都得益於李鴻章的外交策略。即使李鴻章本人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但依舊改變不了他在世人眼中“賣國賊”的形象。眾所周知, 談判也是要有國家實力作為後盾的, “弱國無外交”, 已經七十多歲的李鴻章, 將德高望重拋於腦後, 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 為了國家的顏面和人民的生活, 向日本政府苦苦哀求。可是無論再怎樣, 僅憑一己之力, 又如何挽回清政府敗北的局面?《馬關條約》的簽訂中對清政府的極為不利是必然的, 無論代表清政府方簽訂者是誰, 都會被當時的甚至以後的民眾所唾棄所不恥, 被理所當然的扣上“賣國賊”的帽子。

  三、《馬關條約》是在清政府當權者的同意下籤訂的

  簽訂條約如此大事, 清政府自然是知曉的。從談判開始直到談判結束, 李鴻章一直與清政府保持著密切的聯絡。李鴻章將談判的程序動向詳細的向清政府報告, 清政府再授意李鴻章該如何行進。這樣看來, 李鴻章並不是馬關談判中清政府方的領導者, 而只是在清政府的授意下的經辦者。當清政府方知曉日本堅持要讓清政府割地、賠款, 否則就要進攻北京城時, 最終依舊是讓李鴻章選擇“商讓土地之權”, “賠費應以萬萬斷”, 在馬關條約的簽訂行進到最後階段時, 清政府與李鴻章之間的聯絡更加密切[4]。《馬關條約》的每一個字, 每一條條約都是經由清廷和皇帝看過的, 如果沒有清政府的旨意, 李鴻章縱使是再大的臣, 也肯定是不敢私自簽訂此種條約的。如果說李鴻章為“賣國賊”, 那他也是當時的時勢所造就出來的“賣國賊”。清廷的戰敗本就已經註定條款是不利於清政府的, 清政府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情形中踽踽獨行, 而李鴻章作為清政府的重臣, 時代註定他成為這悲劇王朝的悲劇人物, 歷史的發展所產生的侷限性並不能就這樣歸罪到一個人的頭上。

  四、結語

  在當時特定的歷史環境下, 在馬關談判這件事上, 李鴻章也是一個犧牲品。在一無所有的腐朽沒落的清政府, 他所堅持的“和戎”的外交政策, 不過是基於現實, 盡力保全自己的國家的無奈之舉。國家已經沒有實力, 還要和平, 就只能選擇妥協。條約的簽訂雖由他主持, 但並不是他的本意, 他也是愛國的, 所有的過錯都由他一個人來承擔的話對他而言是太不公平的, 如果說當時的人們評價李鴻章帶有太多的個人感情, 正如伊藤博文所言:“說便宜話的人, 到處皆有”, 世人的謾罵在當時看來或許是一種正常現象, 但現如今, 評價李鴻章, 我們更應該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 客觀公正的評價他。

  參考文獻

  [1]李鴻章馬關議和始末[J].兵團建設, 2010 (22) .

  [2]季平子.馬關議和前夜的清政府與列強[J].近代史研究, 1985 (6) .

  [3]戚其章.馬關議和與晚清政局[J].文史哲, 1990 (6) .

  [4]周彥.李鴻章與中日馬關議和[J].歷史檔案, 2009 (2) .

18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清末的侏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