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變革之一,必有著名的《美國廢奴運動》,廢奴運動的出現影響了19世紀中葉的所有美國人,更波及了歐洲乃至世界整個殖民體系。但在當時,美國剛獨立僅有半個世紀左右,經濟上處處受英國壓制,國內建設和生產急需要大量勞動力,聯邦各州仍存在分裂傾向。為何非在此時,聯邦各州出現解放黑奴的浪潮?美國共和黨人更不惜激化南北之間的矛盾支援廢奴運動?
美國的《獨立宣言》裡有一句非常出名的口號:人人生而平等。這句話在後來美國製憲的時候成了一條基本原則。可是,在美國建國的很長時間裡,奴隸制一直都存在,這與立國理念明顯相悖的情景為何會出現?
原來,在北美大陸,奴隸制的存在比美國立憲建國的歷史可要早得多。在最早的五個美國總統中,就有四個來自南方蓄奴州。而在參加當年制定憲法的55個代表中,就有一半以上是擁有奴隸的。起草《獨立宣言》的傑斐遜總統確實是在第一稿時把廢除奴隸制寫了進去,結果南方的蓄奴州的代表都不幹了,連立憲會議都不願參加。北方自由州只得妥協,把奴隸問題擱置。
於是,在美國第一部憲法中存在“一國兩制”的說法,既北方是廢除了奴隸制的自由州,南方則是蓄奴州的天下。大家表面上相安無事,但政體上的矛盾註定不會讓現狀永遠延續。
直到19世紀中葉,特別是對墨西哥戰爭勝利後,美國在西部獲得大片新的領土,在這些領土上應該實行何種制度的問題上,南北雙方都不肯退讓。如果奴隸制繼續向西部擴散, 使新加入美國的州成為蓄奴州, 那麼南方奴隸主的勢力將對北方共和黨的權利構成巨大的威脅。如果定義為自由州,南方奴隸主的利益將進一步被壓縮,且在聯邦的地位繼續下降。雙方在利益瓜分上難以調和,使用奴隸的道德問題逐漸也變成政治問題。
南北雙方外交政策上同樣存在極大的分歧,北方主導國內工業,南方則以農業為主。北方搞工業,需要透過提高關稅產生壁壘,減少歐洲工業品的輸入,以佔據本國工業品市場。同時,工業需要大量的自由勞動力作為工人。南方搞農業,需要透過降低關稅取消壁壘,增加農業出口的收入,增加從歐洲工業品的輸入。因為當時歐洲工業品價格並不高,南方種植園可以通過出口農產品的錢來購買歐洲工業品,無需從本國購買。而南方農業的技術含量較低,主要是依靠土地和大量廉價勞動力。黑奴就是最廉價的勞動力,甚至不需要支付工資,只要管吃穿再給零花錢即可。
所以南方希望黑奴制度始終存在,如果轉為農業工人,種植園主就需要支付大量工資,農產品也就失去國際市場競爭力。
而在國際大環境方面,奴隸制也越來越難以為繼。美國獨立戰爭結束後,英國不甘心在北美的失敗,積極圍剿新生的美利堅維護自身利益。
為了反擊英國,美國北方開始效仿英國站上道德制高點,利用英國對美國棉花的依賴性,透過禁止奴隸貿易來提高南方棉花價格,卡住英國棉花供應的脖子,刺激英國其他產棉區價格上漲,以此增加英國紡織業經營成本,迫使英國做出讓步。
儘管處於發展期的北方紡織業同樣對棉花需求量巨大,但因為資金不足出不起價,加上生產的工業品質量並不如英國的好,因此南方種植園主更願意將棉花賣給出價更高的英國,獲得更多的利潤,然後向英國進口商品,而不是成為北方的廉價原料、勞動力供應地和商品市場。
因此,在各方利益此消彼長的狀態下,黑奴這個關鍵點無疑左右了美國的發展趨勢,美國想要南北達成真正形態的統一也必須在黑奴去舍的問題上作出抉擇。林肯可以得到選民支援成功上任正是說明了這一點。由此可見,美國廢奴運動並非單純的人道主義,而是藏在表面下各方利益的激烈博弈。
縱使如此,美國廢奴運動仍是世上最偉大的變革之一,驅使這一普世運動成功的也一定伴隨著無數美國人心中純粹的正義,以及為人類解放奉獻生命的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