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不少小夥伴可能發現,朝鮮戰爭的戰鬥規模很大,但始終維持在“區域性”水平上,沒有擴大開來,這是為什麼呢?

當時的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叫囂要發動全面戰爭,國內的支援聲音也很強烈,最終卻被杜魯門政府強壓了下來,多次強調這是一場“有限戰爭”,不會將其擴大到“全面戰爭”的程度,這又是為什麼呢?

杜魯門

避免過度消耗,丟掉歐洲

朝鮮戰爭發生在亞洲的一個小半島上,如果美國在此處過度用力,就會消耗自己的軍事實力,相應的,在歐洲的軍事防線就會被削弱。另一邊的蘇聯很可能會“見機行事”,趁機進攻歐洲,最終使得美國丟掉歐洲。所以,杜魯門政府看得很清楚,絕對不會幹這種丟了西瓜撿芝麻的事情。

那麼,為什麼美國如此重視歐洲呢?

這是因為美國一直秉持著歐洲優先戰略,西歐是資本主義世界的中心,它的命運與資本主義世界的命運緊密相連。所以美國相繼推出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建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根本目的是為了控制西歐,遏制蘇聯的發展。

蘇聯

​西歐盟國不想深陷戰爭深淵

朝鮮戰爭作為二戰初期最大的一場區域性戰爭,如果真如麥克阿瑟所願,那麼很可能會掀起第三次世界大戰,這是已經遭受兩次世界大戰的歐洲國家無法接受的。1950年12月,時任英國首相的艾德禮就前往美國進行訪問,表示西歐不想再次進入戰爭的深淵,反對美國將戰事擴大。

對於盟國的勸誡,美國自然要聽取,否則西歐就很可能偏向中立或者倒向蘇聯,這不是美國想看到的。所以哪怕麥克阿瑟再怎麼叫囂,國內支援聲音多麼大,政府也要頂著壓力,堅持把戰爭限制在區域性。

麥克阿瑟

麥克阿瑟叫囂的全面戰爭不可能奏效

當時麥克阿瑟設想:先用空軍轟炸中國工業集中區、交通網、補給倉庫和軍隊的集結 區。再用海軍封鎖中國沿海,最後結合蔣軍的力量打回去,徹底征服大陸。但在美國政府看來,麥克阿瑟的計劃不貼合實際。

戰後,美國的空軍力量也十分有限,如果將大部分空軍力量集中在中國轟炸,別忘了還有蘇聯,蘇聯很可能會趁虛而入,大規模進攻歐洲,美國很顯然不能兼顧兩頭。同時,當時的中國工業化程度很低,美國的經濟封鎖不可能在短期內造成太大影響。至於想利用蔣軍進攻大陸更是無稽之談,在解放戰爭中,如果蔣軍還有再戰之力,他們會灰溜溜地跑到臺灣去嗎?

所以,無論麥克阿瑟叫囂得多兇,他的戰略計劃制定得多麼詳細,美國都不可能與中國進行全面戰爭。

結語

對於朝鮮戰爭的結局,美國人很不甘心,但也無可奈何,對杜魯門乃至整個美國而言,這都是一場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同錯誤的敵人 進行的一場錯誤的戰爭。

以至於在戰後初期,美國國內基本沒有關於這場戰爭的訊息,這是因為他們輸了,對於唯一一場敗仗,他們感到恥辱,而且面對的還是裝備和人數都不如自己的中國軍人。

從今天的影視題材中你也可以看出,《血戰鋼鋸嶺》講述了美國士兵的榮譽,《拯救大兵瑞恩》中展現了讓他們驕傲的諾曼底登陸,《全金屬外殼》是他們暴打越南人。這類影片很多,但是有關朝鮮戰爭題材的卻幾乎沒有,因為他們驕傲的天性很難承認這場敗仗。

我們的領袖說得好,“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朝鮮戰爭就是這樣的一場戰爭,我們打出了自信,打出了驕傲,打出了世界各國的尊重。

這場戰爭給新中國贏得了寶貴的恢復和發展的時間與空間”,這句話不太好理解,但你想想敘利亞和伊拉克,毫不誇張的說,朝鮮戰爭給我們帶來了和平與穩定。

這些,都要歸功於我們的先輩們,是他們用血與火贏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借用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毫無疑問,他們才是最可愛的人。

21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左宗棠的“耕讀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