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我認為不一定,或許另有他人
韓信軍功著重:平定三秦之地,安邑之戰滅魏破代,井陘之戰東進滅趙,濰水之戰東進滅齊,又參與了垓下決戰
可以說,沒有韓信在外面的戰果,就沒有劉邦最後蕩平天下的可能!韓信被封為了王,成就了自己的夢想。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開國功臣最後會落得死於一個女人的手中?
韓信
總之,我們先看看韓信的故事。
項羽敗,劉邦勝,確定大漢王朝的時代到來,韓信回去了封給自己的地盤(楚地)兢兢業業,過上了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美滋滋日子。
但是,意外的事情發生了,項王部下逃亡的將領鍾離昧跑到韓信的地盤尋求庇護,因為他倆舊時是老友,所以韓信接納了鍾離昧,英雄惜英雄,好基友一輩子。
而漢王劉邦記恨鍾離昧,聽說他在楚國,詔令楚國逮捕鍾離昧,韓信尋思了一會兒……還是把這件事給按下來了。
韓信在楚地巡視自己的縣城,進進出出總是帶著士兵,畢竟現在牛氣了,還是在自己地盤,裝裝老大應該沒有問題,他無意中的養兵練將卻成為了小人的口誅的依據。
漢六年,有人上書告發韓信要謀反,宮廷內立刻召開朝議,劉邦在上面發呆,底下的朝臣一個個激動得宛若小泰迪,說得最多的話莫過於……‘亟發兵,坑豎子耳!’
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說:打呀,殺呀,弄死他呀!
劉邦當時就懵逼了,看了看身邊的陳平,“咋整?”
陳平沒有回答,而是反問起劉邦,“有人說韓信造反,韓信知道不?”
劉邦肯定說,“不知道。”
陳平問,“陛下的精兵幹得過韓信的楚兵嗎?”
劉邦鬱悶說,“幹不過。”
陳平問,“那陛下的將領,有比得過韓信的人嗎?”
劉邦看了看下面的樊噲、曹參,他蛋疼了,“沒有……吧。”
三問三否定,陳平所想也正是劉邦所想,和韓信打仗……輸的可能性大……是非常的大,這是必須要規避的!
如果是其他人叛亂……呵呵,我想劉邦可能是第一個跳起來說‘亟發兵,坑豎子耳!’,但是……韓信的話,還是得穩一手啊。
於是作為陰謀詭計最多的陳平……乾脆稱之為陳壞水吧,他出了一個壞點子,讓劉邦假借出遊去陳群,陳群位於楚的西邊,韓信到時候不得不過來露臉拜見劉邦啊,到時候……選出來一位力士把韓信抓起來,一切OK!
劉邦很開心,採納了這個主意。
漢王劉邦出遊的訊息傳出來,韓信也不傻,當時就驚疑起來,打算起兵謀反,但是他自己左思右想,尋思自己沒有謀反的意思啊,於是又想去拜見劉邦……這時候有人給韓信提議說,“殺了鍾離昧去見漢王,漢王一定會開心的。”
所以韓信就去找鍾離昧商量,鍾離眛說:“劉邦之所以不攻打楚國,是因為我在你這裡,如果想逮捕我去討好劉邦,我今天死,隨後亡的定是你韓信。”
鍾離昧評價韓信說‘非長者也’,意思是說‘你這人不厚道。’
總之,韓信提著鍾離昧的腦袋去見劉邦,剛過去就被武士捆綁起來,然後放在隨從皇帝后面的副車上,。韓信說:“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
劉邦說:“有人告你謀反。”就給韓信戴上械具。
但是回到洛陽,赦免了韓信的罪過,還改封他為淮陰侯,從王變成侯,無異於從如來佛祖變成了花果山的猴子。
這件事裡面有很多疑點,首先,誰舉報韓信謀反的不曉得,其次,韓信有沒有謀反的意圖也沒有人去調查,綜合起來只能說……劉邦就是想搞韓信,有機會就想搞他。
至於韓信有沒有謀反的意思,答案當然是沒有,如果真的謀反,韓信這個階段就死翹翹了,但是沒有謀反還被貶了,真是倒黴透頂,也說明劉邦對於韓信的忌憚有多麼深了。
韓信成為淮陰侯之後天天告病假,選擇遠離官場,如果這樣一輩子的話,他絕對可以安享晚年的,但是……因為陳群事件,韓信心裡面已經產生了一個過不去的坎,這件事在日後終於爆發了。
劉邦
有一日,陳豨(劉邦集團的武將,名氣不大,功勞還是不錯的)被任命為鉅鹿郡守,向韓信辭行.韓信感覺機會來了,於是拉著他的手,避開了左右隨從人員和他在庭院裹散步,仰天嘆氣說:“你可以和我談談嗎?我有些話想和你談談.”
陳豨說:“將軍只管吩咐.”
韓信說:“你所管轄的地方,是天下精兵聚集之處,而你,是陛下親信寵幸的臣子.如果有人說你反叛,陛下一定不會相信;第二次有人去告你,陛下就會產生懷疑;第三次有人去告你,陛下一定會憤怒地親自率兵來討伐你.我為你從逭裹起兵響應,就可以奪得天下.”
陳豨一向知道韓信的才能,也相信他的計謀,說:“一定聽從你的指教!”
韓信感覺時機到了,於是偷偷派人到陳豨的住處聯絡:“你只管起兵,我在這裡協助你.”(在我看來,這一點很奇怪,照理來說,應該是一得知陳叛亂,韓信就應該在首都造反了,派人去那麼遠的地方……有點問題,古時候那麼遠距離要很久才能聯絡上的,萬一中途送信的人被劉邦截住,一切都無了。)
韓信於是和家臣謀劃,乘黑夜假傳詔書赦免在官府服勞役的罪人和奴隸,要發動他們去襲擊呂后、太子.部署已定,等待陳豨的訊息。(這裡也很奇怪,萬一官府向上面查明怎麼辦,當然,我很相信韓信的帶兵的能力,就算是罪人奴隸,在他的手裡也一定會變成天兵天將的。)
此時又發生了一件大事,韓信的一位門客得罪了韓信,韓信把他關了起來,並且打算把他殺掉.那個門客的弟弟上書呂后,告發了韓信準備反叛的情況。(為什麼這麼機密的事情會被門客曉得。)
呂后就打算召韓信來,又怕他的黨羽不肯就範,就和蕭相國合謀,派一個人假裝從高祖那裹來,說陳豨已被殺死,列侯群臣都來慶賀。
雖然疑點很多,但是歷史的軌跡或許就是如此吧……小說有邏輯,現實沒有。
再然後,機警的韓信沒有中招,一味地稱自己有病不能進宮,但蕭相國蕭何欺騙韓信說:“即使有病,也要強打精神進宮祝賀吧。”
韓信無奈了,只好磨磨蹭蹭進宮,一進來呂后就命令武士把韓信捆起來,而蕭何悄默默跑沒影了,韓信在長樂宮的鐘室裡最後被殺掉了。
韓信臨斬時說:“我後悔沒有采納蒯通的計謀,以至於被婦女小子所欺騙,難道不是天意嗎?”於是誅殺了韓信三族。
至此,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當初是蕭何舉薦的韓信,如今也是蕭何用計害死的韓信。
呂雉
但是……
呂后有膽子殺韓信嗎?殺功臣是會遺臭萬年的好吧。
她完全可以把韓信關押起來,等待漢王劉邦回來審查完畢再殺掉。
史記裡有兩種說辭,一處說劉邦是回來之後才知道韓信死的(韓信傳),一處說劉邦回來之前就曉得韓信死了,並且得知訊息以後立刻派使者回來給蕭何升官。(蕭何傳)
所以這裡我猜測,韓信的死是劉邦授權的,後來史記編撰中,既然呂后已經是殘暴的人,給她多新增幾筆罪行,這樣劉邦就顯得……啊,很仁義地說。
那麼呂后有心殺韓信嗎?
有,這位第一代女皇帝在劉邦死後秘不發喪,還打算誅殺所有的功臣來穩固自己兒子劉盈的統治地位,這女人虎的一比,好在沒有實施,不然漢王朝當時就覆滅了。
其次,呂后對劉邦最寵愛的戚夫人也是無所不用其極,而且還害死了劉邦最喜歡的兒子劉如意(戚夫人的孩子)。
論狠毒,她算是一號人物。
但是……
起碼當時的她,
我認為沒有膽子殺韓信,
因為: 劉邦當時有廢掉太子的想法,他想要立劉如意為太子,一方面戚夫人在劉邦枕邊吹耳旁風,另一方面……劉邦的確認為劉盈不像自己,劉如意更像自己……
劉盈比較文靜,不喜歡搞事
劉如意歡脫一些,顯得有活力
在那個時候,太子繼承權的戰鬥很嚴重,身為皇后的呂后絕對不會在沒有劉邦授意的情況下就斬殺韓信,畢竟這件事一旦被劉邦用來做文章,呂后兒子劉盈的太子之位很有可能就涼涼了。
所以
韓信之死應該是劉邦的示意下的結果,韓信是被劉邦殺死的。
只是小站我的一家之言,大家當個樂呵聽一聽吧,歷史還是很有趣的。
下回聊點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