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海報,除了為各種愛情動作片推波助瀾,還有什麼功能?
打廣告這活兒,其實戰鬥民族從 19 世紀就開始幹了。
一戰的爆發和俄國革命等一系列事件,讓海報從幫老闆賺錢變成給群眾宣傳的工具。
在前蘇聯,海報一度成為老大哥們喊口號以及「教育」百姓的素材。
有時是為了打仗的時候,大家可以團結起來,有時則是為了挑起革命而煽風點火。
然而,對於當時疆土遼闊民族多元的前蘇聯來說,在偌大的領土內,逗比一抓一大把,沒幾個識字的。
根據前蘇聯 1897 年的全國普查,沙皇統治時期的國民識字率僅有 28.4%。
革命後,列寧承諾「掃除文盲」,至 1926 年止,蘇聯也只有 56.6% 的人懂識字,一半的人只懂看圖。
於是,海報就成了宣傳的好辦法,比如:
▲ 小心使用耙子
▲ 小心魚兒,滑的一比
▲ 這種方式捲髮,會禿頭!
▲ 嘿,哥們,別撞飛你的兄弟
因為勞動人民必須接受教育,而且要一鍵生效,否則就會給工業化和經濟政策拖後腿。
當然也會因為不恰當操作,而把自己玩死。
當時社會上事故意外頻發,蘇聯開始派發簡潔易懂的宣傳海報,就是為了讓勞動人民在工作時能保住小命。
▲ 電風扇是勞工之友,讓它永遠轉動吧!
▲ 化學器皿上應清楚註明內容物
▲ 嘿,往哪兒鋤呢?!
▲ 嘿,小心鏟子!
▲ 汽缸工作時請勿清潔
▲ 請用正確的方法拆牆
這類標語有著濃濃的蘇式工業風,畫面誇張幽默,牆裂提醒工人們,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要拖累工友,更不要拖國家後腿。
▲ 工作環境很重要,別搗蛋!
▲ 千萬不要用水熄滅引擎!水能導電!
▲ 我在上面,下面小心
▲ 小心中頭獎!
▲ 不要靠近輸送帶,否則黑洞另一頭見
▲ 你是在高速公路上,不是上天!
▲ 我在工作時喝了伏特加,沒有了一隻手
▲ 請好好釘釘子,難道你想把隊友掛起來麼?
▲ 噴出來的液體,熱熱滴
雖然有些海報現在看來詭異,但畢竟代表了那個特殊時期的設計風格。
起碼比「安全生產,人人有責」來的有效。
至少,不會有人再問:「人人是誰了?」
我呢,圈裡的朋友叫我七哥,喜歡研究小眾文化。從事紋身行業好多年。10 年前是個FPGA晶片工程師,也曾經是上市公司前內容運營總監,目前是亞文化媒體 ChokStick 內容負責人,和騷刺青 ChokTattoo 紋身師。在不用紋身的日子裡,我會分享一些給我帶來快樂的小眾玩意、設計創意、生活點滴,希望也能給你帶來快樂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