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韓,三晉中不溫不火的一方諸侯,地處天下正中,乃是天下要道,東南西北往來客商都幾乎需要從韓國經過。其主要統治範圍,包括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那是當時天下地理位置的最中心。

韓國雖然土地還算肥沃,人口也還稠密,但是因為在亂世時期,地處四戰之地且坐擁交通要塞的地理位置,很難不受他國覬覦。而自己的國家實力,與秦魏齊楚燕趙六國相比有差距,也就和二流強國宋國差不多。想在亂世立足,是韓國立國時期,首先要考慮的問題。而唯一的變法就是增強自身實力,為此,韓國總共有過兩次在整個戰國曆史上都比較有影響力的改變,不過兩次雖然看似取得了成績,但是結果難免事與願違。

韓國

第一步,擴張領土,掠奪人口,以此來實現國家實力短期內的大幅度提升,韓國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順便掂量了四面鄰居的分量,不覺得一身冷汗,都不好惹。西邊的秦國,雖然戰國初期,國家積貧積弱,但是秦人兇悍好戰,不敢惹;北方兩面包裹著自己的是大魏國,在魏文侯率領下,一大幫賢臣輔佐,大魏國早已崛起,儼然已經是諸侯霸主,對於大魏國,韓國只有臣服的份,哪裡敢在老虎頭上拔鬍鬚;南邊,則是巨無霸的楚國,雖然國家遠不如巔峰時期強盛,但是跟晉國在春秋中後期上百年扳手腕,可不是一個小小的韓國可惹得起。

再往東看呢,乃是鄭國,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雖然在春秋小霸鄭莊公之後,鄭國長期混亂,漸漸成為晉楚爭霸的牆頭草,但是在春秋末期,隨著晉楚兩國實力衰退,吳越崛起,鄭國在夾縫中中緩過氣來,開始著手發展,取得的成績不錯,在戰國初期,鄭國實力與北邊一度壓著趙國揍的中山國差不多,可能也就是70%實力的韓國。

韓滅鄭

但是韓國沒有辦法,畢竟四面看了看,自己能佔點優勢的只有鄭國。於是爆發了韓國滅鄭之戰,此戰若拉長點算,足有近七十年的歷史。韓國當時都城陽翟甚至還被鄭國圍攻過。單純從戰役角度上看,幾十年下來,韓國與鄭國的在戰場上只是五五開。韓國迫不得已,只能使用陰謀詭計,一面討好鄭國,消除戒心,一面派間諜。再然後,合夥三晉,約鄭國國君前來會盟,然後趁機出兵,偷襲鄭國腹地,在魏國的配合下,最後韓國才拿下了鄭國,並將都城遷到了新鄭,正因為此,韓國才得以躋身戰國七雄。

但是韓國滅鄭,耗費時間太久,足足耗費70年時間,曠日持久的戰爭,對於韓國本身也是很大的消耗,再加上,完全消化並不比自身弱許多的鄭國也需要花費很大的成本,導致了韓國錯過數十年的時間專注於變法崛起,導致了韓國雖然吞併鄭國後實力暴漲,但是其他諸侯國卻在這數十年的時間裡,變法圖強,水漲船高,韓國雖然實力大增,但是並沒有縮小與其它各大強國之間的差距,所以韓國吞併鄭國雖然變強了,但是並沒有實現圖強的夢想。

戰國時期的改革

第二步就是改革,韓國透過變法,國家也曾經短暫的崛起過,這裡面的主要人物,將在文章後面詳解,此處不多贅言。只需要記住結局,並沒有成功,韓國並沒有崛起。

當然,韓國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那就是軍事科技,若說春秋時期,青銅冶煉時期,造兵器最厲害的吳越兩國。那到了戰國時代,鐵器開始盛行的年代,韓國憑藉高超的科技,一躍成為了七國之首的軍事工業國,出口兵器就能掙一大筆外匯。

當時很多名家感慨:“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那時候,韓國的弩能射到八百米之外,遠者括蔽洞胸,近者鏑弇心,什麼意思呢,就是距離遠,箭蔟能穿透鐵甲,還能在胸膛穿個洞;若是近,則可以破甲之後,穿心而過。

而且,韓國不僅弓弩厲害,冶煉鍛造技術更厲害,劍、戈、矛等兵器打造也是一絕,世言韓國兵器“陸斷牛馬,水截鵠雁”、“當敵則斬堅甲鐵幕”。

韓國強弩

所以,裝備有強弓勁弩,神兵利器的韓國軍隊,實力並不弱。但是,韓國戰國數百年曆史上,卻幾乎沒有出過像樣的名將,這也就導致了韓國雖然軍力強,但是戰力很一般。接下來,我們就將韓國曆史上的名人名將進行一個大盤點。

1、申不害

提起韓國,首當其衝的自然就是韓國曆史上最重要的改革家,法家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名頭僅次於商鞅和韓非,在韓國主持改革十五年,在此期間,韓國迅速崛起,內修政教,外應諸侯,加強君主專制,國家機器運轉效率提高,鼓勵生產,國力增強,重視軍事,新軍崛起,國家富裕,百姓生活有所提高。十五年間,四面強敵皆不敢輕易來犯,韓國實現了自強。

但是,申不害只是給韓昭侯提供了強國之術,也就是給了強國的方法,卻沒有解決根本問題,那就是立法問題,沒有相應的法典約束全國人民走上同一條路,只是憑藉自身影響力帶領一國百姓朝著強國方向走,所以韓國只能強十五年,等申不害和韓昭侯去世後,沒了領頭人,百姓就散了,各走各路,韓國迅速衰落了下去。

申不害

2、韓非

戰國時期,法家數派的集大成者,戰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其本身作為韓國公子,師從荀子,與李斯乃是同門。韓非一生,著作等身,但是卻並沒有實際參與並領導過一次改革,其法家思想雖然對秦始皇有著很深的影響,但是他自己卻並沒有影響到韓國。後來,韓非被秦國所俘,後死於秦國獄中。當然,後世為韓非感到可惜,認為其能力在李斯之上,當然這是不可能的,兩人氣度都不在一個層面上,思想家和實幹家是兩回事。但是這不影響韓非成為戰國末期,諸子百家最後一個大能人,最後一位頂尖思想家的身份。

韓非子

3、暴鳶

韓國兩百多年,實在是沒有名將,從矮子中選個高的,在列國曆史上都排不上號的暴鳶算得上是韓國第一名將。

暴鳶在對楚之戰中,跟著齊國名將匡章,在垂沙之戰中擊敗楚國大軍,殺將軍唐昧。在伊闕之戰被秦將白起所敗,再後來,救援被秦軍猛攻的魏國,也遭遇了慘敗。

五國伐齊,暴鳶作為韓軍主帥,率軍擊敗齊軍,配合秦軍將齊國主力牽制在西部,給了樂毅長驅直入的機會,算是取得了勝利。

韓軍精銳

4、馮亭

戰國中後期,韓國著名將領,其一生戰績慘淡,當然,這也跟當時韓國國力羸弱有關。其軍事生涯最大的閃光點,在於其巧用驅虎吞狼之計,將戰國後期的主要矛盾集中在了秦趙之間,讓韓國能在夾縫中求生數十年。那就是公元前262年,秦將白起伐打韓國,佔領野王,將葫蘆形的韓國南北兩塊領土分開,上黨地區成為韓國飛地,在此時,上黨必然不保。

但是把它給誰就很關鍵了,如果給秦,秦國得寸進尺,韓國難保。所以馮亭獻計,將上黨給趙國。上黨乃軍事要地,對魏、趙都很重要,魏國已經衰落不題,但是趙國強盛啊。而秦國到嘴的肥肉掉到了趙國盤子裡,自然要從趙國手中爭奪,於是,天下局勢變成了兩大軍事強國的一較高下,上黨自然就是導火索。韓國雖然失去必然會不保的上黨地區,也算是在強秦的步步威逼下,暫時得以保全。

韓國中後期

5、陳筮

韓國著名的說客,戰國中後期,韓國衰弱,戰略上有點倒向秦國,遭到了和秦人有不共戴天之仇的魏趙的反對,公元前273年,華陽之戰爆發,韓國難以抵抗魏趙聯軍的圍攻,不得不向秦國求救。陳筮代表韓國向秦國求救,用激將法對秦國丞相魏冉,表示,韓國並不危急,因為韓國在危急的時候,只需要改變立場,就可以退圍攻韓國華陽的大軍。魏冉聞言,立馬出兵華陽,解了韓國華陽之困。

韓國末期

6、尚靳

戰國中期,楚國攻打韓國,韓國四處求援不得,最後尚靳趕赴秦國,對著宣太后文鄒鄒地講了唇亡齒寒的故事,有理有據,侃侃而談,滿座都覺得很有道理。但是宣太后非常人也,以其和亡夫秦惠文王的一段羞羞事為比喻,講了一個葷段子,拒絕了尚靳,因為這個故事,宣太后成了名人,而尚靳也得以名留青史。

13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契丹、西夏、女真,哪家老百姓吃得最好?|文史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