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取天下以柔道 (總第一百四十七)
《資治通鑑》裡最具鑑戒意義的這些事兒
把光武帝與漢高帝放在一起做比較,我們會發現,光武帝劉秀奪取天下較之漢高帝劉邦當年打天下,他更為艱難。
建武二年,光武帝正式定都洛陽了,然而,此時天下大亂才剛剛開始,他能夠有所作為的地方僅河北一地而已。
光武帝
此時,原更始帝朝廷的漁陽太守彭寵,被逼而反叛於幽州;五校農民軍橫行於河南的內黃地區;關西,漢軍部將鄧禹雖然進駐了長安,但被赤眉軍團團包圍,只能困守待援;洛陽附近的郾、宛、堵鄉、新野、弘農等軍事重地,盡在咫尺,趁亂而起的強盜與叛軍亂翻相替佔領這些地區並與朝廷互相牽制。因此而說,劉秀當時的處境,甚至不如更始帝劉玄在長安。
有人當然會說:“惟楚漢爭霸的項羽才算是劉姓天下致命強敵。光武帝所面對那些個赤眉軍、五校農民軍,還有諸如劉梁武帝劉永、自封五威將軍的張步、割據群雄之一的董憲、原更始帝政權的討難將軍蘇茂、割據豪強董、蘇況、割據群雄之一的隗囂等等,把這些人的所有力量全都加上,也抵不了一個項羽。”
依此而論,光武帝奪得天下確實是更容易一些。
問題在於:寇賊的強不是一般性規律,項羽即使再強,也可以使之變弱,反之,弱者也可以使他變強。曹操長期憂慮的是袁紹的勢力難以平定,然而,接下來能與他長期抗衡的,卻是勢力合地盤都很小的周瑜;苻堅可以掃蕩慕容、姚氏兩大軍事集團的聯合對抗,卻一仗敗於謝玄的一支弱旅,且從此一振不厥。
時代所造就的新興力量,一旦形勢逼人,大家就紛紛前來效力,老天爺彷彿會讓他們變得聰明,即使暫時還很弱小的事物,卻如燎原之火,只要能留下星點火種,很快就會燃遍整個森林,豈是一般人可以估量得到呢?
漢高祖
劉邦是在各股勢力合力的情形之下與項羽一敵作最後的爭鬥,他可以精專志定,沒有干擾,他取得最後勝利能不容易?劉秀面對的卻是四分五裂的局面,四面八方都要分兵對付,而敵對勢力此起彼伏,天下沒有片刻安寧,他能不難嗎?
我們假設一下,漢高帝在滎陽與項羽相對峙時,所遭遇的是光武帝時期那樣的敵對勢力叢生,一旦有人乘勢襲擊他最虛弱的部分,比如從他後方鉗制,那麼,根本無需項羽邀約就會有人與他互為犄角,那麼,漢高帝劉邦連支撐下去都不可能。由此得出結論,光武帝的艱難,不是一般地難。以此反證光武帝的神武,甚至到了深不可測的程度。
竊認為:劉秀之所以能蕩平各路亂軍取得最後勝利,哪裡可能會有別的什麼方法?不過是堅持了以不變應付萬變方針,堅持以道義制衡權變,以智謀戰勝力量,以穩重製服倉促,以寬柔克制了剛猛而已。
光武帝自己曾說:“我以溫和與安撫的策略來治理天下。”依我看吶,不單治天下如此,他在打天下時,也是如此。“柔”,在這此並非就指“弱”,是迴歸本性,是自我道德的修養,是順乎民意且不違背自然規律。
孟子說:“行法以俟命。”大意是,法律的實行要符合人性。光武帝差不多就是這樣做的!高帝劉邦興起之時,群雄競起,大家就一個目的,消滅秦朝,人人都在競智競力,沒有誰在道義上更加高尚,民心也沒有疑惑。反觀光武帝,卻是乘著民心思漢這麼一股思潮而興起的;且在當時,同時起事的,意在寶座的人,還有劉玄、劉盆子、孺子劉嬰,另外還有劉永和劉嘉,他們也都是劉姓漢室的子孫,大家的身份合理性,也都沒有什麼太大的分別,也就是說,就名分即正統性而言,擱在誰身上都難以確定。
當時的情形,就是這樣,只要有人出頭,以漢室劉家的名義號召天下,其他人即使有智謀有勢力也沒辦法與之相爭。所以才有在更始帝劉玄死後,他手下的那幫將領依然挾持他的名分,想要達到自己的企圖。光武帝劉秀正是在這樣一個混亂的局面下挫敗群雄的智慧和力量,獨佔鰲頭的。如果他不是用道義取勝,還能有別的什麼解釋嗎?因此而斷言:天下正四分五裂,已恢復漢室為名義,大家纏鬥在一起,而他光武帝劉秀秉持道義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光武帝即位不久,就立刻修復郊廟,供奉宗祖,擬定製度;在人事上,封爵行賞等
漢高祖剛而簡,光武帝柔而細。漢高祖一開始甚至疏於立法,約法三章而已;光武帝即位不久,就立刻修復郊廟,供奉宗祖,擬定製度;在人事上,封爵行賞;啟用名儒伏湛,請出道德模範卓茂,移風易俗;他還鼓勵雲臺二十八將之一的寇恂去安定河內地區;任命不與人爭功的大樹將軍馮異為特使,去安撫關中。一切都以結好已經臣服於自己的人才,從容鎮定地爭取民心為原則,而不是急迫地繼續爭戰。也正是因為這樣做了,那些桀驁不馴,強橫兇暴的豪強勢力,全都因為無法維持下去,紛紛自行瓦解。
小結一下:面對此種紛繁複雜的局面,即使是偉大的漢高帝劉邦親自面對,也未必能取到如此之好的結局。相比之下,光武帝劉秀的規制更加弘遠。
唉,假如,得天下者像漢高帝,但以武力去征服,而不是能像光武帝一樣,以道義繼承漢室大業,那麼,天下後世,都會懷疑商湯,懷疑周武王,人們會認為:這些古代君王以道義訓誡勉勵民眾的文告,不過是一紙虛文,不值得信。於是,後世帝王只會崇尚智謀和勇力,會認為收復四海之地,依仗的就只能是武力。
延伸思考:三國時魏主曹操到底是在懼怕什麼,明明握有天下,自始至終不自號為天子?殘暴的石虎,以及被稱為流氓皇帝的朱溫,又是為什麼能讓天下之人都寒心,卻不能永戴皇冠而終老?只能說:夏商周三代以後,奪取天下之人,唯此光武帝一人,他與人不太一樣,靠的是道義取天下。其次,宋太祖得天下也如此,宋太祖相比而言不能說沒有瑕疵,但在大體上,也是純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