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整整2220年的公元前200年,即漢高祖七年,中國歷史上發生了一件大事,可以說是中國曆朝以來最為屈辱的一頁。
這一年,正式登基剛剛兩年的漢高皇帝劉邦,因要平定韓王信的叛亂,親率32萬大軍迎擊韓王信勾結來的匈奴。沒想到,劉邦所率大軍卻被匈奴40萬騎兵圍困在白登山上,內外不能相通。而山上的部隊,連吃的都沒有,形勢萬分危急。
提起白登之圍,還得先說說韓王信。
韓王信王族出身,是戰國時韓襄王的庶出孫子。公元前202年的6月,劉邦在謀臣劉敬和張良的勸說下,開始遷都關中,這也是他在楚漢戰爭的後方根據地。劉邦雖然當了皇帝,名義上擁有全國的土地,但是實際上只是一個大的諸侯王而已。他擁有的土地主要就是關中地區,以及巴蜀,但帝國其他的土地是劉邦所有的好幾倍,都封給其他的異姓諸侯王了。
對於這樣的局面,劉邦並不滿意,特別是對擁有兵權的異姓諸侯王不放心,如楚王韓信、梁王彭越。劉邦當初並不想封他們為王,特別是封給他們那麼多的土地,但為了打敗項羽,無奈才封給他們的。
劉邦想要擴大自己的領地,因而也在逐步向東推移。在把魏地納入自己領地後,他利用自己皇帝的地位,要求韓王信遷都太原,順便將騰出的地盤收為己有。
韓王信的領地,戰略位置比較好,是一個炙手可熱的地方。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構成了對劉邦的威脅,劉邦當然要將它收歸己有。劉邦的險惡用心,讓韓王信很是害怕。
公元前200年的秋天,正是草肥馬壯之時,也是匈奴騷擾邊境的大好機會。這個時候的匈奴,在一代強主——冒頓單于的帶領下,打敗東胡,統一草原部落,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草原帝國。
韓王信春天才剛到晉陽,匈奴的騎兵秋天就來了。以韓王信的實力,並不是冒頓單于的對手,他被冒頓單于圍於馬邑城中。韓王信一方面緊急派出使者向劉邦求救,另一方面則派出使臣,向匈奴求和。
劉邦迅速增援韓王信,表面上看是十分關心韓王信,事實上卻是要維護國家的疆域。可是在準備親自去增援的時候,他又聽到了一個不利的訊息——韓王信多次向匈奴派出使者,這讓劉邦很擔心,害怕韓王信因為對自己的不滿而投降匈奴,所以劉邦就派人下書責難韓王信。
劉邦的責難,讓韓王信有了憂慮。他害怕在劉邦面前說不清,或者認為劉邦是故意要除去自己,因而他為了自己的安全考慮,就以馬邑投降了匈奴。
可以說,劉邦倉促下書責難太過匆忙,直接將韓王信逼向了匈奴那一邊。
在韓王信的引領下,匈奴的騎兵不斷南侵。雖然是冬天了,但劉邦還是親自帶兵迎戰,在晉陽打敗了匈奴。匈奴選擇了退卻,故意引誘劉邦至塞外決戰。
漢朝和匈奴,之前並無什麼交往,也不知彼此的底細。晉陽之勝,讓劉邦認為匈奴的力量並不強大,況且20萬先頭部隊已經出發了,為此他打算乘勝追擊,一舉擊潰匈奴,以滅後患。
於是,劉邦帶著先頭部隊,出發到了大同平城。進入平城之後,他親自去平城之外的白登山上觀察地形,這時他才發現,自己已經被匈奴的40萬騎兵包圍了。
冒頓單于將方圓十里多的白登山團團圍住,但他並沒有強攻白登山,只是將白登山圍得像鐵桶一般,因為他知道山地作戰對騎兵不利。
處在圍困之中的劉邦,該如何脫困?40萬軍容整齊、號令嚴明的騎兵,想採取武力脫圍,有點不太現實。
七天七夜過去了,冒頓單于依然沒有一丁點撤圍的意思,而被圍困在白登山上的漢軍,已經處於斷糧的境地。
情勢緊急,既然軍事手段無法解決,那麼就採取政治的謀略。雖然張良不在,但是還有陳平。
作為謀士,就應在關鍵時刻,替主上出謀劃策。據《史記·陳丞相世家》載:“高帝用陳平奇計,使單于閼氏,圍以得開。高帝既出,其計秘,世莫得聞。”
最後,劉邦採用了陳平的計策,終於得以解圍。
陳平所獻之計,到底是什麼奇計,史記裡非但沒有記載,反而稱“其計秘,世莫得聞”。而這件事,漢王朝認為是一件極大的恥辱,直到武帝打敗匈奴後的詔書中,還寫有“高皇帝遺朕平城之憂”、“高後時,單于書絕悖逆”這樣的字句。
劉邦到底如何脫圍而去,後世多有疑測。
《資治通鑑》卷十一《漢紀三》引應卲注:“陳平使畫工圖美女,間遣人遺閼氏曰:漢有美女如此,今皇帝困厄,欲獻之。閼氏畏其奪己寵,言於冒頓,令解圍。餘謂秘計者,以其失中國之體,故秘不傳。”
這意思是說,陳平向劉邦獻計,讓手下的畫工,畫一幅美女圖,再派使者帶上這幅圖,去見匈奴單于的夫人閼氏。使者見到閼氏後獻上美女圖,對閼氏說:“圖畫中的美女漂亮嗎?”閼氏回答說:“是的,的確很漂亮。”使者又說:“這樣的美女,漢朝有許多。現在漢皇帝被圍,為了能夠脫困,已派人回去迎接美女,打算獻給單于。如果單于見到了美女,一定會寵幸她們,這將對您不利。不如乘其未到,讓漢皇帝脫困,如此美女也就不會來了,您也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漢哀帝時,楊雄在書裡說:“會漢初興,以高帝之威靈,三十萬眾困於平城,士或七日不食,時奇譎之士畫之甚眾,卒其所以脫者,世莫得而言也。”(《漢書•匈奴傳》)。
顏師古注云:莫得而言,謂自免之計,其事醜惡,故不傳。
高祖死後,呂后當權,冒頓寫了一封言辭極其侮辱的信給呂后,《史記•匈奴列傳》僅記:冒頓乃為書遺高後,妄言。司馬遷沒有寫這封信的內容,直到班固寫《漢書》時才披露了這封信的內容,這已經過去了快三百年。
《漢書•匈奴傳》記載了這封信:“孤僨之君,生於沮澤之中,長於平野牛馬之城,數至邊境,願遊中國。陛下獨立,孤僨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虞,願以所有,易其所無。”
這是對呂后極其侮辱的言辭。呂后閱後大怒,欲發兵攻打匈奴,樊噲支援呂后:“臣願得十萬眾,橫行匈奴中。”然而季布反對用兵。
呂后權衡後,還是放棄了攻擊匈奴的意圖。她回信冒頓:“單于不忘弊邑,賜之以書,弊邑恐懼。退日自圖,年老氣衰,發齒墮落,行步失度,單于過聽,不足以自汙。弊邑無罪,宜在見赦。竊有御車二乘,馬二駟,以奉常駕。”
關於高祖如何脫圍這段歷史,史書均講得有些隱諱,因為冒頓單于放過劉邦的理由,並不能說服後人。當時剛剛統一草原的冒頓單于強悍無比,他怎麼會聽閼氏一個女流之輩的話放過劉邦?後世對於高祖白登脫圍,均以其為漢人極大的恥辱,絕口不提內情,但看冒頓給呂后寫的放肆的信件來說,這裡面一定是有極大的恥辱。後世有猜測,當時是呂后以身奉胡,才使劉邦脫圍,所以漢朝無法容忍這種奇恥大辱。
呂后劇照
由於漢初剛剛經過數百年戰爭,民生凋敝,民心思安,也缺乏財力物力與匈奴決戰,所以自漢高祖到漢武帝時期,近百年時間,雖時有戰爭,但絕大部分時期,漢朝均採取和親輸幣政策與匈奴修好。這對於漢王朝來說,是最小損失的做法,但是付出了巨大的民族尊嚴。
經過三代的休養生息,到武帝時,漢王朝才積累了足以與匈奴一戰的資本。
霍去病封狼居胥
透過西漢王朝衛青、霍去病對匈奴的持續打擊,到東漢時期竇憲、耿秉、班超等人的決定性戰爭,匈奴終於從中國版圖中作為民族政權消失。曾經的百蠻大國,疆域在全盛時,東起大海,北至北海,南至長城,西至蔥嶺,面積超過千萬平方公里。五胡亂華,匈奴為首,之後隨著隋唐的大一統,匈奴徹底消失在中國歷史中。
竇憲燕然勒功
一切歷史都是現代史,兩千多年前的事件,並不久遠。
遊牧民族對中原的侵蝕,先有匈奴,後有鮮卑,再有突厥,再有契丹、金、蒙古、後金。隨著工業文明的到來,遊牧民族的控弦彎刀再也無法與現代的熱兵器相提並論。在二戰時,波蘭用騎兵迎戰德國的機甲部隊,如同送死。
但是,遊牧民族作為生產方式一面已經消失,但是他們曾經的意識形態隨著他們在歷史上不斷地擴張,而保留傳播了下來。
本文撰稿:宋陽標