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召陵之盟

另一方,從南方來的其他勢力開始北上,這裡指的是楚國。受到壓力的鄭、蔡等國在齊等中原同盟和楚之間搖擺,重複著服從與背叛。

魯僖公三年(公元前657年),齊桓公在陽穀(山東聊城南)同諸侯會盟,發誓伐楚,並於第二年討伐楚國,最後在召陵和楚大夫屈完立誓。其間管仲和楚王之間展開的問答很有名。據說,管仲質問楚國違反古制,不向周進貢用於祭祀的苞茅(白茅,用於過濾祭酒)和昔日周昭王南征時陣亡的原因。對此責問,楚王承認沒有進貢的過失,約定以後進貢,但回答昭王南征不返一事與楚國無關,請向漢水問責吧。(指周昭王狩獵死於漢水)就這樣齊桓公遏止了楚的北上。

齊桓公葵丘會盟成就霸業

齊桓公於僖公九年(公元前651年)將諸侯召集葵丘(河南東部商丘西北,不同於臨淄附近的葵丘)舉行會盟,齊桓公達到了頂峰。周王派大臣周公孔送去了祭祀周文王和周武王供奉的肉,並且轉告說因為桓公年事已高,晉升一級,免除其下階跪拜之禮。但是桓公還是非常謙恭地下階拜謝後再登堂受賞。

這次會盟,桓公成為盟主,盟誓的內容在《孟子》裡是這樣記載的:“一、嚴守家族道德。二、尊重賢才,表彰有德行的人。三、敬老愛幼。四、在國內維持家世的高下和官職的秩序。五、諸國間互通糧食有無。”

桓公受天子之命成為霸主,替天子率領諸侯抵禦戎、狄或楚國等的入侵,保護中原。在最後的葵丘會盟上,諸侯不論在國與國之間還是在國內方面,都試圖努力維護當時所謂的封建制度(指祭政一體化的制度,而非土地私有的制度)。桓公作為春秋五霸之首,和後來的霸主誇耀並維持自己的勢力不同,他的目的是維持中國整體的秩序,這也是後世公認桓公是五霸之首的原因所在。但是桓公往年的光彩一去不返,於僖公十七年(公元前643年)去世,在位四十三年。因為桓公生好女色,寵辛的婦人甚多,所以在其死後,公子之間發生了爭奪繼位權的紛爭,最終即位的宋襄公支援的孝公。據說國內亂,桓公的遺骸被擱置六十五天之久,屍體腐爛所生的蛆蟲都爬到了門外。和他作為霸主統一中原的生前輝煌相比,其死後結局很是悲慘。

14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都是權力惹的禍,你看漢獻帝與曹氏父子間剪不斷理還亂的亂倫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